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語言模式和思維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今日凌晨4:10分,火車抵達蚌埠,到家已是4:30,洗完澡、和老公聊一會,睡覺時已經是5:20了!
每每孩子知道我出差晚上才能回家的時候,孩子就會說"媽媽,你回來之后進被窩要親我,把我親醒,我就知道你回來了!"(這就是孩子單純的愛!)
我鉆進被窩,在孩子的額頭和臉蛋上親了兩口,把孩子擁入懷中,淇淇寶貝就習慣性的摸著我的臉,許是分辨出是媽媽的臉,孩子的嘴角帶著微笑,睜開眼睛,跟我說"媽媽,你回來了,我愛你!"娘倆頭頂頭,孩子就睡去了。心里滿滿的幸福,擁著的這個孩子仿佛就是我的全世界,無比的滿足!
早上七點,淇淇起床,就拉著困倦中的我一起玩耍。淇淇每日的動畫片規則是一天兩集,通常自己安排,上午一集+下午一集,當我們倆窩在床上,嘻嘻哈哈的時候,我問孩子了"寶貝,你早上的慣例是吃完早飯后看動畫片呦,你今天是選擇看動畫片還是媽媽陪著玩?"(其實內心是極度想要睡覺啊!)淇淇說"我要媽媽陪我玩!"好滴,那為娘的就打起精神陪伴孩子!
果不其然,早上8:20孩子吃完飯就提出要看動畫片,爸爸不同意,說時間不允許了,淇淇寶貝就撇撇嘴想哭了(這是她表達委屈的方式),我走過來,照例同理她的情緒+共情,然后就發生了如下對話:
寶貝,你原本今天要看動畫片的時間,你用來干嗎了呀?
跟媽媽一起玩兒了!
玩兒的開心嗎?
開心呀!
嗯嗯,媽媽也很開心!那雖然失去了看動畫片的機會,孩子你收獲了什么呢?
(淇淇不做聲,想了想)
我和媽媽玩的很開心!
是的孩子,每件事情都是這樣的,有失去就一定有得到,有得到就一定有失去!媽媽分享今年內訓時林院長說的一句話給你聽啊,媽媽特別喜歡這句話"我們要學會看到失去背后的得到!"
淇淇若有所思!
很多家人經常詢問"你們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怎么那么好?怎么能夠說出很多大人都想不到的話?怎么能夠那么輕易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 ? ? ? ? ? 那是因為這就是我們的語言模式!? ? 孩子如同一個空杯子,你給她加入什么水,她里面裝的就是什么!? ? ? ? ? ? ? 而裝水的這個最重要的人是誰呢?當然是父母!父母渴望孩子學習,自身卻不成長;父母亂發脾氣,相互指責,卻期待培養出一個情緒平和穩定的孩子。可能嗎?? ? ? ? ? ? ? ? ? ? ? ? ? ? ? ?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記得Peter老師在設計《理念人生》這個模塊的時候說到:身為父母,我們不僅要給到孩子生理營養,同時也要給到孩子很多理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林院長在《家風建設》課程中說到,家庭教育是"離場的教育",即便父母離開了,孩子依然會按照父母當初教育的方式生活!
所以,我們到底要給到孩子什么樣的思維模式?給到孩子什么樣的品格教育呢?如何很多理念我們知道很好,又如何給到孩子呢?
一方面,家長要活出我們想要孩子成為的樣子,就如同Peter老師在《青少年品格必修課》上給孩子種的18顆種子"感恩、珍惜、換位思考……",這些種子父母同樣擁有嗎?
另一方面,如何將正確的理念傳遞給孩子,如何讓孩子心甘情愿的"吸收"這些理念,并且內化在生命中呢?就需要智慧的引領了!
品格教育是學科教育的基礎,是幸福人生的基石!思維模式的引領也就是《青少年品格課》的組成部分之一,期待家長能夠陪伴孩子一同學習和成長,與我們攜手,共同養成孩子的良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