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尋夢7

第七十一回(【直事欲顯,假事將盡】)

賈母因問道:“前兒這些人家送禮來的共有幾家有圍屏?”鳳姐兒道:“共有十六家有圍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內中只有江南甄家【庚辰夾批:好!一提甄家,蓋直事欲顯,假事將盡。】(按:《後漢書?光武紀》:“靈貺自甄。”《注》:甄,明也。

直通“值”,直事謂值班——指以費婆子和王善保家的為代表的一幫老媽媽子,“事事”故復修辭格。橫山斷部性雙行夾批。前七十回直事隱,正照風月鑒;後九回直事顯,反照風月鑒。“直事?隱與直事?顯”是一對《石頭記》章法學馬克思同因對偶辯證范疇。

《石頭記》有自己的內在續書(《石頭記》後六十三回),故古今一切80後就都是多馀的。紅內有顯(《石頭記》後九回),一切紅外索隱就都是多馀的。基于80後原稿探佚學(80後才子纏綿學)和以姓氏曹學及七十四種反曹諸學為代表的紅外索隱學這兩個臭名昭著的偽紅學物種,我們可以制定出一般性讀書的兩個基本規矩:禁止後文干涉前文,禁止外文干涉內文。

前七十回與後九回存在兩種角度的科學劃分:一種是以庚辰本第七十一回雙行夾批【直事欲顯,假事將盡】為依據將七十九回完璧全部劃分為前七十回直事隱部門與後九回直事顯部分,這是隱顯章法學劃分;一種是以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回前單頁題記【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為依據將庚辰本劃分為前七十回康熙時期原抄部分與後九回乾隆中期補抄部分,這是版本傳播學劃分。前七十回與後九回的隱顯章法學劃分可有效閃擊傳統曹學(及七十四種以作者論胡說為皈依的反曹諸學),前七十回與後九回的版本傳播學劃分可有效閃擊雍乾時期成書胡說,我們可以用同一劃分的不同角度聚殲曹學胡說和雍乾時期成書胡說,置傳統紅學于死無葬身之地,焚書坑儒搏學剁才,令傳統紅學家的蓋世功名毀于一旦。

科學學術研究要有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對象上應堅持唯物論,形成羅翊重《東西方矛盾觀的形式演算》所謂“存在與非在”一對馬克思同因對偶辯證范疇,存在PK非在;研究方法上應堅持辯證法,形成羅翊重《東西方矛盾觀的形式演算》所謂“正在者與反在者”一對馬克思同因對偶辯證范疇,正在者VS反在者。古今一切80後因無科學的研究對象——找不到80後帶脂殘頁(原版畸記維度)或在後四十回續書中找不到疑似混入正文的脂批(原稿脂批維度)或在後四十回續書中找不到石頭自述文字(原著正文維度),故是三維玄學即所謂三維唯心主義,他們試圖提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殊為可笑。一切紅外索隱學,包括傳統曹學和反曹諸學,因無學術的研究方法——或捕風諧音或捉影拆字或紅內穿鑿(美其名曰“證”)或紅外附會(美其名曰“考”),違背形式邏輯同一律,故是巫術即所謂詭辯,詭辯是形而上學的一種形式(高明光《論辯論》語),它最終會墮落為唯心主義。唯物論(科學PK玄學,研究對象論)+辯證法(學術PK巫術,研究方法論),這是我們治理任何學問都必須始終堅持的,前後相繼的兩道思維工序——只有如此,我們的治學才是真正科學的和真正學術的。

當我們將“判斷”這個零維概念(+x^0,-x^0)陰陽二分為“必然性判斷與或然性判斷”一對馬克思同因對偶辯證范疇后,我們的科學判斷學分形幾何思維擴展至第一維(+x^1,-x^1);當我們進一步將“必然性判斷”這個概念陰陽二分為“否定性判斷與肯定性判斷”一對馬克思同因對偶辯證范疇后,我們的科學判斷學分形幾何思維擴展至第二維(+x^2,-x^2),或然性判斷須統計出其概率,按照“非,同小可”小概率反證法,將其中的大概率(95%以上,0.95≈1)判斷歸結為肯定性判斷,小概率(5%以下,0.05≈0)判斷歸結為否定性判斷;當我們再進一步將“否定”這個概念陰陽二分為“辯證否定(no)與邏輯否定(not)”一對馬克思同因對偶辯證范疇后,我們的科學判斷學分形幾何思維擴展至第三維(+x^3,-x^3)。經此三維劃分,我們就可以建立起高屋建瓴的正、反、非三相鼎型思維哲學范式。典型地,在原版原著內,科學紅學依照無款非人公理對曹雪芹作為一個人的否定就是邏輯否定;對曹雪芹作為一種人格化的修辭形式的否定就是辯證否定,用無款非人的吳玉峰否定無款非人的曹雪芹,用吳帶當風否定曹衣出水。

