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醫務工作者都知道,醫院是個十分奇妙的地方,在那里,能遇到各式各樣的人。然而,有的人能和醫生成為朋友,有的人卻很有本事,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上了醫生的黑名單,讓他們避之不及,卻之不恭。
第一種,不會尊重者。
患:“誒!那個醫生!先看我!我比他們病得重!”急吼吼地沖進門診,扒開候診的病人們,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或者,不掛號就擠進門診,“醫生,我不看病,我就想問問……什么?還要掛號?鉆錢眼子里了吧!”
這類患者很不尊重醫生,也不尊重其它患者,其稱呼、語氣、行為等,皆是沒有家教的體現。不尊重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你。你覺得病情很危重,請去急診。不過,這樣敏捷矯健的身手,估計急診科會直接推薦到奧組委讓你去為國爭光。
第二種,不聽話者。
醫:“上次給你開的藥吃完了吧。”
患:“我吃了一天就扔了,太苦了。”
醫:“……”
醫:“今天要動手術了,沒吃東西吧?”
患:“沒有……就是太渴太餓了,喝了一杯牛奶?!?/p>
醫:“……”
醫:“阿婆測空腹血糖了。怎么還是這么高?吃過東西了?”
患:“沒有啊,我兒子怕我餓著給我沖了一包麥片喝。沒吃東西啊?!?/p>
醫:“…………”
同為中國人,說的都是中國話,怎么理解起來就這么困難?讓病人聽話乖乖“遵醫囑”是醫生們的愿望。知道什么是“遵醫囑”嗎?就是遵守醫生的囑咐。不聽醫生話的患者還來醫院干啥捏?添堵?。?/p>
第三種,非常有主見者。
患:“醫生,我頭暈得厲害,我網上查了應該是高血壓,給我開點降壓藥吧?!?/p>
醫:“血壓90/60,很正常。別玩手機了,去做CT去?!?/p>
患:“醫生你坑我錢啊!居然要做那么多檢查!我不做!我網上查出來就是高血壓,直接給我開降壓藥吧?!?/p>
(注:頭暈有多種可能,血壓高是一種,頸椎病和腦部疾病也有可能。)
現在網絡通訊發達,很多人不舒服都會上網查,然而網上有很多不全面甚至是錯誤的信息,千萬不能聽風就是雨。前段時候那個多喝蘇打水能治療肝癌被炒得很火,然而實際上呢……
第四種,亂稱呼者。
患:“小姐,廁所在哪里?”
患:“誒!心電圖室怎么走?”
患:“喂!那個服務員帶我去一下婦科門診吧!”
小姐?誒?喂?服務員?這都什么亂七八糟的稱呼!
在醫院實習的時候,由于我們還沒有正式被醫院摧殘,還長得挺鮮嫩,于是各種各樣的稱呼都有,最好聽的是“小醫生”,接下來分不清的話會稱呼我們為“護士”,最不好聽的就是“小姐”和“服務員”了!這種稱呼讓我們心里最不舒服了!
第五種,愛貪小便宜者。
患者家屬:“醫生,幫我也測個血糖/量個血壓吧。”
在住院病房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家屬突然冒出一句,心情好的時候一般就幫他們量血壓了,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讓他們掛號去門診。身份從患者家屬變成患者才能享受我們的“服務”!更別說測血糖了,扎指頭的針、血糖紙都是要收費的,憑什么給你免費檢查?
還有一種愛貪小便宜是因為他們“過于節儉”,家里有人住院了,一家人的衣褲鞋襪都要帶到醫院來洗,一家人的飯菜都要用醫院的微波爐來熱,其量之多讓你嘆為觀止。
第六種,自視過高的公眾人物。
前段時間前奧運冠軍鄒市明的新聞不知道大家聽說了沒有。據說我們拳王的妻子去某家醫院(他們不肯暴露醫院名稱)急診科打狂犬疫苗的時候,付了高昂的費用卻遭到了漠視。不知他們在微博貼了收費單卻打碼醫院名稱是什么心理,反正醫患關系因為他們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惡化。
如果是醫院惡意高收費,請曝光請舉報!正規醫院的掛號收費不可能到四位數。
我在醫院實習的時候,在骨傷科遇到過一位某因參加超女而出名的明星的親戚。這位親戚的態度極其傲慢,對我們科室的護士和實習醫生大呼小叫,呼來喝去。幫她做理療的時候她還說你幫我這邊按摩一下,呵呵,一個實習的康復專業的妹子幫她按摩了,還嫌這嫌那,嘴里說得非常難聽,最后那個妹子委委屈屈地回到辦公室,向我們抱怨了好久。
第七種,關系戶。
患A:“我是你們院長的朋友,你們要多照顧我!”
患B:“我和你們主任認識,你們主任說讓你們給我安排好!”
天曉得一位院長,或者一位科主任的人脈關系有多廣,如果你和他們說過一句話,遠遠見過一面都能算認識的話,那醫院里全是“關系戶”了。這些“關系戶”還得爭一個排名先后,比一比誰的親密度更高,是嗎?
第八種,騷擾醫生者。
患:“醫生你電話多少?我有問題好及時咨詢你。”/“醫生我們加個微信吧,我掃你!”
深夜,醫生的手機響了,“醫生我胸悶不舒服睡不著,這是什么原因???”
醫生不在工作時間的時候打擾醫生不太好,尤其是在深夜,可以稱之為騷擾了。醫生也是人,也需要休息。這就是現在很多醫生不愿意把自己私人聯系方式告訴患者的原因。
第九種,隱瞞病史者。
不管門診還是病房,你剛入院醫生都會進行問診,或簡單或復雜。醫生若是問起,必須如實回答,若是沒有問到,重要的病史也應該告訴醫生。這是對你自己,也是對醫生負責。患者家屬也是,不可以隱瞞病史,尤其是需要立刻手術的患者,既往病史、是否有傳染病等必須告訴醫生護士,這樣對大家都負責。
第十種,倚老賣老者。
患:“我年紀大了,你就讓我先看吧?!被蛘摺拔夷昙o大了,先查我的床吧?!?/p>
先給我用藥吧……
先給我做手術吧……
在醫院,所有的病人在醫生的眼里都是平等的,只有一種情況可以“插隊”,那就是生命危機需要搶救。而且,你的病情危不危急,醫生說了算,病情嚴重的話,醫生絕對比你急。年紀大了醫生都會考慮在內,要記住醫院不是公交車,不會因為你年紀大就讓你先,總有年紀比你大,病情比你危急的人。
第十一種,網絡暴力者。
本來想寫十種的,昨天看到的一件事讓我不得不加上一條。一位孩子的爸爸深夜帶孩子跑了數家醫院發現沒有兒科急診,著急地在微博破口大罵衛計委,說兒科醫生都去哪里了!然而,之前的醫鬧事件中,這位父親站在“群眾即是正義”的角度絲毫不顧及是不是醫生的錯就發表一些言論。
仔細回想了很久總結了這十一類人,歡迎同行來補充。醫療行業很辛苦,希望大家多一份體諒,其實大多醫務工作者是憑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在打工、“討生活”,他們都不太希望“生意興隆”,大家健健康康不好么?誰要坑你的錢呢?

文丨佳木繁玥
一位學了中醫后棄醫從文卻依然熱愛中醫文化的姑娘。
感謝閱讀!歡迎轉發!
參考請標明來源,轉載請簡信獲取授權!
原創不易,請尊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