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書幫介紹:
什么是拆書?讀一本書,找到其中最觸動我的知識點、技能或者方法,把它運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是一種最能夠“學以致用”的讀書方法。我們的拆書幫主更是把這種方法標準化、流程化,稱為拆書法,又叫RIA便簽法。R是指閱讀原文片段,I是指用自己的話講解相應的內容,并對現場學習者進行引導,A1指激活過往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A2則是指,以后如何運用這個知識點。
“拆書幫”就是基于“拆書法”的學習愛好者的社群。一群熱愛讀書的人聚在一起,提升讀書的能力,相互分享好書,并幫助更多的人,通過有效的學習,去完善自己的人生。
今天我要拆解的書是《非暴力溝通》四要素
R·閱讀原文片段
I·重述知識
非暴力溝通,我認為4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主要論述的東西在于溝通是要表達具體,而不是抽象的表達。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每個人都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希望在與他人接觸時受到傷害,當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常常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他人做出評判以此來確認他人是否值得信任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觀察——我觀察到了什么,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所觀察的事情結果,并指出正在影響我們的行為或事物,不帶有任何的主觀評判。
感受——我當下的感受是什么?能夠識別并表達自己內心以及身體的感覺和情感狀態,不帶有評判、指責。
需要——觀察到當下的事情對于自己或他人的感受之后,再探尋我們的內心深處的需要,哪些需要或者愿望導致我當時有了那種感受。
請求——探尋到自己的需要后提出具體的明確請求,我需要什么,向對方說出請求,并非向對方表達要求,希望對方的行為或態度給到我什么樣的內心滿足。
A·學習者拆為己用
【A1】激活經驗:
最近公司校招的畢業生已到達崗位,各專業不同,公司為了讓他們能更快的熟悉業務流程,實施輪崗制,直到全部崗位都走一遍再重新安排適合的崗位。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有一位學物流專業的到我們市場部來學習。當時是市區的一位業務經理帶他,正趕在中旬需要報一個簡單的表格。這位經理耐心的講解了兩遍,最后問他明白了嗎,實習生說明白了,經理就放手讓他去做。然而當天下午經理就被行政的領導批了一通,原因是表格做錯行,張冠李戴了。經理很生氣的回來就說實習生:“這么容易理解簡單的表格你都能做錯,怎么這么笨,問你明白嗎,你說明白,原來你是一點也沒有開竅。”
經理這樣的表達并非告訴實習生你錯誤在哪里(觀察),只表達了經理自己的主觀感受(這么簡單的事情你都能做錯)評價(你這個笨家伙)。多數人在不順心的時候習慣考慮別人的過錯;聽到被批評時會申辯、反抗。不習慣從需要的角度為發出點進行溝通互動,非暴力溝通是通過觀察和傾聽來體會雙方的感受和需要。
【A2】規劃運用:
實習生被經理批評了之后,看到經理消氣了,他決定找經理談一下。交談是這樣的:因為有其他同事代報信息,使得某些數據描述不清晰而導致數據有誤,這是本人的工作失誤,如果挨個打過電話去問也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剛才您批評我的時候,我體會到您的感受,被領導批評是很不好受的,由于我工作的失誤導致您受到了批評非常抱歉,這種問題以后不會發生,我會仔細認真做好工作的事情。對于您來說我是職場小白,很多的流程都不是非常了解,操作也還不是那么熟練,工作經驗也是很少的。我希望您以后在工作中多多指導我,我也會努力認真的向您學習。
當別人批評或指責自己的時候,我們不要條件反射的去反駁對方,而是要通過耐心的傾聽、感受,幫助對方從當下的情緒中表述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要,同時也清晰的表達自己。雙方會真誠的自然溝通,會很大限度的避免一場語言暴力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