當我們將“敘事”這個零維概念(+x^0,-x^0)陰陽二分為“真實敘事與虛假敘事”一對馬克思同因對偶辯證范疇后,我們的科學敘事學分形幾何思維擴展至第一維(+x^1,-x^1);當我們進一步將“真實敘事”這個概念陰陽二分為“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如正文時間與脂批時間)一對馬克思同因對偶辯證范疇后,我們的科學敘事學分形幾何思維擴展至第二維(+x^2,-x^2);當我們再進一步將“藝術真實”這個概念陰陽二分為“直事隱(前七十回,正照風月鑒)與直事顯(后九回,反照風月鑒)”一對馬克思同因對偶辯證范疇后,我們的科學敘事學分形幾何思維擴展至第三維(+x^3,-x^3)。1688年~1697年成書的《石頭記》之前的才子佳人小說是脫離生活真實的虛假敘事小說,《石頭記》是逼近生活真實的反才子佳人小說,并非非才子佳人小說故不隱喻“金戈鐵馬”的南明野史、宮廷穢史、家族秘史。“金戈鐵馬”是正(yes)、反(no)、非(not)三相鼎型思維中的非面而非反面,其邏輯錯誤在于不懂辯證論理,偷換概念——將反照風月鑒偷換為非照風月鑒,將辯證否定偷換為邏輯否定,違背形式邏輯同一律。《石頭記》正文中的時間是藝術真實時間,不是生活真實時間故不像脂批那樣可與“順康雍乾”字樣接口,二者不是同一量綱。直事隱(前七十回,正照風月鑒)與直事顯(后九回,反照風月鑒)都在紅內,兩者前后相繼合成七十九回完璧全部,故紅外索隱學是多余的。紅外索隱學既非讀通讀懂文本的充分條件,也非必要條件。

康熙時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中的最后整理版暨待曹寅刻印而因其故終未刻印的“甲戌”本“松齋”康熙皇帝玄燁御審親撰凡例中即有交代,《石頭記》立意原春——追憶似水青春年華,只寫寶釵、黛玉、寶玉的青春期,截至寶玉十九歲,是謙稱蠢物的石頭口中的所謂半世(大半世),沈汾《續仙傳》:“儒謂之世,釋謂之劫,道謂之塵。”佛以世謂劫,凡三十年為一世。青春期以寶釵、黛玉、寶玉等為代表,產褥期以鳳姐為代表,更年期以費婆子和王善保家的為代表。作品的總體格局,就是更年期以產褥期為跳板閃擊青春期——魚眼睛以死珠為跳板打敗無價之寶珠,它是一曲“魚目混珠”青春的挽歌。這個紐帶形成探春與鳳姐的政權更迭。第二十二回脂批【此探春遠適之讖也。——使此人不遠去,將來事敗諸子,孫不至流散也】中,【遠適】即遠嫡,用典《詩經?大雅》“天位殷適”,指第五十五回“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那里又跑出一個舅舅來”等事。探春【遠去】是其中一春去後,“遠遠”故復修辭格。【事敗諸子】指第七十七回晴雯、蕙香(即四兒)、耶律雄奴三人。【孫】字可查《康熙字典》:“孫,又遁也。【春秋?莊元年】三月,夫人孫于齊。【閔二年】九月,夫人姜氏孫于邾。”千鈞一逗的挑逗號要擺正位置,該批不可以讀出【使此人不遠去,將來事敗,諸子孫不至流散也】無可云證的80後所指來)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紅緞子緙絲‘滿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壽圖’的,是頭等的。還有粵海將軍鄔家一架玻璃的還罷了。”(按:《百家姓》“郝鄔安常”。清?屈大均(1630-1696)《廣東新語》卷十五《貨語》:“玻璃來自海舶,西洋人以為眼鏡。兒生十歲,即戴一眼鏡以養目光,至老不復昏蒙。又以玻璃為方圓鏡,為屏風,昔漢武帝使人入海市琉璃者此也。《南州異物志》云:琉璃本質是石,欲作器,以自然灰治之。自然灰狀如黃灰,生南海濱,今西洋人不知亦用此灰否。每裁鋸為大小物,或以鑲嵌壁障。潘尼所謂灼龠旁燭,表里相形,凝霜不足方其潔,澄水不能喻其清者。廣人或鑄石為之,然殊不及。”)賈母道:“既這樣,這兩架別動,好生擱著,我要送人的。”鳳姐兒答應了。鴛鴦忽過來向鳳姐兒面上只管瞧,引的賈母問說:“你不認得他?只管瞧什么。”鴛鴦笑道:“怎么他的眼腫腫的,所以我詫異,只管看。”賈母聽說,便叫進前來,也覷著眼看。鳳姐笑道:“才覺的一陣癢癢,揉腫了些。”鴛鴦笑道:“別又是受了誰的氣了不成?”鳳姐道:“誰敢給我氣受,便受了氣,老太太好日子,我也不敢哭的。”賈母道:“正是呢。我正要吃晚飯,你在這里打發我吃,剩下的你就和珍兒媳婦吃了。你兩個在這里幫著兩個師傅替我揀佛豆兒,你們也積積壽,前兒你姊妹們和寶玉都揀了,如今也叫你們揀揀,別說我偏心。”說話時,先擺上一桌素的來。兩個姑子吃了,然後才擺上葷的,賈母吃畢,抬出外間。尤氏鳳姐兒二人正吃,賈母又叫把喜鸞四姐兒二人也叫來,跟他二人吃畢,洗了手,點上香,捧過一升豆子來。兩個姑子先念了佛偈,然後一個一個的揀在一個簸籮內,每揀一個,念一聲佛。明日煮熟了,令人在十字街結壽緣。賈母歪著聽兩個姑子又說些佛家的因果善事。

