戲說古今奇聞趣事,傳遞世間真情善意。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637期,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
作者/小田
老輩人經常說:夜里趕車、走夜路,看見陌生人時,不管老幼,千萬不要隨便拉,尤其是女子。
這聽起來有些危言聳聽了,不過,在過去人們走夜路時經常能碰見一些離奇怪事,很多人因此引火燒身。
所以,對于老輩人的叮囑,我們應該注意一些,畢竟都是生人,咱也不知道人家有啥企圖,還是小心為妙吧!
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便與此有關。希望各位看官讀過這則民間故事后,都能引以為戒!
閑言少敘,民間故事這就開講了:
話說在古時候的曹縣,有一個陳姓老翁。老漢的老伴沒得早,家里外頭都是他一個人。
老漢平時除了種地,還幫人家拉貨、送貨賺些銅板。雖說辛苦,但糊口是不成問題了。
走街串巷去拉貨,回家就沒有準點了。這走夜路也就成了家常便飯之事。
有一日,陳老漢從附近村子裝了些貨,趕著驢車去了60里地外的另一個村子送貨。
臨近黃昏時,才趕著驢車往家走。陳老漢走著走著,天就黑下來了。他用力裹了裹身上的單衣,肚子也開始“咕咕”叫了。
夜至三更時,老漢終于看見村子了。他揮起鞭子趕驢,驢兒吃疼腳下走得是更快了。
很快,老漢就到了村頭。他剛要拐彎進村時,卻看見一個女子在村頭蹲著。老漢定睛一看,那女子低著頭,頭上還用布蓋著。
“這是誰家閨女?這么晚了不回家,咋還在這蹲著呢?”想到這,老漢停下驢車就走了過去。
“姑娘,你家住在哪里啊?這么晚了,在這干啥呢?”那姑娘聞言抖動了幾下,卻沒有抬頭。
“姑娘,你是不是迷路了?你告訴大爺,你家住哪,我趕著驢車送你一趟!”那女子又動了幾下,還是沒有抬頭,也沒有搭理陳老漢。
老漢這心地是真好,不過萬事皆有度,心地也是如此。老漢好心詢問那女子兩次,那女子不領情,還是低頭不搭理,這時候老漢就應該離開才是。
不過,陳老漢并沒有這么做。老漢見那女子身著青色薄衣,猜測應該是個年輕姑娘。再看姑娘的秀發和苗條身姿,陳老漢覺得這姑娘長得肯定不難看。
陳老漢見女子不說話,就尋思她腦子有問題。陳老漢試探性地走上前去,用手拉了拉女子的衣襟。
那女子緊縮了一下,忽然說道:“你一再問我是哪里人,我沒理你,我與你陰陽兩路,并無交集。可你自討沒趣,方才還拉扯我衣襟,你硬要趟這渾水,那就休怪我不客氣了!你不是想看看我的樣貌嗎,給你看!”說完,那女子摘下頭上的布,猛地抬起頭來。
陳老漢著實被嚇了一跳,只見那女子臉面狹窄,烏黑的臉上一雙眼睛是泛著紅光。一口牙就在外面呲著!陳老漢嚇得是連退三步,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而那女子忽然轉身離開,沒走多遠就消失不見了。
陳老漢趕忙回到驢車那里,爬上驢車揮著鞭子就回了家。
當天夜里,陳老漢就高燒不止。村里的老奶奶能看陰陽,聽聞陳老漢的事后,就來到陳老漢家。
她聽了陳老漢的遭遇后,點燃幾炷香看了,隨后她嘆聲說道:“你這是沖撞了使者了,她本是來附近收人的,正在等人之時,被你打擾了。她呀這是要帶你走啊!”
陳老漢一聽心里就慌了,趕忙詢問王奶奶如何化解。那王奶奶搖了搖了頭,說道:“那使者很生氣,記恨你拉扯她衣襟。我勸她不過,你呀,真是好心辦了壞事了啊!”
王奶奶坐了一會兒后就離開了。陳老漢是一直發高燒,臥床不起了。
兩日后,陳老漢死了。他只因一次疏忽而丟了性命,好端端的一個人就這么沒了。
陳老漢的事兒,隨即就在附近村子里傳開了。很長時間里,鄉民們不敢再獨自走夜路,更別說拉陌生人了。
而就在陳老漢死后的第三天,村里早就臥床不起的鄭老爺子便去世了。
村民們都說:“那使者是來收鄭老爺子的,沒想到老陳從中擋了一下,不然那鄭老爺子早沒了!”
不管是不是這個原因,此后鄉民們走夜路再沒有人敢搭訕陌生人了。
結語:
助人為樂本是好事,不過萬事皆有度。再有,對陌生人來說,咱不了解人家,所以還是多加小心一些才好呀!
您說是這個理吧?
本期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個愛聽故事的你!
圖片來自于網絡,侵刪!
聲明:文中故事為作者虛構,目的是借故事向世人闡述道理。切莫效仿故事情節,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