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學習,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中國的教師主流是愚昧的》。只看標題就自己感到不舒服,我想大家也是。不過,不舒服歸不舒服,文章的有些觀點值得大家去深深的思考一番——不為什么,就權當良藥苦口有言逆耳吧。
? ? ? ?作為普通教師中的一員,就首先先說說教師。
? ? ? ?眾所周知,教師職業與眾不同,因為“教書育人”——既然是培養人,顯然的就不僅僅局限于讓學生們學會死記硬背單純的知識,開發大腦于現實中成年后能夠實現去社會中謀生。更應該能夠幫助學生立足個人實際個人差異,發展提升人文精神,繼而形成自己的正確個性良好品質。可是用心觀察我們周圍的同事們,大家一定會為大家的辛苦勞作而感同身受。教育教學本就應該是一項屬于腦力勞動的智力勞動,可是綜合思慮一下近一二十年來,已經成為一項準體力勞動了。不是嗎?校園里早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課程與活動”,社會各部門的各項檢查督導、衛生文明、評比創建一項不缺,,,“安全第一、德育為首、教育教學”更是深受其擾,,,以上所有,不必說不作為,更不必說稍有失職,稍有牽強附會都要追責?上至國家社會,中間社區群眾,再到家長學生,各種行為輿論重擔外加“n次方”都集教師群體于一身。就更很難于潛下身心來深究“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是一項高深的技術活兒”,“老師,請靜下心來”,,,
? ? ? ?當然,若是我個人做一下自我剖析也是很快就會“異常汗顏”。我多少年來都是在為了謀生而工作,真的但憑良心在工作,而不是心念執著——把她當作事業捧在手上放在心上。沒有站在生命的角度去思量,也很少關注時代的變化?很少經常追問自己的初心,也很少關注自己的靈魂?也就更談不上質疑那些權威的言行舉止,拷問自己不求最好力爭更好了?
? ? ? ?做事離不開過程,否則就沒有什么結果之說,所以其次談談教學。“教與學”,從剛開始工作,整個過程也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從教為主體到學為主體,從教為主導到幾個轉變,從傳統教學到現代翻轉課堂,直到今天才敢理直氣壯的說出并能夠體會到心底里底氣十足的八個大字——“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其實,大家不難看出,中間這漫長的過程分明就是廣大教師們不斷學習的過程,教也得學而且要不斷的學習提高。那么,我們再一起加上學生的“學”,不就是一個統一的過程嗎?
? ? ? ?誠然,“教與學”恰恰正如種莊稼,把老師比喻成農民,他們種植的過程真是很辛苦,收獲收割之前要不懈的付出勞動:整地,選種我們就不說了,諸如服務類的澆水,施肥,除草,鋤地,打藥除蟲必不可少吧?還得不斷克服變化了的溫度天氣與環境,可能你得頂酷暑冒嚴寒,甚至是你得方向正確科學種植(心中惴惴不安不?)。為什么?清晰明了,比喻到了這里有些差異性了,莊稼一季不收日子還能過,孩子身上,生命身上,你錯不起擔待不起啊?所以,我們必須義無反顧,不拋棄不放棄!用一位“心友”的原話說:“這樣一路走下來,當莊稼一天天長大,金燦燦的,給你良好的收成的時候,你才會覺得那是甜的,你才會覺得付出是值得的。當有人褒贊你的收成時候,你會有價值感。所有的成果都是汗水的結晶。”準確無誤!no problem!
? ? ? 再次,說說孩子們,同理學習也得出付出辛苦與勞動的“苦差事”,不是么?雖然可以苦中作樂!看看百科知識下的定義:1.狹義的學習是指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的行為方式。2.廣義的學習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該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方式。看看《動物世界》,我們不難發現,各種動物是為了生存而學習,“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所以,學習勁頭是“竭盡全力,直到成為反射成為本能,沒有為什么”!
? ? ? ?人為萬物之靈,不僅僅是為了生存而且更為了生活幸福,為了生命價值為了社會存在感,難道不更應該勤奮刻苦努力用功?
? ? ? ?我們每天都是在認認真真忙碌,年年都是在辛辛苦苦奔波,我老是想問問大家我們這樣到底為的是什么?我們的最初的夢想和目標是什么,您還記得嗎?
? ? ? ?最后,送一句話大家共勉:“不要總是埋頭拉車,千萬記得抬頭看路”!
? ? ? ?請多問自己為什么?可否?我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