第七十二回(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

鴛鴦聞知那邊無故走了一個小廝,園內司棋又病重,要往外挪,心下料定是二人懼罪之故:“生怕我說出來,方嚇到這樣。”因此自己反過意不去,指著來望候司棋,支出人去,反自己立身發誓,與司棋說:“我告訴一個人,立刻現死現報!你只管放心養病,別白糟踏了小命兒。”司棋一把拉住,哭道:“我的姐姐,咱們從小兒耳鬢廝磨,你不曾拿我當外人待,我也不敢待慢了你。如今我雖一著走錯,你若果然不告訴一個人,你就是我的親娘一樣。從此後我活一日是你給我一日,我的病好之後,把你立個長生牌位,我天天焚香禮拜,保佑你一生福壽雙全。我若死了時,變驢變狗報答你。再俗語說:‘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再過三二年,咱們都是要離這里的。俗語又說:‘浮萍尚有相逢日,人豈全無見面時。’倘或日後咱們遇見了,那時我又怎么報你的德行。”一面說,一面哭。這一席話反把鴛鴦說的心酸,也哭起來了。因點頭道:“正是這話。我又不是管事的人,何苦我壞你的聲名,我白去獻勤。況且這事我自己也不便開口向人說。你只放心。從此養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不許胡行亂作了。”司棋在枕上點首不絕。

第七十七回(【散場終局】)

寶玉又恐他們去告舌,恨的只瞪著他們,看已去遠,方指著恨道:“奇怪,奇怪,怎么這些人只一嫁了一個漢子,染了男人的氣,就這樣混賬起來,比男人更可殺了!”【庚辰墨眉批:“染了男人的氣味”實有此情理,非躬親閱歷者亦不知此語之妙。】守園的婆子也不禁好笑起來,說這個寶玉爺說的也不知是些什么,也不知從哪里學來的這些話,叫人聽了又可氣有可笑。因問道:“這樣,但凡女兒,個個多是好的,女人個個多是不好的了?”寶玉點頭:“也不錯,不錯!”婆子們笑道:“還有一句話我們糊涂不解,倒要請問請問。”方欲說時,只見幾個老婆子走來,忙說道:“你們小心著傳齊了伺候著。太太親自來園子里,在那里查點人呢,只怕還查到這里來。又吩咐快傳怡紅院的晴雯姑娘的哥哥嫂子來,在這里等著領他妹子去。”因又笑道:“阿彌陀佛!今日天睜眼了,把這一個禍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凈些。”寶玉一聞得王夫人進來親自查點,便料定晴雯也保不住了,早飛也似的趕了去,所以這後來趁愿之語竟未聽見。

  寶玉及到了怡紅院,只見一群人在那里,王夫人在屋里坐著,一臉怒色,見寶玉也不理。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如今現從炕上拉了下來,蓬頭垢面的,兩個女人才攙架起來去了。王夫人吩咐,只許把他貼身衣服撂出去,馀者好衣服留下給好丫頭們穿。又命把這里所有的丫頭們都叫來一一過目。

原來王夫人自那日著惱之後,王善保家的趁勢兒告倒了晴雯。和園中不睦之人,他也就隨機趁便下了些話,說(shuì)在王夫人耳中。(按:和園中不睦之人是指除晴雯外的其他人——從襲人起至作粗活的小丫頭)王夫人皆記在心里。因節間有事,故忍了兩日,所以今日特來親到園中。一則晴雯之事猶可,二則竟有人指寶玉為由,說他近已行人事,都由著屋里不長進的丫頭引誘壞了。因這事更比晴雯一人較盛,【庚辰夾批:暗伏一段“更比”——覺煙迷霧罩之中,更有無限溪山矣。】(按:用典宋代方回《次韻趙達夫過訪》“無限溪山畫不如,特尋花竹到貧居”。《石頭記》後九回皆為盜版,庚辰本也不例外。這段文字“甲辰”本大幅簡縮為“原來王夫人惟怕丫頭們教壞了寶玉”,它抄自乾隆中期義重冒名的曹家“雪芹”狗尾續書夢稿本的大段劃改。夢稿本的修改是因“和園中不睦之人”曹家“雪芹”讀起來別扭。

程甲本沿襲了“甲辰”本,程乙本另以夢稿本為追加底本,與程甲本一樣。

庚辰本第七十七回“本處”為獨有異文,這是該版本的這個定本(十回為一個定本)為盜版的重要胎記)乃從襲人起,至作粗活的小丫頭,個個親自看了一遍。因問:“誰是和寶玉一月生日的?”本人不敢答應。老媽媽指道:“這一個蕙香,又叫作四兒的,是同寶玉一月生日。”王夫人細看了一看,雖比不上晴雯,卻也有幾分水色。視其行止,聰明皆露于外面,且也打扮的不同。王夫人冷笑道:“這也是個不安分的。他背地里說的‘同月生日就是夫妻’,這可是你說的?打諒我隔得遠,都不知道呢。可知我身子雖不大來,我的心耳神意時時都在這里。難道共一個寶玉,就白放心憑你們勾引壞了不成!”這個四兒見王夫人說他素日和寶玉的私語,不禁紅了臉,低頭垂淚。

