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語出何處,然已是古語或俗語般盡人皆知的了。八十年代后期臺灣大陸間通行開禁后,涌入大陸旅游的臺灣人幾乎都要到桂林看看。據說在臺灣街頭隨便問個清潔工師傅是否到大陸旅游過,也會聽到回答:去過桂林,去過桂林!
偏我就一把年紀從未去過桂林,今年3月24日,終于跟唐朝戶外俱樂部的朋友們,從呼和浩特乘火車往返,在桂林游玩了3天。主要行程有登陽朔白沙鎮的相公山、在相公山下渡過漓江沿漓江西岸徒步、坐船順漓江漂流、在陽朔遇龍河景區“十里畫廊”段騎行、游桂林“一江四湖”觀桂林市標象鼻山。幾天下來雖然吃住條件不算好,但輕松愉快,心情頗佳。
25號下午5:50準點到桂林北,出火車站乘大巴到桂林市東環是的錦龍商務酒店住下,然后我們結伴來到這漓江畔上的逍遙樓。傍晚的逍遙樓沉靜溫馨,樓下漓江如鏡面倒影兩岸燈火。
這是從樓上看,遠處山峰兀立,江上那燈火裝點的大橋就是著名的解放橋,它有名就拜桂林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所賜。據說打橋樁時遇到溶洞,于是往里灌水泥石漿,誰知一灌就灌了兩年半方可繼續施工。桂林解放橋被稱為橋梁建筑史上‘’最不可預測的工程”。
逍遙樓后就是桂林市有名的繁華之地“東西巷”,看介紹這里是以靖江王府為中心打造的旅游文化圈。很長的巷子,各色店鋪很多也很有特點,類似北京南鑼鼓巷那樣。
像這樣很深的巷子還有好幾個,看來今晚上是轉不完了。于是我們挑著吃了些桂林當地的特色食物,買了一些要帶的,就返回酒店休息。
26號一早離開桂林市區前往陽朔,出城的時候見到處都在修路,遇堵掉頭繞路好容易出了城,原想不上高速走沿江沿山的道一路好觀景,沒想到走了大約一個小時竟又遇到修路不能通行,只好又掉頭改道。直到快中午時分發才來到這相公山景區門口。看山并不高,貌亦未見奇,但看門口立牌有“相公山記”出語頗見夸張,照錄于此:相公山,如古時頭頂冠衣著服之相公官人而得名,距桂林55公里,陽朔27公里,聳于漓江精華之巔,是嵌鑲于水帶清漓之璀璨明珠!登相公山者,無不驚呼尖叫。其境:登臨絕頂,極目遠望,一灣漓江,看層巒疊翠,云峰競秀,云生萬象,水碧山倉,清波帆影,邨野林篁,水天一色,白鷺飛翔,好一處人間仙境,覽不盡這百里畫廊,曙色霞光。此乃”世界頂尖級風景點“,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展示中國唯一自然景觀照片。”中國最美五大峰林“之榜首,”中國山水最佳攝影創作基地“,”桂林漓江最佳觀景點“諸殊榮,讓人流連忘返,美不勝收。
初時覺”相公山記“語出夸張,但一登山頂,卻頓覺眼前豁然一亮,看漓江繞山一彎,于群峰間悠然而下,看岸邊田舍鋪綴,睹江上游船飄忽,此景真令人不禁驚呼出聲。
九馬畫山、黃布灘倒影等等有名景點都在這一路步道行走過程中可看。不過沿途座座秀峰突兀,遍地桃粉竹綠,還有不知名的稼穡菜地里雞蟲隨地,已經是一副難能描摹的山水農家畫卷。所以一路走來也無心去尋哪兒是九馬哪兒是畫山,何為黃布是啥倒影,信眼四望,放飛心情,輕松前行,隨意拍照,此刻豈不正是想要的自在生活。
印上老版二十元人民幣的漓江風景——老寨山(又稱元寶山),江邊立了多處標牌讓人拍照,所以難能錯過
相公山下開始,沿江步道到興坪也就六七公里,與步道相伴也鋪有可以騎行的路。在興坪結束了今天的行程,乘旅游巴士到陽朔,住在了縣城邊上的鑫源酒店。放下行李便結伴去了號稱”洋人街”的陽朔西街。在街口一家餐館吃了當地一再推薦的啤酒魚,然后漫步閑逛。好家伙,洋人倒沒見幾家,沒想到的是這里規模如此大,比桂林東西巷、北京南鑼鼓巷都店鋪多得多,也熱鬧得多。逛到十點多,同行有初次徒步的人覺累要回去休息了,于是大家一起返回酒店。這一路顧看都忘了拍照,好在還用手機拍了兩個店鋪門口活動:看那店中婀娜扭動腰肢拉風箱的女子,還有另一店鋪門口扭秧歌似的歡快老者,整條街的紅火熱鬧也可見一斑。
3月27號一早先去漂流漓江,說是竹筏漂流,其實是坐竹筏樣子的有棚機動游船。一船上四個人,船老大在船尾柴油機旁掌舵開船。
