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花、含笑和白姜花,在五邑各地都是常見的花。它們都是花香色不艷的花,顏色清淡,不會艷麗無比,可是卻是香氣四溢。
白蘭花在江門本地,有人會叫她作白玉蘭,花瓣肥厚,象白玉般潤澤且香味如蘭。
新會大會堂外短短的一條街,長滿白蘭花樹。每年4月至9月,白蘭花盛放的時候,整條街香氣四溢,傍晚的時候一對對情侶相看不足,來回樹下徘徊,流連忘返,被人戲稱為情人路。這樣的路在市區三角塘對面的麥當勞側也有一條,不過,人氣就淡得多了。
白蘭花,花單生于葉腋間,有短梗。它的花蕾長得像毛筆的筆頭,又像舊時女子頭上的玉簪。
這種原產于印度尼西亞、馬來半島等地的白蘭花,來到我們這里栽培極盛,廣受歡迎,現在已成了南國之花了。
在舊日上海,江南水鄉,細雨蒙蒙的時候,便會有挎著竹籃賣白蘭花串的阿婆。一串三朵,以用鐵線釣住,變成個圓扣,就可掛在襯衫上的鈕扣上。
于是,街上便有把白蘭花掛在紐扣眼中的清純活潑的女學生,又或是胸前別著白蘭花款款而行的美麗婦人,于街上款款而行。從她們身邊走過,空氣中飄過的幽幽花香,由下而上,讓人熏熏然,陶陶然一整天。
我們這里白蘭花會把未開時的白蘭花在凈色碟子上排放一堆,香氣便滿屋子都是了。
含笑,因為花香似香蕉味道,又被叫做香蕉花。
含笑在廣東常用作綠化樹,江門市區很多小區里常見。遠遠看著,這含笑花開便如繁星灑入銀河,隱隱約約,朦朦朧朧,令人看不真切,只有香氣郁郁,隨風而至。難怪宋人楊萬里說此花是“只有此花偷不得,無人知處自然香。”
南宋人李綱寫有一篇《含笑花賦》: “南方花木之美者,莫若含笑。綠葉素容,其香郁然。是花也,方蒙恩而入幸,價重一時。花生葉腋,花瓣六枚,肉質邊緣有紅暈或紫暈,有香蕉氣味。花常若菡萏之未放者,即不全開而又下垂,憑雕欄而凝采,度芝閣而飄香;破顏一笑,掩乎群芳……”
這花賦自古以來,在古人筆下是寫得少有的詳細,相當于如今的植物說明書。
白姜花現在還會在江門的市場里偶爾見到,每年的夏天,它會一直由五月開放到十一月。買回去插的人多,但買回家做菜吃的人有多少呢?
街頭的白姜花一捆捆插在水桶里,花朵潔白,開放時如同一群白色的蝴蝶在聚會,最厲害的是香,真的是很香。
未開的花苞采下,加上肉絲,以小量油大火快炒兩三下,即會變成為芳香可口的佳肴。
開過的,則可以用來泡茶或煮湯,聽聞說是可以治療失眠。
做冬瓜盅湯時,在上盤時,在冬瓜的四周插上白姜花的花朵,食用時,就把花取下放于湯中,飲湯食花。花香混合著肉香,光是聞著,已經讓人陶醉。
不過,姜花的花瓣太薄,吃起來是沒有味道的。
無戒學堂日更第25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