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6號下午到的北京,出了北京西站,坐公交到長椿街口,換乘地鐵2號到了安定門,因為時間比較晚所以要先找到住的地方,頭天在網上預訂了富山國際青旅的四人間,所以出了安定門就直奔青旅。要想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找一件確定了的東西,有沒有感覺很像running man在做一項挑戰任務。走過一座橋,看見幾個老人在胡同口坐著納涼,心血來潮地就一頭從胡同口扎了進去,在里面七扭八拐了半天,越走越深,自己也不知到了哪里,胡同比較窄只能容一個人通過,自己便跟在一對父子身后走了一會兒,兩人閃進一個小門之后我這才發覺天越來越黑,看到推著自行車回家的人,胡同也不知什么時候亮起了并不太亮的燈光,昏黃的樣子讓人昏昏欲睡,照在回家的人疲倦的臉上,這畫面似曾相識。
從胡同里出來,走在寬敞的大街上,立馬從安靜變得吵鬧,眼前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各種五顏六色的燈光,動感的流行音樂還有夏天晚上特有的燒烤味兒一并襲來,簡直跟剛剛幽深的世界完全相反。
在街上走了兩百多米,又從一個較寬的胡同口拐了進去,胡同兩邊也是各種燒烤攤還有商店飯館,這里雖沒有大街上熱鬧但也差不了多少,越往里走就越來越靜了,沒有了小攤沒有了吵鬧,沒有了五顏六色的燈光,只有胡同兩邊從居民家敞開的小店里透出的些許亮光,有些暗但照到我前方腳下的路剛好。趁著找富山的時候,往胡同兩邊尋覓,期望能尋覓著什么有意思的東西。不一會兒,看見一個酒吧,裝扮很有情調,典型的那種小資感覺,但沒什么人。還有咖啡店,手工藝店,還有一個舊書店,里面一個小姑娘坐在地上埋頭收拾舊書。不遠處又有一個酒吧,里面只坐著兩個人,靜靜地流淌著音樂,一個發著呆,一個看著書。還在一個岔路口碰見一個騎著挎子叼著煙的,蓬松的爆炸發型頂在頭上,滿臉苦悶的外國小伙,剛剛被一小車讓開條道就一腳油門,“嗖”的一聲沖了出去,聲音大的好像都整個胡同能聽見。
北京的天氣實在是很熱,在胡同里走了一會兒就渾身冒汗,衣服都濕透了,心里躁得不行,急著想沖個澡涼快涼快,也就在這時抬頭一看,“富山”,可算找著了,順著指示牌來到一個小院,透過玻璃看到里面整個色調很暗,很柔和,不刺激,感覺環境不錯,推門進去三三兩兩坐著幾個人,有外國人,有中國情侶,有跨國組合,玩著手機看著電腦,不亦樂乎。
來到前臺坐著兩個姑娘,一大一小,旁邊是一對跨國情侶組合。我拿出身份證,提交預訂信息,誰想被告知竟然住滿了。大點的姐姐問我打電話沒有,我說只在網上預訂沒有打電話,她說你以后應該打電話問下的,現在男生住滿了,只剩女生四人間沒住滿。旁邊小一點的妹妹接過話強調,是的,女生四人間還沒住滿,然后眼睛看著我。我很納悶,小姑娘你這是什么意思?女生間我也住不了啊……于是小姑娘給我推薦了胡同口的清風友聯,很無奈,誰讓我沒事先打電話確定呢,唉。打開手機先看清風友聯的住房信息,特價房還有3間但是得花228大洋,來不及多想,果斷拍下,因為現在實在是想先找個地方歇歇腳沖個澡。
(二)
找好住的地方以后休息了一下,十點多出門奔向南鑼鼓巷,那個據說很文藝的地方。
從清風友聯出來向南走到鼓樓東大街,然后拐進街道里,看見不少年輕的男男女女正從對面走來,興許是從南鑼出來的。直到走到一個路口處幾個外國人聚在一起像是在和三輪車講價,我知道這是到了,走近一看,路牌上果然寫著南鑼鼓巷。走到巷子里,首先感覺到的就是和剛才胡同不一樣的,人多尤其年輕人真多。抬頭往上看,上面掛著一排排的大紅燈籠很有傳統特色,巷子兩邊是賣各種手工藝品、衣服、玩具和捏泥人的小攤,看起來跟一般夜市地攤沒什么區別。攤主中有看著照片就能給你捏出來活靈活現泥人的手藝人,放著hiphop音樂賣非洲特色小物件的梳著幾綹小辮的黑人小伙兒,抽著煙擺著地攤賣衣服眼睛卻不看客人只盯著煙圈的大姐……