要說這天氣可真是夠照顧我們的,24號從呼市上車時是大雪剛霽,第二天到桂林天仍陰沉,昨天到陽朔登山徒步是雨后初晴,今天早晨到船上又欲陰轉晴。江面上水汽欲滴,峰林間云穿霧繞,卻又日光漸亮晴空可期,真是一派煙雨漓江好風光。
下午的活動是十里畫廊騎行和遇龍河畔游覽了。
沿321國道騎行,路過蝴蝶泉景區門口,還有圖騰古道、金水泉地下河溶洞等等,都一帶而過沒有進去。到遇龍河景區路口右拐進到了遇龍河邊。
遇龍河有小漓江之稱,離陽朔西街有半小時車程。古稱“安樂水”。傳說很久以前,東海有條龍,巡游至此,見這如此勝境,覺得東海黯然失色,便潛藏下來不走了,這條龍晚上浮處水面貪婪地觀賞美好地風光,后來忍不住有時白天也偷著出來,河邊許多村民都曾見過。于是“安樂水”遂改名為“遇龍河”。遇龍河景區包括沿河兩岸的帶狀景致。遇龍河發源于臨桂縣,全長42.5公里,其中以遇龍橋到青厄渡這一段風景最佳。主要景點有:犀牛塘、水厄風光、五指山、朝陽寨、仙桂橋、遇龍橋、歸義古城遺址、漢墓群、東暈巖、八仙過海等近20處。
據說尼克松小道就在月亮山這一帶,但也顧不得去尋,一路輕松愜意的騎行,讓心情放飛無羈,就是此行無價收獲。
騎行之后去銀子巖溶洞參觀。銀子巖位于桂林市荔浦縣馬嶺鎮荔桂公路東側,距世界旅游明珠桂林市中心85公里,距中陽朔縣界3公里,貫穿十二座山峰,以“雄、奇、幽、美”著稱。洞內幽幽森森、迂回曲折,匯集了不同地質年代發育生長的鐘乳石,閃閃發光,像銀子似鉆石、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在燈光的照射下,宛如夜空的銀河傾斜而下,被巖溶專家譽為“世界溶洞奇觀”。
參觀侗族村寨:荔浦縣馬嶺鼓寨。這是2015年引進建設的旅游項目,位于馬嶺鎮同善村潘廠屯國道321線旁,毗鄰銀子巖和銀龍古寨,該項目與銀子巖的自然景觀和銀龍古寨的人文古跡以及鄉村生態農業旅游串連起來,致力打造一個淳樸自然的原生態侗族古村落景區,建設規劃面積200畝,一期開發面積45畝,建設投資約7000萬元。
侗族的吊腳樓,據解說這個寨子是從二百多公里的山里整體遷建的,目前尚未全部遷完。一個侗族女子引領著我們到屋子里,然后講侗族風俗、女娶男嫁的母系社會結構,以及銀飾、銀器在他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等等。
這就結束了在陽朔的行程,乘車趕回桂林市住回原先那酒店。
3月28號早晨,從桂林東西巷穿過,來到這靖江王府,又稱王城。它坐落于漓江西岸,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謙的藩王府,南北長556米,東西寬355米,占地面積19.78萬平方米。靖江王城外圍有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墻,由于靖江王城地處桂林市城市中心地區,因而有“閱盡王城知桂林”之說。
宋代時這里是鐵牛寺,元代改為大國寺,后又稱萬壽殿。明太祖朱元璋封其重孫朱守謙為靖江王,此處是藩邸。朱守謙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開始建府,歷時20年才完工。桂林王城先后經歷了14位靖江王,后來被清定南王孔有德所占而成為定南王府。清順治九年,農民軍李定國攻克桂林后,孔有德縱火自焚,使有250多年的王城化為焦土。王城之內的明代舊物,有承運殿前的明代石道,承運殿的雕欄、臺基、石欄和云階玉陛等供人游覽。宋高宗趙構、元順帝妥歡孛兒只斤鐵木爾登基之前,曾在獨秀峰下居住,所以王城又被認為是潛龍之地。
