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要理性,面對要積極
不值得定律讓我們明白:智者,應理性地對待心里的那把尺子,在眾多選擇中,要認清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值得做的,然后竭盡全力,把這些值得做的事情做好;反之,那些沒有意義、不值得做的事情,干脆不要做。
世界著名編劇家貝爾西蒙的每部劇作都堪稱經典,很多人都認為他有著過人的才能或智慧。其實,在寫每一個劇本之前,他都會先問自己:若能將這個劇本中每一個角色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又保持故事的原則性,那這個劇本究竟會有多好呢?說白了,答案只有3種 :一是“很好”,值得花費2年的心血去深入構思創作;二是“還行吧”,但是像雞肋,沒太大意思,不值得耗費太多的精力;最后是“垃圾、俗套”,根本不值得一寫。也正是因為這種做事前認真考慮是否值得做的習慣,貝爾西蒙才能不為不值得做的事浪費時間,從而將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值得做的事業中,最終取得成功。
還有,20世界著名的探險家約翰.戈達德的傳奇經歷,也是來自一幅他認為值得實踐的世界地圖。
在約翰8歲生日那天,慈愛的爺爺送給了他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一幅被翻得卷了邊的世界地圖。正是因為這張地圖,他的靈魂找到了歸宿。
在15歲時,少年約翰.戈達德寫了一本勵志的自勉書《一生的志愿》。他宏大的愿望令人嘆為觀止;要去尼羅河、亞馬遜河與剛果河探險;駕馭駱駝、野馬、大象與鴕鳥;讀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與莎士比亞的所有著作;寫一本書;譜一首樂曲;為非洲的孩子們籌集100萬美元的捐款;擁有一項發明專利……
這本包含了作者127項目標的書,讓大部分人看得熱血沸騰,可真要說到實踐,人們往往會望而卻步。可約翰.戈達德不同,他一生的宏愿也像少年時的誓言一樣篤定不變。隨著這本書的出版,他開始了把夢想變成現實的漫長旅途。尼羅河、乞力馬扎羅山……這些夢想的地方一次次在他腳下展開。40年后,年老的他完成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個愿望。這本《一生的志愿》成了他“一生的成就”。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找到我們在社會中的坐標,找到心中的那把標尺,遇到那些“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沒必要大動干戈,以免浪費生命;當遇到了真正值得做的事,就應該像貝爾西蒙和約翰.戈達德那樣,堅持下去,盡全力去實現它,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偉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