王夫人即命:“快把他家的人也叫來,領出去配人。”又問:“誰是什么耶律雄?”老媽媽們便將芳官指出。王夫人道:“唱戲的女孩子,自然更是狐貍精了!上次放你們,你們又懶待去,可就該安分守己才是。你就成精鼓搗起來,調唆著寶玉無所不為。”芳官哭辯道:“并不敢調唆什么來。”王夫人笑道:“你還強嘴。我且問你,前年我們往皇陵上去,是誰調唆寶玉要柳家的丫頭五兒來著?幸而那丫頭短命死了,不然進來,你們又是連伙聚黨,遭害這園子呢。連你干娘都壓倒了,豈止別人!”(按:夢稿本劃去從“嘴,我且問你”到“遭害這園子呢”一節文字,舒序本當是采用了夢稿本,故以舒序本為參本的程甲本脫文。程乙本同程甲本)因喝命他干娘來:“領去,就賞他外頭尋個女婿去吧。把他的東西一概給他。”又吩咐:“上年凡有姑娘們分的唱戲的女孩子,一概多令其干娘帶去,自行聘嫁。”一語傳出,這些干娘皆感恩趁愿不盡,都約齊來與王夫人磕頭,回去。王夫人又滿屋里搜檢寶玉之物。凡略有臉生之物,一并命人收的收,卷的卷,著人拿到自己房內去了。因說:“這才干凈,省得旁人口舌。”又吩咐襲人麝月等人:“你們可要小心!往後再有一點分外之事,我一概不饒。因叫人看了,今年不宜遷挪,且挨過今年,明年一并給我仍舊搬出去心凈。”【庚辰夾批:一段神奇鬼訝之文,不知從何想來。王夫人從來未理家務,豈不一木偶哉?且前文隱隱約約已有無限口舌,漫瀾之潛原非一日矣。若無此一番更變,不獨終無散場之局,且亦大不近乎情理。況此亦余舊日目睹親聞、作者身歷之現成文字,非搜造而成者,故迥不與小說之離合悲歡窠臼相對。想遭冷落之大族兒子見此,雖事有各殊,然其情理似亦有點契于心者焉。此一段不獨批此,直從妙“臉”大觀園及賈母對月興盡生悲皆可附者也。】(按:【散場之局】就是《石頭記》的結局。“聚場與散場”是作品情節問題上的一對馬克思同因對偶辯證范疇。

【妙“臉”大觀園】指第七十六回“眾人彼此都不禁有凄涼寂寞之意,半日,方知賈母傷感,才忙轉身陪笑,發語解釋”。)說畢,茶也不吃,遂帶眾人又往別處去閱人。暫且說不到後文。

  如今且說寶玉只當王夫人來搜檢搜檢無甚大事,誰知竟這樣雷嗔電怒的來了。所責之事皆系平日之語,一字不錯,料必不能挽回的。雖心下恨不能一死,但王夫人盛怒之際,自不敢多言一句,多動一步,一直跟王夫人到沁芳亭。王夫人命:“回去好生念書,仔細明兒問你。才已發下狠了。”

四、聚散情景下《石頭記》主線問題上的標志性情節——【代王“逝”】

第一回

【甲戌眉批(甲辰夾批):雪芹[者]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懷舊,故仍因之。】(按:乾隆中期夢覺主人敦誠的“甲辰”本中有此批。

正文中的雪芹之“雪”為謂語動詞,“雪芹”乃動賓短語意為昭傳“或情或癡,或小才微善”的“幾個異樣女子”。“曹”意為曹衣乃繪畫術語,與“吳玉峰”之吳帶相對。康熙時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中無款非人的“吳玉峰”“曹雪芹”是吳帶當風-曹衣出水的幽默人格化修辭形式或曰皮影道具,它們反映的是“總其全部”的第五回《紅樓夢》判詞判曲與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頭記》小說的綱-目體裁轉換(武當內力轉換為少林外功,壓縮ZIP與解壓縮UNZIP)關系。《石頭記》至第五回“總其全部”的《紅樓夢》判詞判曲,為吳帶文本(綱),幽默人格化為“吳玉峰”。自第六回至第七十九回,為曹衣文本(目),幽默人格化為“曹雪芹”。吳帶當風-曹衣出水在此是紅內文本的體裁轉換(武當內力轉換為少林外功,壓縮ZIP與解壓縮UNZIP)關系,二者互為充分必要條件,可以進行循環論證,即“吳曹互證”。【舊有“《風月寶鑒》”之書】(《石頭記》前十六回)中,第六回至第十六回已經是曹衣文本了,故【今作“《十二釵》”之書】(《石頭記》後六十三回)追加章回的創作稱“因曹”。翻譯成英語,“因”字當譯為follow而非because;相應地,“曹”字當譯為Tsao tracing,即曹衣描。白居易《秦中吟/議婚》:“紅樓富家女,鑫縷繡羅襦。見人不斂手,嬌癡二八初。”《紅樓夢》一名翻譯成英語,應為:A Dream on Rich Girls,將其翻譯為A Dream in Red Mansions或Dream of the Red Chamber,就說的是外語——外行話,而不是英語。“紅樓”藏詞修辭意為富家女。《紅樓夢》感喟的是青春的消逝、歲月的蹉跎,即所謂【原春】。其“原”與黃宗羲(1610-1695)《明夷待訪錄》(1663年成書)《原君》《原臣》《原法》之“原”同義。

