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2022年的第一天。
?????? 按照以往慣例,都是在31號的時候寫寫新舊相接點上的心情,但是今年的這個時候,忽然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不想回望,只想展望。
?就像剛剛跨越了一個小山頭,來時路一步一步踏過,記與不記都已是生命的印跡,那些重復堆疊的日子平安順遂,波瀾不驚,卻也沒有什么華章。
而展望前方,那是一座有著從未經歷過的高度的山,那座山上金光閃閃,半山腰處云霧繚繞,一條路曲曲折折,徐徐展現在眼前。
面對神秘和未知,有期待也有忐忑,但是我知道我的人生走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祂是對過去生命狀態的一次升級,一次質的變化,一種新的生命模式。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在他的《思考,快與慢》中,提過一個理論:人的大腦思考依靠兩個系統,分別是“系統一”和“系統二”。系統一代表著人的本能和條件反射,它是人類上萬年進化的結果,它為了安全會喜歡用過去的經驗指導現在的行為,潛移默化一些“該做”和“不該做”的事。
?例如我覺得自己在公眾面前演講時會忘詞,會遭遇尷尬。“系統一”為了保護我不受負面影響,會自動下達一條口令:不要去做演講或者我不適合演講。那么我碰到演講的事就會繞道走,于是我感覺我是安全的。
是的,系統一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舒適圈兒”,我們每天都在抱怨生活的一成不變,但是也習慣了早起上班,晚上回家,幾點幾線的固有生活模式。
而“系統二”叫做理性思考,是突破“系統一”的限制,當感覺系統一提出警告時,不是撤退,而是轉向理性分析:雖然我有這些局限性和恐懼,但有沒有辦法去突破它。這是一個從感受到思考的轉型。
對于演講這個事情,系統二會分析如何去解決忘詞這件事,比如列提綱、寫備稿、多次練習、看看別人的成功之處等等,突破了這個“限制”,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能力和潛能這么大,還有那么大的空間可以進步。
2021年8月,85歲的王德順老人駕駛輕型飛機沖上藍天,完成了一場長達40分鐘的飛行,刷新了我國飛行學員最大年齡紀錄,這位50歲開始健身,79歲T臺走秀的“中國最酷爺爺”,又一次挑戰自己成功,完成了自己生命第N次升級。
我想,我的生命現在應該是處于“系統一”向“系統二”升級的過程。
今天聽一個朋友說: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為這個世界留下一個禮物。是的,這個禮物叫做“天賦使命”!
經歷了小半生的成長、得失、悲歡、琢磨,在某一個節點會捫心自問,我來這個世界一趟,是為了什么?我的生命意義是什么?我未來的方向又是什么?
那就是活出自己的天賦使命,那是生命本具有但未被開發的能力,那是自我對這個世界的貢獻和影響。
有些人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自己的生命方向,便會很早就能活出自己的天賦使命;有些人半路覺醒,也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更多的人,一生安于“系統一”營造的安全感里,像溫水里的青蛙,直至死去那一天也沒活明白。
?而我,一直很清楚自己的方向,只是因為系統一的慣性,無法突破現實的限制,所以一邊生活,一邊報怨,一邊化解,一邊矛盾。站在門邊猶豫良久,就是無法邁出那一只腳。
時光如同太陽下水日益蒸發的河灘,我就是潛在水底的魚兒,是貪戀那最后一口水,還是努力向上躍一下跳入更深的河流?這事關生死,但是生死本就常在啊。
所以,還是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和“限制器”,扒去幾層皮,蛻變一個全新的生命出來吧。
不會的就去學,不熟的就去練,不敢的先去試,不能的去挑戰!扒去舊有的窠臼和“包袱”,發現自己的本來潛能,做一個更真實、更個性、更多彩的自己吧!做一個更通透,更寬容,更慈悲,更自在的自己吧!
?積蓄已久,只需要突破一下破繭前的陣痛,便可以蛻變出一個鮮活生動的新形象,讓生命全然的綻放,那一定是最美的。
那么,未來已來,前路鋪就,勇敢的向著那神圣的高地,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