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米杉老師的課,再加上這些天的回顧,汲取大家的分享和生活中事件的觸發。此刻,我對“身體”感受最為深刻。
《由心咨詢》上有一段話特別打動我——咨詢師的存在特質,你看待來訪者的方式,若持一顆完全開放的心,將會深深影響打動他,這甚至可能是你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正是此將觸發改變。
身體和夢一樣,一直都在以一種有意義的象征方式在表達。
一自己第一次找到自己的身體。
記得在第一次正式做督導前,自己正在拜讀米杉老師的《由心咨詢》,當時整個感覺自己很是亢奮,自認為對自己的問題領悟得很深刻,結果在吳老師的提醒下,發現我忽略了自己的身體,我在頭腦上強調說“我復原了,我復原了”,可我的身體卻在說“No,我的傷還沒有完全的好”。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照見自己的身體。
二看到別人身體和頭腦的擰巴。
這兩天有一個家長因為學生厭學的問題,很是苦惱,向我求助,這個孩子剛成為我的學生,我為了消除隔閡和他對我的距離感,便找他閑聊,雖然我和孩子還比較生分,雖然整個過程我胡呲的比較多,但仍然可以從他的只言片語和身體上透露出的信息,看到一些驚人的提示:他的身體向內收縮著,人很是驚恐;他的表達總是詞不達意,說著說著就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么。而在這背后,我看到他說“我七歲時學騎馬,不敢騎,媽媽說我和爸爸一樣都是窩囊廢!”我看到媽媽描述說孩子每天在睡夢里都會大喊大叫。
我的心好痛,這個媽媽很強勢也很虛弱,她把對孩子的愛,變成了總是實現不了的一個又一個的要求,這些要求深刻的烙在了孩子的頭腦里,而與此同時,孩子的自我在覺醒,他的身體在告訴他,他想玩他需要放松。這樣的狀況讓他每天都游離在上學和在家打游戲之間,找不到方向。身體和頭腦之間,嚴重的擰巴,我一個局外人看到都如此心疼,可想而知,孩子在承受著怎樣的煎熬。
而我想通過這兩個事例提醒自己:請關注身體,感受身體的需要,不要依從頭腦生活,凡事聽聽身體的聲音。因為身體表現我們內在心靈的深層需要,當我不能立即找到自己的深層需要時,跟著身體走,只有心,身,靈一體,才能使之通暢,才能找到自己最好的狀態。
三練習和注意事項。
1多多練習和身體聯結。
①多多練習深呼吸。
②練習指導性的觀想。
觀想光,觀想大樹,觀想你所擁有的高大奢華的大商場,和這樣的感受多多待在一起。
③多做運動,讓身體舒展;多聽音樂,讓心神愉悅;多多和自然融為一體。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沉浸其中。
我第一次發現自己身體感受時,由于沒上過米杉老師的課,不知道怎樣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整整沮喪了兩天呢,現在就更不怕照見自己了,因為俺有法寶!
2多多關注自己身體的需求,跟著自己身體的需求走。
如果我的身體需要一個擁抱,那么我選擇,去擁抱我的孩子和家人。注意不要讓自己擰巴,學習讓自己的心身靈一體,身體是直通心靈的途徑,多多傾聽自己身體的語言。
3多注意傾聽別人的身體語言。
作為一個心理咨詢師,傾聽應該是由存在品質決定的,同時我們也要學著在日常生活中少關注一些別人的語言,多留意一些別人的身體語言,這樣也可以減少因為語言帶來的誤會和傷害。
還記得課程當中的那個游戲嗎?看看我們那些內在小孩,好心疼;還記得米杉老師的眼神,語調,表情和他整個的姿態嗎?每當看到老師,或者回想起上課的情景,我覺得都是一種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