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道一道
拿破侖有句名言:“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情緒管理專家海藍博士說,“驅動我們人生幸福的第一要素不是別的,就是情緒”。
深感認同。
曾經在早起6:00第一班地鐵上看過一個場景,面對人擠人,我聽到了不同的答案。
第一位女生急躁地打著電話,“坐上車了,煩死了煩死了,沒想到一大早就這么多人,好擠,掛了掛了。”
另一位女生卻是完全不同的風格,“坐上車了,沒想到一大早就有這么多拼搏奮斗的人,我們要加油了。”
同款場景,不同款心情,我相信第二位女生一定是能量滿滿、積極向上之人,也會收獲更多人生小幸運,因為她始終都在用好心情主管人生。
面對負面情緒,應該如何自救?《好心情練習手冊》里有28條練習策略,每翻開一頁,就能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一點,成為掌控人生的CEO。
本書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精神科醫生西多昌規。對于情緒問題,他通過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臨床咨詢發現,情緒問題對現代人的生活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重在毀掉一生。
01 ?被情緒左右,小事變大事
《孫子兵法》有句話,“將帥有五種致命弱點,其中一條,就是受不得侮辱,急躁暴怒”。
很多時候,情緒失控的原因都是一個小小的事情,就像心理學上的阿倫森效應,由于小男孩把手表打壞了,引發后面一系列的“慘事”。
大學同學蝴蝶由于調劑來到我所在的學校,帶著負面情緒的她,每天都覺得自己是另類,無法喜歡上所學專業,所以常常忙于看小說、玩游戲。
就這樣渡過了一年又一年,忙碌認識吃喝玩樂朋友,忙碌結交“真心”網友,看到羨慕的班委競選、優秀評選,自己都是望而卻步。
內心有一個聲音說,你是調劑來的,所報專業也不是自己真心喜歡的,如何能贏得班委競選,又怎會評上優秀學生、國家獎學金。
就這樣,在默默中、忙碌里、糾結的畢業了。
其實,調劑沒有什么不同,專業也并非自己不喜愛。不試試,怎么知道自己的擅長之處呢?
面對非一選的專業,我們要學會接受,給自己一個機會。
面對無聊的工作,我們也要學會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
如果你覺得“專業不是自己選的”、“工作太無聊了”,那將永遠無法進入狀態,甚至在怨聲載道里讓自己患上病癥。
《好心情練習手冊》中說,有的人雖然很忙,卻不知道為何而忙,便得不到“自我效能”。因為那不是“自己的工作”而是“別人的工作”。
只要將不喜歡的工作當做“自己的工作”,就不會被消極的情緒束縛。越是無聊的工作,越要用心讓它變成“自己的工作”。
這位同學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將調劑的專業,變成“自己的興趣專業”,不能鉆牛角尖,要學會轉彎。
當你有能力轉變情緒時,會發現許多事情也就那么一回事而已,甚至是上天給自己的另一個彩蛋。
02 ?好心情,是天下第一良藥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中提出了心理學上的誘因ABC理論。
A代表誘發性事件,既包含突發的重大災害、公共危機,也包括日常的煩心事;
B指的是你對誘發事件的思考方式;
C是你產生的情緒和行為。
A不會導致C,B才會導致C。
熱播劇《理想之城》,蘇筱面臨被迫離職,雖然委屈巴巴,但經過一系列努力仍然處處碰壁,無法洗清自己,緊接著又遭到即將結婚男友的無情拋棄。
面對事業和愛情場的雙雙挫敗,她沒有選擇報復、墮落。而是重振自己,“沒什么大不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加油,說不定會遇到更好的呢”。
就這樣開啟了她茫茫的求職路,然而由于有人故意設計行業潛規則,不讓任何同行錄用她。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她都在更新簡歷——滿心求職——求職失敗中度過。
“為什么會到處碰壁”
“為什么都不錄用我”
“為什么明明不是我的錯,卻把工作的失誤歸結到我身上”
“為什么受傷的總是女人”
“為什么他們不認可我的工作業績”
“死電腦關鍵時刻死機”
這些負面情緒,她不是沒出現過,但她選擇了“不被情緒牽著走”。
《好心情練習手冊》中指出,人類的行動其實經常被情緒左右,比如心理學上有個“沖動性”,日本理化學研究所2015年在《神經生理學雜志》上解釋了大腦產生好感與反感的部位,我們要“區分情緒與思考”。
鍛煉大腦皮質才是解決之道,大腦的健康,需要好情緒、好心情去保養。
蘇筱就是把大腦隨時處于積極美好的情緒之中,最終她應聘到一家單位,她可以坐在廁所旁邊辦公,可以經常加班甚至幾天睡在單位,可以把招標書名字寫成他人,因為她覺得:一切美好都會到來,這些也是她成長進步的機會。
最終,迎來了快速的進步,從負責人、總監、主任,最終一路走到集團總部。
她就是典型的不被情緒所左右,這才是天下最好的良藥。
03 ?28個好習慣,助你成為真正厲害的人
日本著名精神科醫師西多昌規在《好心情練習手冊》中針對“如何不被情緒影響”“正確處理負面情緒”這些事項,提出了28個一定能夠做到的日常練習。
比如學習真正的“正面思考”,積極關注“現在做到的事”。
負面情緒出現的場景大多是失敗、有挫折、未按個人設想的規劃出現時,這個時候的情緒、心態、思維特別重要。
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在本次比賽失敗時,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不適合”,也并非全部是“明年繼續練”,而是首先要在心理上進行訓練和調節,能否從最艱難的困境中爬出來,持續努力。
作者指出,要以負面思考為動力,在有限的條件下使出全力,從逆境中找出意義和價值。
美國華盛頓大學彼得·維塔利亞諾教授說,具有韌性的運動員,會解決問題或向他人求助;相反,韌性弱的運動員則會回避困難、找借口,或是責怪他人。
韌性一詞指的是當我們遇到逆境或困難時,表示“回彈”“不屈服”“復員”等,產生“抗壓力”。想要提高韌性,必須有感情控制、自我效能和一定程度的樂觀,而不是蜷縮在自己的世界里。
提高韌性的辦法,《好心情練習手冊》里也給出了幾條建議,比如均衡飲食、優質睡眠、勤于運動、良好人際關系等。
除了正面思考,還有給壓力定一個期限,盡最大的努力,做不到就徹底放棄;讓情緒達到臨界值的自己“暫停一下”,暫停放下不愉快的心情,只專注眼前的工作;想煩惱時,就盡情地煩惱,等到大腦里出現其他事情時,就代表煩惱結束了。
卡耐基說,“笑是人類的特權”,但笑也是最難的保養。古人有云,“喜時不諾,哀時不語,怒時不爭,亂時不決,倦時有終”,當你不自覺過度解讀他人話語、不自覺將原生家庭的難作為借口,或者過度“熱心腸”,太在意失眠等,都的有相對應的解決策略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希望所有人都能常常翻閱這本《好心情練習手冊》,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擁有終身受用的財富。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