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孩子,從一言一行開始
情商是近些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智力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指的就是人在情緒、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品質。一個情商高的人能夠很客觀很全面地認識自我,并且能夠成為自己的主宰。認識自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自知”。自知的人就能夠很正確地認識自己,并且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不會被別人的評價所左右。
研究表明,6歲以前的兒童正處于構建自我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需要通過外界對他的評價來認知自己。所以這些孩子對外界的評價很敏感,如果他從小收到的信息是客觀中肯、包容接納的,那么這個孩子就能夠很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
清心渡心理教育提醒大家:對孩子不能不夸,也不能盲目地夸,家長鼓勵孩子的目的就在于要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孩子的自信是建立在成就感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空洞的表揚之上。所以家長不需要過度地表揚孩子,否則會讓孩子依賴于表揚,產生自大或者自卑的心理情緒。表揚不僅要適度,更要合情合理。
清心渡心理教育之前接到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個8歲孩子的媽媽問:“孩子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得到我的表揚,如果我沒有表揚他,他就會大發雷霆。這是為什么呀?”
我問她:“是不是表揚太多的緣故?”她說:“是的,以前我批評得多,后來我發現這樣不好,為了讓他建立自信,給他的表揚就比較多了。現在他時刻關注我的情緒,如果我高興,他就開心;如果我的情緒不太好,他就會暴躁。”
我跟這位媽媽說:“這說明孩子不能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他的情緒都建立在你的情緒基礎上。他的內心不自信,所以他需要獲得別人的表揚來證實自己。你以前批評多,后來表揚多,兩者都不對,走了兩個極端。”
那位媽媽問:“那我該怎么辦呢?”我說:“你要減少對孩子的評價,更不要對孩子進行主觀的評價。外界的評價尤其是不客觀的評價過多,孩子將會失去自我評價的能力。你的孩子正在逐漸失去自我評價的能力,所以他必須要你表揚他,才能證實自己。”
那是不是就不能夸孩子了呢?當然也不是,夸孩子是給孩子積極的回應,孩子需要父母的認可、肯定和鼓勵,并且通過父母給他的積極回應來認識自己,這個“積極回應”要怎么去回應呢?怎樣夸獎孩子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呢?清心渡心理張老師給大家分享一些方法:
首先,不能將“夸獎”當成孩子前進的動力。這就要求家長觀察孩子做事情的動力,是為了獲得夸獎,還是發自內心去做的呢?另外,夸獎孩子一定要在事后,而不要在事前,很多家長都喜歡用夸獎的方式去引誘孩子做某些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說孩子不太愿意畫畫,媽媽說:“媽媽覺得你的畫畫得很好,來給媽媽畫一張吧。”父母這樣的方式影響了孩子的精神自由,孩子能夠感覺到,成人試圖在左右他。
而孩子事前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夸獎。明明剛開始學習輪滑的時候,掌握不了平衡,摔倒過很多次,有一次他氣壞了,哭著說:“我不要這雙輪滑鞋了,我怎么老是摔倒呢?”媽媽很平和地對他說:“學習輪滑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很難掌握平衡。但是我相信,如果你練習了很多次之后,總有一天是可以學會的。”在媽媽的鼓勵之下,明明不斷地跌倒,然后又不斷地爬起來,不到一個星期就學會了。
其次,要讓孩子感受到,無論是夸獎還是贊美,是真心的贊賞而不是虛假的敷衍,這一點很重要。夸獎,應該是真實的,客觀的,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縮小。比如,明明在學輪滑的時候摔倒了,如果家長還鼓勵他說“你滑得挺好的”,這樣名不副實的夸獎只會讓孩子覺得大人的話是虛假的,不值得信賴的。
最后,夸獎必須是具體的,要用平實的語言來描述孩子做得好的事情,不要用“你真棒”這樣泛泛的語言來夸獎孩子。
當孩子能夠獨立地做好一件事情之后,他的成就感足以讓他獲得最大的滿足,他的內心充滿著喜悅與自信,這是對他最大的肯定與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