再往里走,又碰見幾個外國人,話說這里外國人真多,有在巷子里逛的,有坐在路邊聊天的,還有幾對跨國情侶從身邊經過,純英語交流,瞬間讓英語土鱉的我相當自卑……越往巷子里面走,跟地攤不一樣的精致的手工藝品店、小吃店、酒吧相繼出現,一個比一個裝扮的精致好看。小店大多明亮的色調,開門迎客,酒吧大多昏黃幽暗,反倒增加不少情趣。有的酒吧只有一兩個人靜靜地坐著,有的酒吧卻是人聲鼎沸,一群外國人圍坐一起,彈著吉他吹著口琴,黑管,唱著歌。還有在陸拾號隔著窗戶看到的一個妹子,一襲白色長裙一頭長發,翹著腿坐在椅子上靜靜唱歌,這才是真文藝!想起了上次去工體旁邊的拿鐵,同學帶著進去,里面是炫目的燈光,動感的節奏,濃妝艷抹,勁歌熱舞,嗨爆的場面,跟這里完全是兩種酒吧文化,而這巷子里的酒吧又跟靜靜地躺在胡同深處的酒吧又是兩種風格,那才真的是曲徑通幽。
而住在酒吧門口的又有北京的老胡同人,大爺大媽扇著蒲扇坐在家門口,有的喝著茶,有的還會到對面的酒吧里討一杯啤酒出來,大爺典型的老北京穿衣打扮,白色的很寬松的背心,搭在肩膀的白毛巾,大褲衩,蒲扇,拖鞋,藤椅。在他眼前經過的或是些穿著熱衣熱褲的時尚分子,或是些一襲白衣長裙留著長發的文藝小清新,或是背著背包相機尋找文藝夢想的真偽文藝青年。盡管南鑼對于文藝青年來說是文藝的地界兒,對于老北京來說就是家門口兒而已。
走到一個酒吧門口,忽然聽到摩托車的轟鳴聲,強勁有力,一股朋克味道,不一會兒五輛哈雷魚貫而入,每輛車上竟然是幾個樣子有三十歲的穿著T恤短褲的人,這時從身后幽幽傳來一句“富二代”三個字,聽聲音貌似很鄙視的樣子。
在南鑼的巷子里只是直直地走著,看到有幾個黑漆漆的胡同入口,但都沒有什么人,也就沒有拐進去,走馬觀花看的差不多快完了,遠遠地看到了巷子出口的車來車往,正要往回掉頭,忽然一陣小風吹來,渾身涼意的同時,眼前掠過幾片葉子,更有擦著臉的,落到頭上的,抬頭向上看,槐樹葉子正如細雨般落下,這感覺,說不出的美好。
(三)
早上8點出發,從菊兒胡同穿過進到南鑼鼓巷,早上的南鑼沒有了晚上那股熱鬧但人也不少,幾乎都是手拿相機一路走一路拍,巷子兩邊沒有了小攤,酒吧、小吃店、禮品店統統店門緊閉還未開張,但精致的設計和裝扮讓一個個小店就猶如櫥窗里的小物件一樣安靜地躺在那里等著人去靜靜地欣賞。
從南鑼巷子邊上一個胡同口拐進去轉了一圈,在胡同里東瞅西望,兩邊停放著不少小轎車,自行車也有幾輛但不多。自家門口往往貼著這樣的警示語“私人住宅謝絕參觀”和“門口禁止擺攤”。想想也就理解了,這傳統的老北京胡同生活和南鑼這么文藝的地界兒放在一起每天要吸引不少手持相機心懷好奇的游客,就在這一條窄窄的胡同里就有四五個人,無不是手持單反,眼里放光。
在南鑼附近鉆了幾個胡同,黑芝麻、沙井、景陽、帽兒胡同,從帽兒出來的時候正好聽到一陣很清澈的詩歌朗誦,遠遠地看見一個男生站在大廳門石柱旁邊對著天空,手拿著書懸在胸前,很有范兒,難道這就是中央戲劇學院?沒走兩步就看見墻壁上幾個金色大字,中央戲劇學院實驗劇場,剛好從里面走出來一個男學生,短發,瘦高,穿著拖鞋,但是模樣清秀,走路也一扭一扭的,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娘炮……不過這所藝術殿堂藏在胡同里面多少也是很有韻味的,胡同里孕育了多少文化名人,齊白石,老舍,茅盾,丁玲等等。
從南鑼出來,穿過福祥胡同,拐棒胡同,走過地安門外大街,到了前海,沿著前海南沿一路走,不少晨練的人們,跑步、騎車、打球、打拳、遛鳥、野泳、劃艇、釣魚。還有在樹上掛個理發的牌子,就在樹底下給人理發的。在一條枝繁葉茂的小道里,遮天蔽日,清風徐來,倒是一陣又一陣涼爽,坐在樹下遛鳥的大爺們滿嘴北京味兒拉著家常,在岸邊禁止垂釣游泳的牌子下,一溜兒魚竿架在水面上,幾個穿著泳褲的大爺剛從水里冒出來爬到岸上換衣服,一群孩子隔著護欄,向水里浮游的鴨子拋食兒,旁邊的爺爺說,嘿,這鴨子準是從野鴨島游過來的。另一個大爺說,野鴨島在后海,這游得可遠著呢。
沿前海南沿過荷花市場到西沿,路邊也是不少酒吧,餐廳,咖啡店,凡此種種無不是裝扮得精致而極具特色,在小城市里很難得見,有的就在店門口擺放了幾把椅子,幾張桌子,樹下,岸邊,綠柳成蔭,幾個年輕人獨自靜坐或是小憩聊天,或是正待友人過來招呼坐下。水面上大面積地漂著一層荷葉就像一張綠毯子蓋在上面,粉色的荷花點綴其間。原來北京的清晨不是只有匆忙的上班節奏,也可以如此靜謐。