畸記中的【雪】字為非謂語動詞,斷取修辭格。【雪芹[者]】藏代修辭格指儒教作書人梅溪即所謂“東魯孔”梅溪——康熙時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的版本校書人“畸笏叟”張英(1637-1708)的長子張廷瓚(1655-1702)。

【舊有“《風月寶鑒》”之書】指《石頭記》前十六回,與頭部和尾部皆不分章或不分回的【“今書”】【今作】【[後文]“《十二釵》”書】即《石頭記》後六十三回構成一對馬克思同因對偶辯證范疇。【舊有“《風月寶鑒》”之書】是原書,【今作“《十二釵》”之書】是內在續書,兩者前後相繼,合成七十九回《石頭記》完璧原著。正文“因曹雪芹”之“因”乃續、沿襲意,第二十一回“作踐《南華?莊子》因”之“因”與之同意。“因”字可充分證明【今作“《十二釵》”之書】是內在續書——也就是說,“內在續書”這個概念并非虛設的概念。

【其弟】之弟通“悌”[tì],“其弟”藏詞修辭指僚友,用典《禮記?曲禮》“僚友稱其弟也”。藏詞修辭形成的詞“其弟”是典雅語體詞,而“僚友”是書面語體詞,“其弟”等于僚友但比“僚友”委婉。前輩作序,晚生作跋;論理基于倫理,悖論出自悖倫。讀者讀解它,應使用倫理反證法證偽“其弟”=他弟弟的望文生義貽笑大方荒唐理解。【棠村】即棠村相國梁清標(1620-1691)。

【仍因之】即雖不像預備版本己卯本、庚辰本中那樣插入楔子,但仍保留棠村序言,于康熙丁亥春起抄的最後整理版暨待曹寅刻印而因其故終未刻印的“甲戌”本中將其納入康熙皇帝玄燁御審後親撰的凡例。【仍】字證明今傳“甲戌”本是後起本。

梁清標《棠村詞/又?題張卣臣所藏畫冊》:“萬頃澄江翻石 。一葉漁舟,橫吹中流笛。漠漠閑雲汀草碧。高巖飛練懸千尺。驚起眠鷗濤欲立。囗寫滄洲,道是龍眠筆。夢到五湖三畝宅。晨鐘喚醒金門客。”張廷瓚《上真定梁相國/其四》:“樂育群推大道尊,慚余兩世荷春溫。幸同蘇軾依歐室,敢詫曾參在孔門。”序書人【棠村】梁清標與作書人【梅溪】張廷瓚(字卣臣)、康熙時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的版本校書人【畸笏叟】張英父子二人是有深交的。

今傳“甲戌”本是四大原版中的最後整理版,它以名副其實的“甲戌”本——靖藏本為底本,兩者版本格式一致。“甲戌”本和靖藏本第一回比其他諸本多(12*18)*2=432字石變玉文,但靖藏本無棠村序兩頁。這說明棠村序兩頁是制作己卯本時開始追加的,這種追加造成的後果是己卯本、庚辰本石變玉文兩頁432字被刪去,此增彼刪。最後整理版的“甲戌”本則將棠村序言納入康熙皇帝玄燁御審後親撰的凡例,恢復了靖藏本石變玉文兩頁432字。)

第十七回

【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夾批:此回乃一部之綱緒,不得不細寫,尤不可不細批注。蓋後文“《十二釵》”書,出入來往之境方,不能錯亂,觀者亦如身臨足到矣。今賈政雖進的是正門卻行的是僻路,按此一大園,羊腸鳥道不止幾百十條——穿東度西、臨山過水,萬勿以今日賈政所行之徑,考其方向基址。故正殿反于末後寫之,足見未由大道而往,乃逶迤轉折而經也。】(按:指稱《石頭記》前十六回的“甲戌”本第一回畸記【[舊有]“《風月寶鑒》”之書】(原書)與指稱《石頭記》後六十三回的庚辰本第十七回脂批【[後文]“《十二釵》”書】(內在續書)是一對馬克思同因對偶辯證范疇。兩者前後相繼,天衣無縫合成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頭記》原著。【書】是《石頭記》原著最大的分析性計量單位。

