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華語音樂圈的傳奇人物,刀郎一定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他曾一夜爆紅于大江南北,正值巔峰期卻又突然銷聲匿跡。
刀郎,原名羅林,1971年6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他十幾歲就離家,輾轉成都、重慶、西藏、西安、海南,一邊做各種營生維持生計一邊學習音樂。
之后,刀郎隨妻子朱梅到她的家鄉新疆, 成立西北音樂工作室,開始了和新疆民樂的親密接觸。
在新疆的那幾年,刀郎天天泡圖書館,還到戈壁灘和維吾爾族老百姓家采風,
2004年的1月,刀郎的第一張專輯《 2002年的第一場雪》面市后,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專輯中的《情人》、《 沖動的懲罰》、《2002年的第一場雪》等歌曲相繼從新疆火到全國。
最火的時候,據說全新疆所有的出租車里放的都是刀郎的歌。
因為走紅的太快太突然,刀郎自己都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面對鋪天蓋地的邀約采訪,一向羞澀的刀郎選擇了回避和拒絕。
所以只聞其聲不見其人讓刀郎更加神秘。
但是在婉拒大多數采訪并不意味著刀郎放棄了工作,相反他投入了更多的熱情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上。
在2006年到2008年,堪稱刀郎的事業巔峰,幾張專輯 《 喀什噶爾胡楊》《謝謝你》《披著羊皮的狼》等全部大賣,刀郎那粗獷渾厚的嗓音唱遍大江南北。
當然,人紅是非多,刀郎爆紅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爭議。
因為其聲音沙啞滄桑,聽起來有一種大漠風沙飽經風霜的感覺,這種沙啞滄桑的聲音,有著最質樸的情感,是來自民間的聲音,所以刀郎深受勞動人民的喜愛,其歌曲在民間流傳甚廣。
但是這種風格與流行音樂圈所有人的風格都不同,自然不為流行音樂圈的主流意見所認可,大家都知道的那英就曾在公開場合對刀郎的作品做出并不太好的評價。
有音樂人說刀郎的歌都是農民在唱,卻不料首富王健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了這些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很多網友評價刀郎的歌聲就像是從西域大漠吹過來的風沙,所以他又被成為西域風情、西域浪子、西域之音。
而他自己也真的就像一個來去自由的浪子,在2011年最后一張專輯《刀郎2011》發布之后,刀郎就逐漸減少了公開露面,在2013年之后幾乎銷聲匿跡。
沒有人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刀郎在巔峰突然隱退,只留下眾多經典的歌曲被反復傳唱。
時至今日,在網上已經找不到關于刀郎近期的任何公開信息,其認證的微博在2014年之后也只發了一條,還只是轉發的一條官方聲明。
更是讓人覺得心酸的是,如此多的傳世作品卻只有11萬的粉絲,很想問問那些動輒幾千萬粉絲的明星們,他們能不能拿出來哪怕一首,能像刀郎這種傳唱度的作品。
流量明星還在假唱,而真正的音樂人卻在流浪。
PS:給所有喜歡刀郎的粉絲解答一個疑惑,《2002年的第一場雪》中有一句歌詞“停靠在八樓的二路汽車”,為什么汽車能停靠在八樓,這是在烏魯木齊又不是在重慶。
那是因為烏魯木齊有個昆侖賓館,刀郎很喜歡去,昆侖賓館旁邊的公交車站就叫“八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