從荷花碼頭出來沒有繼續沿著前海走,直接扎進胡同里又串了幾條,這回看見一輛輛人力三輪滿載客人在胡同里串來串去,一隊隊旅游團在導游手拿小紅旗的帶領下急匆匆地跟著隊伍,相比他們,我一個人倒輕松自在許多,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獨自走進空蕩蕩的曲折狹窄的胡同里,斑駁的青磚墻壁上和腳下被磨光了的青石板間透過歲月的縫隙滿是歷史的塵埃。門前的老舊自行車懶懶地停靠在一邊,有的甚至放倒躺在地上,另一邊停放著的則是彰顯現代文明的奧迪、現代。不可否認,現代文明無孔不入,但在這狹窄曲折的胡同里,最適合的交通工具還屬自行車。所以沒準什么時候你正在前面走著,身后就會傳來一陣急促的鈴聲,扭頭一看,兩三輛自行車便從你身旁一閃而過,從胡同里拐個彎就不見了蹤影。
到柳蔭街的時候竟然還聽到了熟悉口號聲,循著聲音找去,先是看見一個部隊餐廳的招牌,然后就看見旁邊的大鐵門,門口站著哨兵,不是紅肩章,后來在網上一查這里有個警衛連。從胡同出來景后海公園,沿著后海西沿走,又是一水兒的Bar,這的酒吧大多在門口圍起一圈柵欄,擺上幾盆花草,放幾張沙發、桌子。在綠樹掩映下,空空的作為儼然像在等待午后來這里消磨時光的人們。沿著后海北沿來到了宋慶齡故居,大門口站著一名哨兵,紅肩章,一期,看見紅肩章格外親切,于是上前聊了幾句。出來走了幾步,看見一個短發白襯衣黑褲子跨立的年輕小伙,站在一個緊閉著的紅色大門前30米處,隱約聽見里面一陣喊殺聲,門旁的鐵窗有幾個腦袋向外探著,同樣是紅肩章,而且是迷彩服,這就不用多說了。有個中隊隱藏在這里,這就是所謂的大隱隱于市了,于我,正好隱于野。
沿后海北沿走,看到一座儼然王府裝扮的門面,只是門旁掛著的牌子是國家宗教事務局,不遠處一個石碑上刻著“醇親王府”四個大字。高高的院墻布滿爬山虎被枝繁葉茂的大樹擋住,森森然很神秘的樣子,透過那巴掌大的露出一點灰色的墻壁,讓人一下子穿越到了四爺的那個年代。而后,我只得感嘆一聲,斯人已逝,物是人非事事休啊……
從后海北沿又鉆進了甘露胡同,從這里拐來拐去的來到一個岔路口,看見路牌指示煙袋斜街的方向,突然想起網上好像有推薦這么個地方,于是順著指示的方向在胡同里穿梭往來,幾輛人力車停在樹下,車夫抽著煙和坐在自家門口的大爺聊天,眼前不時走過幾個手持相機的人,有的還會把鏡頭對準他們,但幾個人都無動于衷,他們就像是這胡同的墻壁一樣,已然成為了胡同的一部分,習慣了呈現在游客的鏡頭之下。
煙袋斜街就是一條商業街,兩邊小店鱗次櫛比,令人眼花繚亂。
(四)
匆匆此行,不是計劃已久,而是心血來潮。時間又很緊,只有一個晚上和一個上午,所以一個人,只是在走馬觀花,完全暴走,沒有計劃,沒有路線,走到哪兒全憑感覺,有時候在胡同里就跟走迷宮似的,而走出胡同的時候柳暗花明的感覺又足以令人欣喜。當然,短短的時間和盲目的游走錯過了不少地方,留下很多遺憾,而且暴走真的很累,下次再來要租個自行車,撥著鈴鐺串胡同。
北京,一個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兩次來過,在晚上體會了工體旁夜店的狂躁喧囂和前衛時尚,南鑼酒吧的優雅文藝,和幽暗胡同里的深邃靜謐,在白天,領略了什剎海的胡同里老北京人的悠然恬淡。這就是帝都人民的生活,當然只是一部分人。這個城市里每天有太多的人,發生太多的故事,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不一樣的生活劇本每天都在上演,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有的是這個城市的主人,盡享這座城市的文明,現代與傳統;有的只是這個城市的匆匆過客,心里發出一聲嘆息,無奈又充滿傷痕;而更多的是在努力想融入這座城市的人,拼搏著理想又牽引著希望。
我們從一個世界走進另一個世界,哪里才能活出最真實的自我,在于你到底想要什么,Different strokes for different fo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