《石頭記》全書“第十七回”為【“《十二釵》”書】第一回。第十七回【“《十二釵》”書】在第二十八回稱為【“今作”】,在第四十二回稱為【“今書”】。

【境坊】之“坊”承“境”字缺筆“土”字旁而為“方”,這是書法避諱中的後避前情形。【境坊】斷取自“與道人竟過一大石牌坊,上書四個大字,乃是‘太虛幻境’”,指大觀園。因此,所謂【[後文]“《十二釵》”書】(內在續書),也就是《石頭記》的大觀園部分。【“《十二釵》”書】是全書的一部分即後半部分,而非全書。這種計量定位方式在用友電子表軟件UFO中乃可變表計量方式。正文中,第二回“老姊妹四個”第六回“璉二奶奶”是全表計量,第八回“寶二爺”第十一回“中(通“仲”)靖侯”是可變表計量。第二十二回正文中“難道將來只有寶兄弟頂了你老人家上《五臺山》不成”之《五臺山》指的是《魯智深醉鬧五臺山》,同樣地,第十七回脂批中【後文“《十二釵》”書】之《十二釵》指的是《金陵十二釵》)

第二十八回

【甲戌(庚辰)側批:不止阿鳳圓謊,“今作”(按:即第四十二回所謂【今書】第十七回所謂【“《十二釵》”書】,《石頭記》後六十三回。與【舊有“《風月寶鑒》”之書】即《石頭記》前十六回相對)作者亦為圓謊了,看此數句則知矣。】(按:鳳姐調侃性說謊,寶玉卻在其基礎上添謊,這證明寶玉的那套藥方是假方,至少君藥是假。

《本草綱目/介部/真珠》:【修治】李曰︰凡用,以新完未經鉆綴者研如粉,方堪服食。不細則傷人臟腑。

曰︰凡用以新凈者絹袋盛之。置牡蠣約重四五斤以來于平底鐺中,以物四向支穩,然後著珠于上。乃下地榆、五花皮、五方草各(銼)四兩,籠住,以漿水不住火煮三日夜。取出,用甘草湯淘凈,于臼中搗細重篩,更研二萬下,方可服食。

慎微曰︰《抱樸子》云︰真珠徑寸以上,服食令人長生。以酪漿漬之,皆化如水銀,以浮石、蜂巢、蛇黃等物合之,可引長三四尺,為丸服之。

時珍曰︰凡入藥,不用首飾及見尸氣者。以人乳浸三日,煮過如上搗研。一法,以絹袋盛,入豆腐腹中,煮一炷香,云不傷珠也。)

第三十八回

【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夾批:看他忽用賈母數語,閑閑又補出此書之前似已有一部“《十二釵》”的一般)——令人遙憶不能一見,余則將欲補出“《枕霞閣中十二釵》”來,豈不又添一部新書?】(按:第一個“補”字為補敘。後一個為追加。這說明“《十二釵》”書對舊有“《風月寶鑒》”之書是章回追加關系(UFO命令:GAPP 62)16+63=79和倍增關系16*5=80。第四十二回提及三十八回時,將“《十二釵》”書稱為“今書”)

第四十二回

【庚辰:釵、玉名雖二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馀,故寫是回使二人合而為一。請看“代王‘逝’”後寶釵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謬矣。】

(按:【釵、玉】即寶釵、黛玉。名通“明”,與暗相對。【一身】即一身一體,姐倆好。釵玉此回姐倆好,“第三個”的寶玉并不知情,故用【名】(通“明”)字。

脂批【三分之一】一語用典顧愷之《畫雲臺山記》“凡三段山,畫之雖長,當使畫其促,不爾不稱。鳥獸中時有用之者,可定其儀而用之。下為澗,物景皆倒。作清氣帶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是用繪畫術語反切表達《石頭記》正文在章回上的總體布局。顧氏畫學理論在畫學史上十分重要,他提出了行雲流水的線性形狀,鳥瞰呼應的重疊形式,三段山、三分位的空間模式。

明代楊慎《升庵集》卷六十八《丹鉛總錄》:“九連環,兩者互相貫為一,得其關捩,解之為二,又合而為一。”

《詩?魏風?碩鼠》:“逝將去女,適彼樂土。”鄭玄箋:“逝,往也。往矣將去女,與之訣別之辭。”《后漢書?皇后紀下?靈思何皇后》:“逆臣見迫兮命不延,逝將去汝兮適幽玄。”漢代揚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卷一:“嫁、逝、徂、適,往也。自家而出謂之嫁,由女而出為嫁也。逝,秦晉語也。徂,齊語也。適,宋魯語也。往,凡語也。”典出成語“逝將去汝”的【代王‘逝’】指當前回即第四十二回正文林黛玉“好姐姐,你別說與別人,我已後再不說了”(網友林黛玉被版主薛寶釵禁言)第五十九回“我雖錯了,姑娘們吩咐了,我已後改過。姑娘們那不是行好積德”可稱【婆子‘逝’】。

【“今書”】即第二十八回所謂【“今作”】第十七回所謂【[後文]“《十二釵》”書】,指《石頭記》後六十三回,與【舊有“《風月寶鑒》”之書】即《石頭記》前十六回原書或曰UFO章回固定區是對偶概念,乃是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頭記》的內在續書、UFO章回可變區。其中【“今書”】是口語體,【“今作”】是書面語體,【[後文]“《十二釵》”書】是典雅語體。

