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機前去機場便利店買個簡餐,和便利店店員開幾句玩笑,《薩利機長》中,湯姆?漢克斯演繹的薩利,有著40年豐富的駕駛經驗,有著溫馨的家庭以及相愛的老婆,一切似乎都顯得那么平淡與純真,就如同我們每個人平淡的一天。
故事在平淡的生活里開場,隨之很快就進入到生死攸關的緊張局面。由薩利機長駕駛的1549航班在起飛后不久就遇見了鳥擊,導致兩個發動機全部停車,飛機失去動力,只能用飄降的方法緊急迫降。當時飛機的高度是2800英尺,除3等于米數,就是933米。從鳥擊到飛機迫降,一共是208秒時間。如此短暫的時間,薩利做出了什么決定?結局又怎樣呢?
憑借豐富駕駛經驗帶來的冷靜判斷,薩利機長最終果斷地將飛機迫降在紐約哈德遜河上,機上150位乘客和5名機組人全部生還,并且沒有重傷,這一事件被媒體稱為“哈德遜河上的奇跡”。
這部電影來源于真實事件。該劇以薩利的自傳《最高職責》是劇本的寫作基礎,由以偵探小說成名的托德·柯瑪尼基做編劇,增加了懸疑色彩。電影播出后,在豆瓣上獲得8.3分,獲得觀眾一致好評。
好的內容從來不缺乏觀眾,看完這部劇后,我的心也深深被震撼著,久久不能平復,由對電影展現方式中創意的折服,也有對薩利船長在千鈞一發之際,仍能鎮定睿智的做出判斷的深深敬佩。
電影是在敘說一個故事,如何將一件普通的故事,講述或呈現的讓觀眾專注的觀看,情緒跟著劇情起伏跌宕,同時在看完之后,通過電影傳達的內容能夠對生活有所感悟,有所思考,這想必是衡量一部電影好壞的重要標尺。
《薩利船長》故事情節簡單來說,就是一輛航班遇到鳥擊落,在飛機失去動力,眼看要墜毀的情況下,薩利船長冷靜果斷的在208秒內,將飛機降落在哈德遜河上,挽救了全部飛機上人的性命。
簡單的故事情節,十多分鐘就能講完,如何將故事撐起90分鐘?本劇的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打亂敘事順序,用回憶的方式進行插敘,把飛機迫降在哈德訓河的過程反復呈現數次,讓觀眾迫切想看迫降的整個過程,懸疑的方式,帶領觀眾一步步進入劇情。
從引擎失靈到水上迫降僅有208秒(片中也反復強調這一點),但這短短的三分多鐘是當年薩利在所有采訪中都要一遍遍重復的瞬間。
對當事人來說,這是超現實的208秒,機組成員需要調用所有專業知識和經驗來應對,供他們理性分析的時間僅有幾秒鐘,恐懼和鎮定,以人性中難以置信的方式同時存在。一次電視采訪中,主持人驚嘆在駕駛艙錄音中聽不出機長和副手的任何情緒波動,兩人像做外科手術一樣,嚴密地執行緊急情況中的每一個步驟。但是薩利說:我的驚恐你聽不出,但是我聽出來了。
觀看《薩利機長》時,如同欣賞古典音樂一般,情節把控平衡明晰,情緒醞釀有張有弛,人物表現細膩平靜,似乎講述生命中普通的一天,只是這一天中既充滿緊張惶恐,也有驕傲和自豪。
沒有驚心動魄的宏大場面,也沒有刻意雕琢主角迎合觀眾,有的只是平實的敘述,而那種深度與濃厚的情感,已滲進每個觀眾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