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凌晨三點,我在急診,剛接了個抽搐的四歲半小孩。父母端著孩子直接往搶救室里沖,嗚嗚哇哇地喊。小孩吐了好幾次,才放到床上又吐了一次,全身抽搐著一直沒停,直接進入搶救狀態。一邊問病史,一邊上氧氣,接著就是輸液、抽血。孩子爸媽像慌了神,架勢就是孩子已經回天乏術般似的。基本措施一到位,醫生商量一句下診斷,推了一支安定后,小孩心率下降,抽搐頻率也越來越低。緊接著,就在積極安排轉院治療。
事后錄上資料,我回神敲打起文字,像看了一段精彩的電視連續劇片段。
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一個國家,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事故發生,也總得有人去承擔去解決。后怕可以,事情發生的當下,鎮定,安靜處理問題最重要。雖然誰都不愿意挺起肩扛事兒,但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又何以談將來。
再者說醫療,醫護是人不是神,能夠去挽回誰都不會輕易地放棄。但是反過頭來看,一度發生過醫患關系緊張,時不時還有些醫鬧事件駭人聽聞,令人發指。當然個人觀點比較偏面,只是愿一切都好起來,患者多一分理解,醫護都一分慈愛吧。
醫護個人能力與技術的打磨是上班很多年的人有時容易松懈,去忽視提升的。硬本領一定需要時時磨煉,這是臨危不懼,耐以立足的重點。想起來很多年前一位護長提起的一段話:“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
繼續快樂向前,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