算術恒等式:79-【16】={[38-(42-41)]-【16】}×3。因式分解:4^3-1=(4-1)(1+4+4^2),即63=3×21。

典出成語“逝將去汝”的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總評中的【代王‘逝’】字樣證明:寶黛愛情是一場鬧劇而非悲劇。鬧劇是沒有80後結局的,它需要的是80前收場而非什么80後結局,第七十七回脂批稱作“散場終局”。遵照“無人批書不批全部完璧”公理針對青春期幻情基于“警(v.)幻情”立意劁騸古今一切80後(此即作書人“梅溪”張廷瓚(1655-1702)所謂“《風月寶鑒》”)是紅學科學化的奠基性工作。【“《十二釵》”書】即《石頭記》後六十三回劃分為三個相等的部分後,寶黛愛情鬧劇主線得以澄明。這條主線可稱為曹學(曹劌學)三進制主線: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氣”段,以第三十二回“你放心”為高潮;“再而衰”段,以第五十七回“憑他是誰,除了林妹妹,都不許姓林的”為中潮;“三而竭”段,以第七十九回“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為低潮。高中低三潮一線而終。【舊有“《風月寶鑒》”之書】即《石頭記》前十六回乃是【“《十二釵》”書】的平臺部分,相當于DOS、WINDOWS,是操作系統,不計入線內。“主線”這個概念,第一回【甲戌側批:馀不及一人者,蓋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已經交代得十分清楚。

“無人批書不批全部完璧”,在邏輯上對以乾隆中期“義重冒[名]”的曹家“雪芹”為始作俑者的古今一切80後人有投鞭斷流之效;【“《十二釵》”書】高潮中潮低潮泊松分布主線等分三進制,則在數學上對所有80後人有釜底抽薪之功。

【[後文]“《十二釵》”書】之所以出現別稱【“今作”】【“今書”】,是因為它為棠村(梁清標,1620-1691)逝後所作。第一回甲戌眉批中【今棠村已逝】之“今”字是矢量關鍵詞。因此,【舊有“《風月寶鑒》”之書】(《石頭記》前十六回)又可名“棠村逝前”書,【[後文]“《十二釵》”書】(《石頭記》後六十三回)又可名“棠村逝後”書。棠村逝(梁清標,1691年)是《石頭記》文本時間數軸的內在原點。

裕瑞以“原書超過79回”為邏輯預設而進行的“書後”古典紅外學探佚:? ?

【今|書至[第]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馀】,算術恒等式為:(38-1)×3=80+(120-【89】)。裕瑞不僅見過“甲戌”本,也見過庚辰本,他的算法是(38-1)×3=111=80+(120-89),故批評程本從第九十回而非從第九十一回說起。裕瑞能理解“馀”指1回,這是值得肯定的,他只是沒理解【舊有《風月寶鑒》之書】(《石頭記》前十六回)與【後文“《十二釵》”書】(《石頭記》後六十三回)這對馬克思同因對偶辯證范疇,將【舊有“《風月寶鑒》”之書】誤讀為【舊有《風月寶鑒》一書】了。他沒有認識到【書】在這里是個名量詞,【之書】字樣是對七十九回完璧全部進行版圖劃分的標志字樣。

《石頭記》七十九回完璧原著,本來就是“原書與內在續書”結構;從章回計量的角度看,就是“被加數與加數”的算術結構。原書即《石頭記》前十六回稱【舊有“《風月寶鑒》”之書】,內在續書即《石頭記》後六十三回稱【後文“《十二釵》”書】或曰【今作】或曰【今書】。16+63=79。

《石頭記》前十六回與《石頭記》後六十三回,從作者論的角度看,可稱棠村逝(1691年)前書與棠村逝(1691年)後書;從文本論的角度看,可稱【舊有“《風月寶鑒》”之書】與【今作“《十二釵》”之書】(【[後文]“《十二釵》”書】【“今作”】【“今書”】);從讀者論的角度看,可稱[一階]原書與[一階]續書。這就是《石頭記》讀解學,或曰ISO標準紅學。

康熙時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原著)有自己的內在續書,稱【今作“《十二釵》”之書】(七十九回完璧《石頭記》之後六十三回),它是煎膠續弦。而乾隆中期後四十回續書(義重冒[名]的曹家“雪芹”親筆的夢稿本)則是狗尾續貂。乾隆晚期程高對百二十回進行的修改,則是斷鶴續鳧。

《石頭記》原版楔子中的曹雪芹與吳玉峰雙雙無款非人,乃吳帶-曹衣的幽默人格化修辭形式,是有落款、不自矜的作書人梅溪引葉自蔽玩顧愷之“癡絕”的兩片柳葉。占有康熙時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的乾隆中期義重冒名的夢稿本狗尾續書人在第一百二十回有莫名驚詫的變相落款“果然有個悼紅軒曹雪芹先生”。(關于有款、無款、變相落款及其是人非人的語法學判定,可參閱樊長榮《漢英有定性制約機制研究》)傳統曹學研究的對象應該是乾隆中期夢稿本,其失敗之處在于研究對象錯位于原著。如此一來,就既玩不轉康熙時期煎膠續弦,也玩不轉乾隆晚期斷鶴續鳧,且騎馬找馬,騎著狗尾續書人曹家“雪芹”找續書人,顯著違背了形式邏輯同一律。