日月雙塔地處桂林市中心區,坐落在桂林城的中軸線上,與“象山水月”相鄰。象山是桂林的城徽,而雙塔則是新桂林的標識。日月雙塔是兩江四湖環城水系中最著名的旅游景點,因為與桂海碑林中的宋代雕刻日月神菩薩隔河相對,又因為雙塔高聳入云,直指日月,故名日塔、月塔。兩座塔均為樓閣式山水塔。日塔、月塔與象山上的普賢塔、塔山上的壽佛塔,相互呼應,相互映襯,有“四塔同美”之說。桂林日月雙塔號稱世界第一銅塔,是桂林旅游的一個絕美夜景觀賞地。其中日塔高41米共九層,通體均為純銅裝飾,耗用銅材350噸,金碧輝煌,并有電梯供游客觀光乘坐。銅塔所有構件如塔什、瓦面、翹角、斗拱、雀替、門窗、柱梁、天面、地面完全由銅壁畫裝飾,整座銅塔創下了三項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銅塔,世界上最高的銅質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 月塔高35米共七層,為琉璃塔。每層的雕花彩繪門窗寓意不同的主題,富含中國傳統韻味,通過水下18米長的水族館與日塔連接,其地宮之中有桂林明代青花梅瓶大型壁畫。杉湖日月雙塔已成為觀賞桂林城市精華美景的勝地。
兩江四湖是指由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和木龍湖所構成的桂林環城水系,是桂林城市中心最優美的環城風景帶。其環城水系全長7.33公里,水面面積38.59萬平方米。與威尼斯媲美的環城水系。我們就從日月雙塔下進入景區,乘坐這艘游艇,在雨中游覽了“一江四湖”,就是說只游了漓江段,然后從象鼻山公園2號門進3號門出,去好吃街吃午餐。
桂林城徽象鼻山,讓我們從不同角度多看看這頭千古名象
象鼻山對面的“愛情島”是1983年漓江清淤時所堆積的淤泥形成的,據說當年島上茅草叢生,遮人避物的,因此常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地方,故人們忘記了它原先叫三星島,改稱它為“愛情島”。
當年這里被稱為愛情島是因為那年代除此沒什么地方可做些隱蔽點兒的事情,如今的愛情島已經建成漂亮的地方,吸引情侶們來約會、游人們來踩青。
28號上午好吃街用完午餐此次桂林旅游就畫上句號。下午就是跟導游去東盟泰國城例行購物環節了。29號中午飯后就乘火車返回呼和浩特。
短短三天,對桂林、桂林人印象還是挺深的。據導游介紹桂林人很“開放”,雖然收入不高但消費意識超前,包容接受性也強。他說桂林74年就開始大興旅游,七十年代幾乎都是是歐美游客,八十年代是日本游客蜂擁,九十年代臺灣人多,兩千年后國內游客越來越多起來。他講桂林人提起來比較感謝四個人:一是周恩來總理,是他60年到桂林視察就提出桂林要建成旅游城,不要搞工業,于是當年就把許多工業項目搬遷到柳州,保護了桂林旅游的山水自然環境;二是尼克松,中美建交后尼克松76年訪問桂林,隨行記者把桂林美景傳遍世界,引來大批各國游客,以至于當時翻譯導游緊缺,急從國內各地引調會外語的導游人才,至今桂林城定居著許多西安人多是那時侯來工作的;三是98年克林頓訪問桂林后,曾就桂林城市建設說‘’像個美女卻穿了件破衣裳‘’,由此引發了一輪城市改造建設的高潮,使桂林城市面貌有很大改善;四是胡錦濤執政期間到桂林提出百姓靠旅游吃飯、政府靠東盟貿易發展經濟的思路,使桂林城市經濟發展又有了新起色。
桂林的特色飯菜主要是米粉和啤酒魚,在這三天里吃了幾次不同檔次的米粉,搞得一提起米粉立馬沒食欲了。臨走那天在超市買了兩袋方便面一樣包裝的螺螄粉帶回來,吃了一下覺得比起方便面來好吃太多了。不過一袋十幾塊錢這價格也比方便面貴多了。桂林特產還有鐵木砧板,百十塊錢,挺好,就是太沉不好帶。再就是被稱作“桂林老三樣”的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醬,酒和豆腐乳就不用說了都嘗過,不嘗也大概知道,這辣椒醬是真特別,大街上經常能看到現場搗制的,就是紅紅的鮮辣椒和白白的大蒜瓣放在一起用錘子搗制而成。沒敢嘗,想那味一定夠辣夠燒心!
噢對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出處查到了:800年前南宋人王正功在靖江王府獨秀峰讀書巖上,留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 的摩崖石刻,“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千古名句就是從這里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