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家中大廳里,我們一家,還有孫女的處婆和小姨,正圍著烤火桌旁,邊看電視邊拉家常,有說有笑。
“寶貝,快去寫作業,再過幾天就要開學”她媽媽才嘮叨了幾句。孫女就急得變了臉色,嘴里反駁“我就不做,怎么樣啰”。
“作業沒完成,等著挨老師批評”媽媽嚴厲地說。我們也附和說要她去寫作業。
“批評就批評,又怎么樣啰”孫女大聲說,眼淚也流下來了。?到激動之時,她沖過去,沖到媽媽面前,舉起小拳頭打了她媽媽兩下,隨后又大哭起來。
小姨站起來,把孫女拎起來,像個女老師般命令道:“站好,你怎么了,還打媽媽”。
處婆說:“這還得了,從小就要教育”。
奶奶說:“讀書也有壓力,她的壓力很大。”
她們甚至還說要帶她去醫院看一下,檢查有什么問題。
我心中疑惑,孫女在讀小學三年級,成績優秀,數學滿分,語文也九十多。看著她滿臉淚花,傷心委屈的樣子,心疼地走過去,替她軾試臉上的淚珠,握著她的小手,輕輕撫摸:“寶貝,爺爺陪你去寫作業”。
來到書房,打開燈光,關上門,拉上門簾。孫女把書本和文具盒擺放在書桌上。
我一看,發現她的作業基本完成了,就剩下三篇作文沒寫。
噢,原來如此。
孫女確實被作文難到了,她正在為此而煩惱著呢。
第一道作文題是親近大自然的有趣的故事。
我說寫三棵樹吧,題目就叫三棵樹。
孫女惘然地寫上三棵樹幾個字。
我這樣做是因為前幾天帶孫女去觀察了,而當時我并非是為了應付作文,而是意在培養孫女的觀察能力。
那天,我們在親戚家拜年。孫女拉著我的手,要我陪她去玩,到屋外一塊泥地鏟泥巴。我看見她穿著一雙白色球鞋踩在松松的泥土上,連忙說:“不行不行,你把鞋子踩臟了,等下進屋弄得到處臟兮兮的。”
“我們去看樹吧”我提議。
初春,門前的一片小樹林,剛經過嚴寒的冬天,樹木掉光了葉子,光禿禿的枝條還沒有發芽。地上的茅草枯黃枯,寒風里瑟瑟起伏。但是仍然有一些樹被綠葉覆蓋,是去年的舊葉,是墨綠色的。
我隨意指了三棵綠樹讓孫女仔細觀察,一棵楊梅樹,一棵枇杷樹,還有一棵桂花樹。
楊梅樹葉小巧玲籠,枇杷樹葉寬大肥厚,桂花樹葉大小適中,都是墨綠色,雖然叢中夾雜幾片黃葉,它們也掉葉子,但是它們還是常青的樹兒。
就在我們不知道怎樣繼續進行觀察的時候,孫女突然問:“它們怎么不結果呢?”
我說:“它們還沒到結果的日子,而桂花樹開花不結果。”
我想起了去年采摘楊梅時的情景,那天,晴空萬里,明媚的陽光普照大地,我爬上楊梅樹,鮮紅的梅子在陽光和綠葉的映射下鮮艷欲滴,在鮮紅的果實里,只有那些紅得發黑的梅子最成熟,如同紫紅的桑子。我邊摘邊吃,頓時一股酸甜甜的果汁流進心田,啊,美味勝過了蘋果和雪梨。
我不禁問孫女:“去年吃楊梅,還記得嗎?”
