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2017綠公司年會演講稿全文:未來三十年的機會和災難
發布時間:2017-04-25 15:57? 瀏覽量:9904次
2017年4月22日-4月24日,第十屆中國綠公司年會在鄭州舉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2017年4月23日做了一場演講。80后勵志網把馬云的演講稿全文和視頻整理給大家。
馬云2017年綠公司年會演講稿全文:未來三十年的機會和災難
未來三十年的機會和災難
演講時間:2017年4月23日
——馬云在2017年第十屆中國綠公司年會上的勵志演講
謝謝大家。我覺得CEO主要做兩件事,第一看未來的機會,第二看未來的災難。絕大部分的老板,如果你不能看到未來的機會,你是沒辦法激勵你的員工的,但是一個CEO另外一個職責,你要看到未來有什么災難、什么麻煩。如果你能夠知道這個社會一定會出這樣的麻煩,并且你提前做好準備,找到解決這個麻煩的方法,你就有可能會很成功。我自己覺得作為CEO有兩個職責:當全體員工以及所有人都開始提心吊膽,對未來沒有信心的時候,你必須看到希望所在;當所有的人都在暢想未來的時候,你必須看到災難所在。而任何一次災難、任何一個麻煩,都有可能是巨大的機會。
我自己嘮嘮叨叨不斷講一些我的觀點和看法,因為在座很多是年輕人,我們這些人應該這么講,我家里面,我父親是一個很普通的職工,但他對于文藝很愛好,一路努力,后來做了浙江省曲藝家協會主席,別人說他是高干,我都不知道他是高干,他不就是一個戲曲愛好者嗎?我媽更是一個普通的人。像我們這些年輕人,沒有有錢有勢的父母,沒有有關系的舅舅,我們沒有昨天的積累,沒有今天的資源,我們唯一要做的事情是對未來的判斷。而未來的判斷,至少是十年以后,你認為這個世界會有這樣的問題或者有這樣的機會,你堅持往這個方向去走十年,也許你就會贏得機會。
我們沒有辦法跟別人拼昨天,我們也許也沒有辦法跟別人拼今天,但我們必須跟人家拼未來。一部手機住家創業,轉發分享,秒結到賬,如果你渴望成功的請上我微信了解,一三九八五九九四七三0,了解不會損失什么,拒絕了解就是損失良機天在我看來,其實我最近講得比較多一點,未來三十年,整個世界的變化會超過大家的想象。未來三十年,社會矛盾的激烈,企業的沖擊,各行各業都會碰上巨大的沖擊。所有的人,如果你感到悲哀、你感到擔心,那它永遠是一個麻煩,如果你覺得這是一個機會,那么它將會是你一生難求的機會。
我不斷要重復,因為我的責任,我是老師出身,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當這么一家公司的CEO,今天我學了這么多東西,了解了這么多數據,接觸了世界這么多優秀的人,我覺得我有一個責任,去把這些想法跟別人分享。不是說我多愿意講話,其實每次講話是很累的事情,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擔當、是一個責任,你必須去分享未來,去思考。
互聯網不當經濟不好或實體經濟不好的替罪羊
很多企業在罵我們——其實也不是很多——有一些企業說我們把他們的超市、商場搞掉了,但是我自己覺得,十五年以前,我在全國各地,至少兩三年內講過兩三百次這樣的演講,提醒大家互聯網、電子商務對各行各業會有沖擊,但是沒有人把這個話當回事情,那個時候我是Nobody,講話等于白講。
但是今天,既然我已經有這樣的資源,我還是要告訴大家,未來二三十年,這個世界的變化超過所有人的想象力,而且絕大部分人是很倒霉的。我首先要講的是,任何一次技術革命五十年,前二十年一定是技術公司的事情,后面三十年,一定是技術的應用。互聯網從過去的二十幾年,從互聯網技術將會進入互聯網時代,未來三十年,任何一個企業,如果你不跟互聯網有掛鉤,你不是利用互聯網去發展自己的業務,你就會跟一百年前或者幾十年以前缺乏電一樣可怕,甚至比沒有電更可怕。
有句話叫做實體報國,我總覺得這句話那么別扭,好像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經常講的話。實體和虛擬不應該對立起來,沒有虛擬經濟,也沒有實體經濟,只有兩者的結合,完美的結合,才是未來真正的經濟。全世界,也只有中國把互聯網經濟稱之為虛擬經濟,真正的虛擬經濟是什么?虛擬經濟在歐美主要定義為金融機構,在中國是沒人敢批評金融機構的,批評金融機構,你就貸不到款。實體經濟的真正定義有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第一是生產制造,第二是流通。生產制造,過去三十年,中國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流通環節,我們做的相當不行。正因為流通環節做得不行,我們今天引出大量的問題,包括庫存、包括積壓、包括產能過剩,因為我們對市場根本不了解,還是按照想當然在做。
在歐美國家,特別在美國,很多實體經濟由于受到沖擊以后,經常反思一個問題,我為什么就沒有抓住互聯網這一波,我為什么不用互聯網改變自己,而我們這兒似乎人人覺得批評互聯網,好像是很光榮的事情,覺得都是你害的。這世界上沒有人想故意害你,是你自己沒有弄好才害到你,而且也不是實體經濟都不好,是你的實體經濟不太好,也有很好的,特斯拉不是蠻好的,蘋果難道不好嗎?
所以我并不覺得互聯網要擔當起今天經濟不好或者實體經濟不好的替罪羊。相反,所有的企業,今天已經到了這個時候,你還在怪一個技術的時候,那只是你的倒霉。我那次在深圳互聯網IT領袖峰會上也講到一點,一百多年以前,中國人最恨的一句話,也是別人說我們是“東亞病夫”,那是身體上虛弱,但是到今天為止,我們要思考我們的知識結構、文化,讓我們變成真正是“網絡病夫”,我們在埋怨、我們在抱怨,我們不改變自己、不學習自己,這些才是挺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