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阿里巴巴集團而言,剛剛收官的2017年的意義不僅在于收獲了多少交易數字,而是它充分證明了阿里集團選擇新零售作為系統戰略落地實施突破口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而站在天貓背后的那個男人,阿里巴巴CEO張勇,曾被人問到一個問題:每年雙11搞完那一刻,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提問者本意有關商業、管理或戰略,但張勇沉默片刻說:我會想當年那些跟我一起干過雙11的兄弟們。
聽到這句話,再結合張勇在阿里的花名“逍遙子”,突然就讓人想起《逍遙游》中的那句: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逍遙子是不是“至神圣”沒什么好討論的,但是他在擔任阿里巴巴這家3000億美元市值公司的CEO兩年多以來,似乎確實在實踐著“無己、無功、無名”。
媒體眼中的張勇低調冷靜、邏輯嚴密、算度精準、不知疲倦,是個商業奇才,并借由新零售的迅速推進展現出戰略上的深遠布局。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注意到:張勇在“定乎內外之分”之后,關注與思考的重點越來越多的放在了人材調度與組織管理之上。
戰略先行,組織呼應
張勇深知有高度的戰略加上科學的組織呼應能帶來的能量,比CEO一個人的力量大得多。阿里巴巴這艘“大舟”,絕不是一般的“淺水”所能覆。從2015年5月10日,張勇就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以來,已經完成兩次集團組織架構調整,每一次人員與組織調整,都是在呼應張勇對于阿里巴巴的戰略方向的思考與布局。戰略先行,組織呼應,可稱張勇的管理哲學。
“阿里的業務演進,有點像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張勇曾對媒體歷數阿里的業務脈絡——從最早的B2B,到支付寶,又從C2C到B2C,天貓崛起,2009年開始投資阿里云,阿里云搞了六七年開始出現點響聲,這兩年開始起來了,2013年以后開始“種菜鳥”,2015年、2016年這兩年著力對文娛進行了布局。
通過一系列組織結構升級,阿里巴巴各個板塊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并且在清晰的戰略指引下,始終引領潮流,市值不斷提升,已經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與此同時,17年前馬云“弓馬殷實,猛將如云” 的愿望也變成了現實。
以戰略執行來發掘人培養人
“堯讓天下于許由,曰:夫子立而天下治。”引用這句話,當然不是說張勇要把CEO的位置讓出去,而是他在識人用人方面,很有堯的眼光和風范。他自述:相比招人,更喜歡找人。從阿里組織內部尋找新人,激發“老人”,更以每一個戰略方向的執行來充分發掘人的潛力,是張勇用人的方法。
從2014年擔任集團COO起,張勇就尋找和提拔了一批80后乃至85后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是阿里all in無線的主力軍,他們沒有經歷過PC端的輝煌,有的甚至來阿里前都沒做過電商,但就是靠這些初生牛犢,阿里才順利完成了從PC端到移動端的轉型,如今阿里巴巴全面擁抱“五新”,快速推進落地,同樣受益于年輕領導者的貢獻。
經過組織升級和不斷的人員調整,阿里平臺各個板塊獲得快速發展,電商板塊在新零售戰略指引下動能十足,螞蟻、菜鳥、阿里云等都已成行業獨角獸,大文娛雖然在整合上比其他板塊要復雜,但在張勇的不斷調兵遣將之下,整合已經接近完成,接下去將是統一戰略、協同推進階段。
“老板與老大”:有溫度的管理哲學
在阿里巴巴,張勇很好地同馬云形成了互補,“風清揚”在外面揮舞“獨孤九劍”,“逍遙子”在杭州帶領阿里巴巴將近6萬員工,傳授“北冥神功”。
馬云天馬行空,負責“想想想”,從“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一直想到“五新”戰略思想。逍遙子要思考的是,如何去將戰略思想設計為一張戰略大圖。他要完成從戰略思想到執行的設計與布局,而相應組織架構的搭建就是第一步。
在張勇這里,“管理”這個詞并不僅僅是冷冰冰的科學,更是帶有溫度的哲學。他曾以分析“老板和老大的區別”來總結這一點,他說:“老板是封的,大家看著你客客氣氣的。如果這個人還行,超市里看到愿意打招呼叫一聲,不愿意打招呼扭頭就走,這是對老板的態度,老大就不一樣,”怎么做老大?張勇說,很簡單,做到三件事就可以了,“做別人不敢做的決定,承擔別人不敢承擔的責任,搞定別人搞不定的資源。你把這三件事情搞好了,和兄弟就有互相之間的信任,所謂的戰斗友誼,就是這樣。”
擔任CEO兩年多,阿里巴巴的股價從80美元的低谷一路飆升至180美元以上,阿里的市值翻了一倍多;同樣,張勇用了兩年時間縱橫捭闔,正在把阿里巴巴這個擁有龐大業務、人員和組織的體系逐步梳理到他理想中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