“記得”孫女歡喜道:“好吃”。
“枇杷樹也結果,果子也能吃。”我曾經欣賞了一位著名畫家的作品,畫中那寬大肥厚的葉子,那黃燦燦的枇杷果,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畫家對枇杷樹一定做了仔細地觀察,觀察是我們必須學會的本領。
桂花樹開花不結果,開了花也不如桃花和牡丹,桃花和牡丹姿色俱全,桂花如米小,姿色全無,它之所以能出現右街頭巷尾,廣場公園,惹人喜愛,全在它的花香,八月桂花香,濃郁香遠,其它任何花卉卻無法企及。
觀察不僅眼看,耳聽,鼻子聞著花香,也是在親近大自然,感受生活。
我對孫女講起了莫泊桑跟福樓拜學寫作的故事。
孫女一聽有故事聽,立馬來了精神:“好呀。”
故事講完后,我說:“福樓拜讓莫泊桑去街上觀察過往的馬車,可是他一連觀察了幾天,也空手而歸。后來受了福樓拜的啟發才走向成功。”我是這樣想的,莫泊桑頭幾天觀察馬車,也訐是晴天,并沒有見到馬車在暴風雨中的樣子;也許是在街道平坦的路上,并沒有見到馬車在山間崎嶇的道路上的樣子。正如我們這次觀察三棵樹,并沒有見到它們開花結果時的樣子。如出一轍呀。
也許這就是觀察的奧秘吧。
孫女很快寫完三棵樹第一篇作文,很輕松。
外婆和小姨臨走時,外婆還特意走進書房看望一下,說:“很好呀,爺爺陪你專心寫作業。”孫女這時正在抄寫文稿。
睡前洗臉洗腳時,孫女還哼起歌兒。媽媽看見笑著說:“呵,寶貝完成了一篇作文,心情好舒暢,還唱起了歌兒啦。”
我和孫女約定兩天寫好一篇作文。
第二篇作文是身邊朋友發生的有趣的故事。
我想起了今天孫女對我講的一件小朋的事情——小瑜姐姐被一個小妹妹打了。
小瑜姐姐十五歲了,在讀初中三年級,長得牛高馬大,愛吃,不愛學習,還喜歡說臟話。
今天拜年的時候,她被一個遠小于她的小妹妹用棍子打了。孫女模仿小姐姐的語氣講出來。“他媽的,他媽的,躺著還被打,本來心情好好的,被她整這么一出,我真是無語了。長大以后,總會有人治到她……”
由于我當時并不在場,具體情況并不清楚。
孫女說當時旁邊有個大人笑話小姐姐:“這么大個人還打不過一個屁孩。”
小姐姐急得哭了。
孫女繪聲繪色,眉飛色舞。
小姐姐沒有還手,也許不敢還手,值得還手嗎?她們不在一個重量級。
我驚訝孫女講的每一個細節,生動而帶有生活氣息。
“寶貝,真棒”我表揚了她。
文章結尾孫女寫下這樣一句話,那個小妹妹太頑皮了。
在寫第三篇作文時,我和孫女發生了很大的爭執。
題目是我和媽媽之間發生的感人的故事。
“你就寫一年級時,媽媽教你、讀漢語拼音那件事吧”我說。
“不,題目要求感人,可是那件事沒什么感人呀,因為我當時哭了。”孫女著急地說,我剛一提到,她就反應這么強烈,說明在她記憶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說:“你好好回憶一下吧,剛開始你還不敢拼讀,好像害羞似的,你媽媽鼓勵你大膽大聲拼讀,后來你雖然敢大聲拼讀,但是你老是讀錯,讀過之后又很快忘記了,老是記不住,這時,你媽媽也急得發火了,你也嚇得大哭。當時己經到了深夜,奶奶心疼你,說很晚了,就睡覺吧,明天再讀。”
“不行”媽媽大聲呵道:“每讀錯一次,就再罰讀二十遍,直到全部讀會了為止,否則不許睡覺。”
你一邊哭,一邊讀;哭一聲,讀一句。
周圍一片寧靜,不知夜己多深。你終于全部讀會了,并且牢牢記住了,你的臉上終于有了笑容。
奶奶說:“這也奇怪哩,就這一次之后,你的拼音全會了,那年考試語文還得了滿分呢。”
孫女嘿嘿笑著問:“爺爺,您怎么知道。”
是啊,我當時正在外地開著大貨車呢,我說:“你奶奶告訴我的。”
“這件事感人嗎,如果不感人,就跑題了,跑題會扣大分的。”孫女仍然懷疑道。
“感人呀!是你媽媽對你的嚴厲感動了我。如果當時你在爺爺奶奶身邊,沒有你媽媽對你那份嚴厲,很可能誤了你的學習。”
孫女接受了我的意見,寫完了最后一篇作文。
孫女終于順利完成了寒假作業。
我仿佛又聽見了孫女唱起了歌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