一個巴掌拍不響,寶黛互為充分必要條件。寶玉是作者批評的反面教材,則黛玉也是作者批評的反面教材(【馀不及一人者,蓋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同樣地,【代王‘逝’】(“好姐姐,你別說與別人,我已後再不說了”)之後,寶玉也就被【‘逝’】了,寶黛戀自第四十二回開始由愛情轉換為親情;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頭記》中,寶黛戀的性質由可能的喜劇或悲劇轉換為必然的鬧劇)

五、科學版本學治學的基本規矩——無錯推定,版本可匯不可校

“盛筵不散”與“物見主不索取”-供梅節先生一笑(ZT)

2008-06-20 09:51:54 李尋花(曹震)

近讀梅節老新著《草根,不應是草包!----評鄧遂夫<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一文,妙趣橫生,評議鄧氏之失很中的。

于大成曾經把考證學人分為四類:

有材料有功力的,如王念孫;

有材料無功力的,如劉文典;

無材料有功力的,如楊樹達;

無材料無功力的,如劉家立。

我嘗借用這樣的分類法,來評判新紅學領域的重要人物:

胡適大概最有資格被劃入有材料有功力的一類;

俞平伯可算是無材料有功力的代表;

周汝昌可算是有材料無功力的代表。

若是鄧遂夫能作為評判對象的話,大約是那無材料無功力的一類了。

梅節老文中,有一個小地方,我略有些不同的思考,拈出來供梅先生一笑。

梅先生說:

「盛筵不散」戚序本作「盛筵必散」,其他各本包括甲辰、程甲均作「不散」。我相信戚蓼生用的是理校法,因爲翻遍中國古籍,並無「盛筵不散」的成語、俗諺,「盛筵必散」倒有。......王勃《滕王閣詩序》:「勝地不常,盛筵難再。」《紅樓夢》二十六回,小紅引「俗語說的」,也是「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從校勘學來看,「不」、「必」音近,古書常混訛,特別是像《石頭記》一類俗抄本。

梅先生還舉了旁證:

筆者校《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八回陳經濟拿潘金蓮的紅繡鞋進行調戲,金蓮索回,引了一句俗諺「物見主,不索取」。此諺明清俗文學如《西遊記》、《聊齋俚曲集》均作「物見主,必定取」。但詞話和三種不同的崇禎本刻本均作「不索取」。

“三種不同的崇禎本刻本均作「不索取」”,但我印象中北崇本此處作“必索取”,這要比梅先生引“明清俗文學如《西遊記》、《聊齋俚曲集》”作“必定取”更適宜,其來有典,關漢卿雜劇中即有“物見主,必索取,是我的刀子”之句,故此處文字當作“物見主,必索取”。

關于異于諸本的“盛筵必散”,梅先生認為“戚蓼生用的是理校法”,戚序本的改動是否全部或部分出于戚蓼生之手,這是其一;此處異文出現的戚序本指向不明,這是其二;戚序本系列主要指的是三種本子:戚滬本、戚寧本、有正本,除了有正本外戚滬本及戚寧本均尚未影印問世,所以此處異文是否三本統一皆作“盛筵必散”,尚待查核。

梅先生引王勃“盛筵難再”和《紅樓夢》二十六回“沒有個不散的筵席”作為支持““盛筵必散”的依據,我的意見和梅先生稍異,我覺得此處原文當校為“〔無〕盛筵不散”或“盛筵〔無〕不散”,應作補漏處理而非改字。

宋倪思《鉏經堂雜志》有謂:“諺云:‘未有不散之筵’,余于是有深感”,為此俗諺之出典也,明黃景昉有“無盛筵不散之理”的表述,明屠隆有“世寧有不散之盛筵乎”的表述,飽讀前人文字的《紅樓夢》作者,自然能熟練運用化合這些文字,配合人物表述原意,此處原文當作““無盛筵不散”或“盛筵無不散”,傳寫中奪“無”字。

戚序本作“盛筵必散”,當系后人創改,亦無故典可援。較為接近的表述是“盛筵易散”,比曹雪芹早些時候的清人王嗣槐有“怪盛筵易散,青鬢難再”的詞句,比《紅樓夢》晚些時候的清人文學作品《懷芳記》、《宦海鐘》中都有“盛筵易散”的用法,正是所謂有典有據的承襲也。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663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2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506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1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02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34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21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68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90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9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8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88評論 5 35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27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04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6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98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43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第一回(曹雪芹)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石頭記》【甲戌側批(戚序、蒙府、甲辰夾批):本名。】再檢閱一遍,...
    瘦竹齋閱讀 498評論 1 3
  •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甲戌側批(己卯夾條[陶洙])(戚序、蒙府、甲辰、夢稿夾批):寧國、榮國二公之後,共十二房...
    瘦竹齋閱讀 1,346評論 1 3
  • 1.說一說你平時寫代碼遵守的編碼規范 一個網頁可能是由多個人員合作完成的,開發人員所用的編輯器可能不一樣。使用統一...
    molly的紅草帽閱讀 252評論 0 1
  • 文明的演進,既受制于線性的時間,也取決于空間的擴展及相應的摩擦與激蕩。對于前者,大家都易于接受理解。對于后者,中哲...
    周松芳的飲食風月閱讀 492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