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節(jié)期間,被央視一檔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刷屏了,這檔節(jié)目可謂是綜藝節(jié)目中的一股清流啊,既不是明星的真人秀節(jié)目,也不是惡搞吐槽的娛樂節(jié)目。這檔節(jié)目是真正的知識比拼,拼的是對中國詩詞的積累,拼的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傳承。
2月7號晚上詩詞大會落下帷幕,16歲復旦附中高一學生武亦姝摘得桂冠。這位年僅16歲的才女,在百人團大戰(zhàn)中一路過關斬將,成為詩詞大會第二季播出以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得分最高者。作為00后,能夠在應試教育的夾縫下,保持對中國古典詩詞最純粹的喜愛,真的令人欽佩不已。
長發(fā)披肩,柳眉鳳目,身材頎長,將一身漢服穿得飄逸出挑,能夠熟練背誦2000多首古詩詞,并且寫得一手好字,堪稱“顏值與才華并存”。一舉一動之間,沉著冷靜又不失靈動活潑,并且從眉目之間我仿佛看到了87版《紅樓夢》中黛玉的影子,真真如同畫中走出的古代端莊優(yōu)雅的大家閨秀。
百人團李祖春老師作了一首七令贈給了武藝姝,“婳,溫文,素雅,愛詩詞,攻書法,淡泊寧靜,娉婷挺拔。對壘少慌張,臨陣多瀟灑。三番突出重圍,幾度承擔重壓。清純少女拔頭籌,驚訝麗人方二八。”
這首七令確實是對武藝姝最好的形容與贊美。在這樣一個浮躁的信息化時代,高考鯉魚躍龍門般的競爭壓力下, 武藝姝還能保持著對詩詞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純粹的喜愛,如浮世中一朵靜靜綻放的蓮花,清新雋永!
2、
在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中,還有一位選手——白茹云令我印象無比深刻。她是一位40多歲的農(nóng)民,因為她,讓無數(shù)人淚流滿面。
白茹云來自河北省邢臺市南和縣郝橋鄉(xiāng)的一個小村子,她是一個農(nóng)民,生活過得很艱苦,但是她說她在詩詞里感受到了人生中的喜怒哀樂。
六年前,一場淋巴癌,讓她的聲帶發(fā)音不清晰,耳朵也聽不太清聲音,眼睛還老是無緣無故流淚。患病期間,她總是一個人帶著錢每天坐5個多小時的車去醫(yī)院治療。住院期間,無人陪伴的她,看完了厚厚一本《詩詞賞析》。就是在這段孤獨寂寥的生病住院時光中,唐詩宋詞占據(jù)了白茹云的內(nèi)心,讓她重拾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也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與希望。詩詞讓她汲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營養(yǎng),也給了她力量,改變了她的生活。
在百團大戰(zhàn)環(huán)節(jié),白茹云九道題全都答對了。而且她在答題時特別淡定,狀態(tài)特別好,不驕不躁,評委點評她答題淡定而準確。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酈波感嘆道,白茹云在那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雖然沒有讀多少書,卻在生活的修煉中,成了這樣一個淡定從容的人,這值得我們很多人反思。
人生自有詩意,白茹云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淡定氣魄,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泰然自若,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放灑脫。
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真的值得我們效仿!
3、
這次詩詞大會,火的不僅僅是中國詩詞和參賽選手,連同主持人董卿也是火得一塌糊涂。
節(jié)目中有位選手引用詩句來贊美董卿,“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更重要的是以詩詞為心”,她夸贊董卿是真正的美人,美得清新雋永。
其實這樣的贊美一點也不為過。詩詞大會上的董卿對于古今中外的詩句信手拈來,引用得當。
百人團中一位選手離家在外,為了教女兒背詩,將詞譜成曲,董卿因親情有感而發(fā)送給這位選手和他的女兒一首葉賽寧的詩《我記得》,“當時的我是何等溫柔,我把花瓣灑在你的發(fā)間,當你離開,我的心不會變涼,想起你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
百人團中還有一位選手的父親是盲人,從小父親教他背誦詩詞,自己也一直保持閱讀的習慣。董卿由此聯(lián)想到了阿根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他是在雙目失明之后被任命為阿根廷國家圖書館的館長,所以他寫下了那首非常著名的詩,他說“上天給了我浩瀚的書海和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設想,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
董卿在讀題時也特別注意一些字的發(fā)音,如“草色要看近卻無”中的“看”讀平聲,“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教”讀平聲,“分明怨恨曲中論”中的“論”也讀平聲,這些字這樣發(fā)音是為了符合詩句的平仄規(guī)則。從這些細節(jié)中都可以看出董卿在平時對這些詩詞一定有所涉獵和積累,否則不可能在短短一段時間內(nèi)惡補功課達到效果的。
詩詞對于內(nèi)心和氣質(zhì)的培養(yǎng)本身就是長時間積累的過程,只有經(jīng)過長時間詩詞的熏陶,詩詞脫口而出的時候才會顯得自然和灑脫。
4、
知乎上有人提問,讀詩詞有什么用?
有位網(wǎng)友的回答十分有趣。
舉個例子,當你看到天邊落日余暉,一排大雁南飛,你腦海想到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誒呀,好多鳥,誒呀,這些鳥好肥,真好看,太好看了。”
當你失戀時,你會摘引詩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而不是千萬遍的呼喊:“藍瘦,香菇!”
雖然是段子般的搞笑回答,卻也直戳人心,會心一笑的背后其實暗藏著心虛。
我們骨子里依舊是泱泱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后人,每個中國讀書人的靈魂中,都有自由吟唱詩歌的氣息。我們之所以會對那些詩和詞有一見如故、一面如晤,因為它們就埋在心里某個地方,等著我們?nèi)グl(fā)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