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初讀與再讀
兩年前盛夏的一個工作日,我從忙碌的工作和繁瑣的生活中逃離,頂著炎炎烈日,躲進新華書店。
佇立良久,翻開《活著》,一口氣讀完,前所未有的震撼,第一次直面如此慘淡的苦難,令我失語良久。
最后帶了本全新的《活著》離開了書店。
前日收拾書柜看到沒有拆封的《活著》,便打開來翻了下,又是一口氣翻完,再一次被震撼,這兩年生活給我帶來的經歷,讓我對苦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02 故事:循環上演的苦難
先來看看這本書的故事梗概,劇透慎入!
這本書講述了農村人福貴的悲慘人生,數十年間,他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上下四代共七人,這些親人的離世都是那么“合乎時代的情理”。
一切都是從富貴敗家輸光了家產開始:
父親因自己敗家被氣死;
母親因生活的困苦病死;
兒子為給別人輸血而死,
女兒因生孩子難產而死;
妻子痛失子女病重而去;
女婿工地出事壓扁而死;
苦命的外孫吃豆子撐死。
人生的苦難循環上演,處處透著令人窒息的氣息。
03 我讀到的三重苦難
每次讀到傷心處,我都是難以抑制地哽咽。
生老病死只是人生百態,只是在這個故事中,太頻繁了點,頻繁到每當我以為苦難即將過去,希望終將來臨,得來的卻是更大的苦難。
如此苦難,如此絕望,如此反復。
故事里的苦難不僅僅是親人的離去,還有生活的困苦,時代背景對老百姓造成的苦難。
生活的苦
- 自從輸了家產后為了養一家五口人,從地主那租了五畝地。從來沒干過農活的少爺,一個人要種五畝地,從天還沒亮干到天黑,晚上只要有月光他也要下地。
- 當富貴被抓去充軍,富貴的妻子一人照顧兩個孩子。
- 有一年大災荒沒有收成,一家人以野菜度日。好不容易弄到一把米煮了粥,得把家門關得嚴嚴實實,因為全村人都能聞到粥香上門討要。
- 兒子死后,妻子病重躺在床上,一度就要西去,此時富貴也病了,十幾歲的聾啞女兒同時照顧兩個病人,富貴為了減輕其負擔但拖著病體下田干活。
- ……
時代背景給百姓帶來的苦難
- 去城里找郎中給娘治病,卻被國民黨拉去充軍,戰場上則每天是不知道第二天能否醒來的恐懼。
- 人民公社成立,家里的地啊、羊啊、鍋啊、柴米油鹽啊,全部充公,吃什么?大食堂,但是大食堂還沒吃多久,大饑荒就來了。
- 文革的到來,寶貴見識了周圍各類人的被壓迫,拉到城里的人,也許就再也回不來了。
-……
但是作者卻巧妙地讓讀者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溫暖。
又像最后富貴只剩外孫的時候,一老一少的日子別提多苦多累,兩人卻有著小雞變大牛的夢想。
妻子在富貴敗光家產選擇不拋棄,在生活的艱辛中選擇不離開,在死前仍然說:
這輩子也快過完了,你對我這么好,我也心滿意足,我為你生了一雙兒女,也算是報答你了,下輩子我們還要在一起過。
富貴說他聽到妻子說下輩子還要做他女人時,眼淚就掉了下來,我也兩次在這里落淚,我相信多少男男女女也會在這里落淚。
不管是幸福的人還是不幸的人,他們的人生中必定充滿苦難,只是幸福的人選擇了正確面對。
司馬遷《報任安書》里面寫了很多: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韓愈在柳宗柳宗元墓志銘上道出了,柳宗元因常年被貶造就了文學的成就。
蘇軾豁達的人生觀直面烏臺詩冤案,被陷害入獄又如何。
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大大小小的苦難,有雞毛蒜皮的瑣事,有不可避免的矛盾,也許還有我們預想不到的新冠,還有地震、洪水、海嘯、泥石流,當然還有生老病死。
無論什么苦難,我們不要輕易沮喪,至少我們已經做到了一個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活著!
04 新時代的活著
故事講述的是上世紀那個艱苦歲月中的故事,雖然離我們并不遙遠,卻又在慢慢遠去,是不是要思考下我們這個時代活著的意義。
新時代我們的生存已經不是問題,不會有壓迫,命運還算公平,醫療也更先進,但是更先進的社會發展,卻依然暗藏著很多問題,和生活相關。
不用再花那么多時間去勞動來保證基本生存,于是時間越發充裕卻讓人缺少精神生活;
隨著時代發展生活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而越來越好的物質生活卻讓更多人變得虛榮;
于是人們的追求變得越來越復雜,有追求極限的刺激,有追求另類的生活,有追求過度的物欲,當然也有追求精神世界的豐富……
我們的時代恰恰是富貴渴求一生的生活,可是我們卻無動于衷。
人云亦云,隨大流,看熱鬧,變成了很多人喜歡的事,于是慢慢失去獨立思考能力,慢慢變得跟著大家一起活著。
其實跟著大眾一起活著,也是一件好事,一起上學,一起工作,一起買房,一起炒股,一起追星……
一切都很和諧。
但和諧的背后是什么?
成年人的痛苦很快到來,工作的壓力,房貸的壓力,撫養子女贍養老人的壓力,這幾座大山仿佛要了很多人的命。
被這個大時代裹挾著生活已經成了趨勢,我們已經喪失了勇氣,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靜下心來讀點書,或許能減輕這些苦難給人帶來的焦慮,但是隨著時間的漫延,還是要去直面苦難。
05 依然是活著
新時代的生活依然帶來了富貴不曾遇到的苦難,當然和他親人的去世相比還是要輕松一點。輕松的地方也只是不用面對那么多親人離開的悲痛,但卻有了精神壓力的不斷壓迫。
我不知道別人對面新時代的生活苦難有何想法,至少我不想坐以待斃,我要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這本書的出現,讓我對人生產生了新的想法,讓我以全新的面貌面對生活,從此我的心態總是樂觀向上,于是工作和生活也變得妙不可言!
含著淚水讀完兩遍原著,再次哽咽著寫完這篇文章,我想,我的苦難人生又算得了什么,就算明天苦難接連到來,我也要活著,對,我要活著。
06 部分摘錄
最后,送上部分摘錄:
我一個人往家里走去,走走哭哭,哭哭走走。想想自己才挑了一天的錢就累得人都要散架了,祖輩掙下這些錢不知要累死多少人。到這時我才知道爹為什么不要銀元偏要銅錢,他就是要我知道這個道理,要我知道錢來得千難萬難。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里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
牛老了也和人老了一樣,餓了還得先歇一下,才吃得下去東西。”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到——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