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清是8月中旬的哪一天了,在不定時可能也不甚規范的乳房自檢中,偶然觸摸到左乳中有一個不規則的硬塊,雖然其不痛不癢,乳房外觀也沒有任何變化,但平時身體狀況尚佳的我一向注重發現健康問題及時診治,當即就決定9月回渝得好好去醫院做個檢查。那時候的我一是對騰沖作為一個沒有三甲醫院的縣級市醫療水平的不信任,二是樂觀地覺得自己能吃能睡精力充沛問題不大,而且即便就是癌癥也不急這二十來天(早已買好9月10日回渝的機票),所以便擱置了下來。
9月初陸軍軍醫大學的路姐姐讓我幫忙寄些騰沖的紅茶回渝,正好請她幫著聯系熟悉的醫師朋友診治,問明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乳腺外科楊主任的門診時間,遂在網上預約了其13日上午首個就診號。接下來的幾天,許是因為暑期的客流消退閑來無事便愈發關注自己的隱疾,許是因為腫瘤細胞到了后期確實增殖速度超快,自己感覺左乳的腫塊一直在長,比初次發現時似乎增大了不少。6日上午一個人坐在達達茶室喝茶,忽然就有些坐不住了,想著要盡快回家就醫,即便原訂10號回渝的機票作廢,權當花錢買安心吧,于是,在當日騰沖已無直飛重慶航班的情況下,傍晚取道保山回到了家中。
9月10日,前一晚借住渝北大姑家的我一早就在表姐陪同下來到醫院,不一會兒,父母也由江北家中趕來,看到他們焦灼的面容,想來中途還要轉一次車爸媽不知道多早就出發,對女兒病情的擔憂無不溢于言表,讓我心有不忍。此后,經乳腺外科的楊主任初步觸診,又做了乳腺及腋窩淋巴結彩超,乳腺鉬靶等檢查,仍不能確診的情況下,于當天下午做了彩超乳腺包塊穿刺引導及活檢,而我只能回家等待,至少一周后才能拿到活檢結果。
其實,經過初步檢查,不管是醫生還是我自己,可能都對病情的惡性程度有了一定的認知和心理準備,活檢結果只是為了讓醫生對病灶有一個更準確的判斷以便確定后續的治療方案,對我而言不過意味著等待最后一只靴子落地。所幸,在這煎熬的幾天時間里,有家人的陪伴,雖然我也有忐忑不安,父母也可能暗自神傷,因為我們在一起,親情催生的力量讓彼此有了更多勇氣。等待期間,我還有幸得到達達的客人、汕頭大學醫學院錢教授蔡老師伉儷的大力幫助,錢教授出生于重慶醫學世家,先后聯系了他的好朋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乳腺科竺教授為我診斷、大學同學重慶醫科大學病理教研室葉教授為我提前拿到活檢結果奔走,對心理學頗有研究的蔡老師也時常與我微信聊天做心理輔導……終于,在13日已口頭得知活檢結果之后,14日我拿到了自己病理診斷報告的電子版,“〈左乳2-4點穿刺組織〉浸潤性癌,非特殊類型”,接下來等待我的,將是未知和漫長的治療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