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是我第一次以共讀一本書的形式讀完的一本非常好的書。我生平讀過的書不多,也一直很遺憾自己過往沒有能夠沉下心來好好讀書,所幸在我不惑之年,我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和意義,并且能邊讀邊和群友們一同分享、交流和體會,再結合自己生活中的案例,去更深入的練習和時間,這無疑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
因為用心讀了,所以體會特別深刻,現在再把閱讀過程中的心得記錄下來,分享出去,這無疑又是一次很好的鞏固
非暴力溝通簡介
非暴力溝通的核心:
? ? ? ? 1. 說出感受,而不是說出評判
? ? ? ? 2. 尋找需求,而不是發泄情緒
? ? ? ? 3. 說出原因
? ? ? ? 4. 提出清晰明確的要求
什么是造成暴力溝通的因素
? ? ? ? 1. 道德評判
? ? ? ? 2. 進行比較
? ? ? ? 3. 回避責任/把不得不轉化為我選擇
? ? ? ? 4. 威脅
非暴力溝通四大基本要素:
? ? ? ? 1. 觀察/區分事實還是觀點 /名言: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 ? ? ? 2. 要體會和表達感受/43頁表達感受的詞匯
? ? ? ? 3. 找到感受的根源,也就是需求/責備自己,責怪他人,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 ? ? 4. 請求幫助 /說出具體的要求,并全身心地傾聽
? ? ? ? ? ? ? ? 表達感激,感恩
? ? ? ? ? ? ? ? 對方做了什么
? ? ? ? ? ? ? ? 我們哪些需求得到滿足
? ? ? ? ? ? ? ? 我們的心情怎么樣
書中精彩摘要
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人性是相通的——雖然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或許不同,但作為人卻有著共同的感受和需要--當我們覺得每個人都跟自己一樣的,都是相通的,就生出許多同理心,能理解別人的感受和需要,能聽到別人的聲音,也會有能力把我有的給出去
語言是窗戶(否則,它們是墻)
聽了你的話,我仿佛受了審判,
無比委屈,又無從分辯,
在離開前,我想問,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嗎?
在自我辯護前,
在帶著痛苦或恐懼質問前,
在我用言語筑起心靈之墻前,
告訴我,我聽明白了嗎?
語言是窗戶,或者是墻,
它們審判我們,或者讓我們自由。
在我說與聽的時候,
請讓愛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話要說,
那些話對我如此重要,
如果言語無法傳達我的心聲,
請你幫我獲得自由好嗎?
如果你以為我想羞辱你,
如果你認定我不在乎你,
請透過我的言語,
傾聽我們共有的情感。
——魯思·貝本梅爾(Ruth Bebermeyer)
[詩歌]我從未見過懶惰的
我從未見過懶惰的人;
我見過
有個人有時在下午睡覺,
在雨天不出門,
但他不是個懶惰的人。
請在我胡言亂語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懶惰的人,還是
他的行為被我們稱為“懶惰”?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
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請在你說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還是,
他懂的事情與你不一樣?
我使勁看了又看
但從未看到廚師;
我看到有個人把食物
調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著炒菜的爐子——
我看到這些但沒有看到廚師。
告訴我,當你看的時候,
你看到的是廚師,還是有個人
做的事情被我們稱為烹飪?
我們說有的人懶惰
另一些人說他們與世無爭,
我們說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說他學習方法有區別。
因此,我得出結論,
如果不把事實
和意見混為一談,
我們將不再困惑。
因為你可能無所謂,我也想說:
這只是我的意見。
——魯思·貝本梅爾
十五天打開作業
《非暴力溝通》第一天共讀打卡作業
【DAY1】
【共讀章節】P1-23,序言、第一、第二章
【打卡作業】
思考如何才能在溝通中更好地去觀察和感受別人和自己?
不再條件反射式的反應,保持傾聽的習慣,即便聽到讓自己感到生氣甚至憤怒的言語,也努力保持冷靜,去辨別對方的訴求,有時這個過程需要反復確認
在表達自己前,停一停,哪怕幾秒鐘,有意識地提醒自己, 運用四要素原則,誠實地表達自己,更多得是去描述事實,而非評判
請列舉你生活中,發生的道德評判、進行比較、回避責任、強人所難的例子,越具體越好,也可以列舉對話。
非暴力溝通不僅可以對人,也可以對己。在工作不順心時,遇到新的課題,新的知識內容需要學習,有時候往往對自己過于嚴苛,覺得自我學習能力不足,甚至責備自己,給自己過高的要求又達不到時,讓自己的信心不足
我們在社區為孩子們申請了一塊練習毛筆字的場地,每周六下午固定2小時,由外請的老師進行指導。這事之前和社區科長打過招呼,并同意讓我們練習。國慶節那次練習時,社區主任突然出現,言辭激烈,質問我們在此搞活動是征得誰的同意,有沒有經營性行為。當時我們家長很多人就立馬覺得這位主任素質太差,居然當著孩子們還老師的面嘈嘈嚷嚷,像潑婦罵街似的,覺得她這個人太不友善,甚至背后罵她像個潑婦,她這種人也就那樣了,沒有一點愛心。
進行比較經常出現在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的情形,考試考得不好時,經常會問其他小朋友考得怎么樣?孩子不用心學習時,也經常會說某某某小朋友看書很多,所以作文寫得好,經常收到老師的表揚。
強人所難特別體現在未孩子報了過多的興趣班/補習班,覺得孩子不能落后于人,雖然也會象征性得征求孩子的意見,但她屬于“乖孩子”類型,也習慣于我們給她安排事情了,即便自己很不愿意,也會盡量做到讓我們父母滿意。但這樣的學習效果往往不好,甚至在學習效果不理想時,責怪孩子為什么這么簡單的內容,反復了這么多遍還是不會呢,你有沒有在動腦子思考啊......
如果可以,請把第七頁的《語言是窗戶》朗讀五遍。
已讀5遍
【DAY2】P26-36,第三章
【打卡作業】
1.早晚把第27-29頁的詩歌各朗讀5遍吧,感受觀察和評論的區別。
如果可以的話,請在未來的幾天每天都朗讀一遍吧。
那么今天的作業,在小目標打卡的時候,需要附上你的朗讀語音。
2.自行完成,第34頁練習一的觀察和評論作業(無需作為打卡內容)。
3.列舉你說的五個評論的句子,并且把它轉化成觀察的語句
a.評論:你每次起床不夠早而且不夠迅速啊,你看我都叫你好多次了,你總是還要再瞇一會。(對女兒)
觀察:這個禮拜你起床的時間都在6:30以后,每當我叫醒你以后,你基本都要花20分鐘時間下床
b.評論:說過好多次了,老年人要吃得清單點,可你們總是聽不進去,今天的菜又燒得太咸了(對爸媽)
觀察:今天的菜嘗起來有點咸,我有點擔心吃得太咸的,日積月累,對身體不好
c.評論:我覺得你對我有偏見(對老婆)
觀察:同樣一件事情,比如今天早上我忘記你交待我辦的事情了,你對別人不會發火,對我會覺得很生氣
d.評論:我們給還在報的興趣班太多了,這樣她自己可以安排的時間幾乎沒有了(對老婆)
觀察:我們現在已經報了4門興趣班,我算了一下,她只有周四晚上和周日上午可以自己安排時間
e.評論:我覺得要做好現在的工作可能性太小了(對自己)
觀察:最近面臨工作的轉型,需要學習和提升的內容很多,有英語,專業技能,加上項目的周期只有三個月,完成的難度肯定會比以前的項目大,希望自己能調整好節奏,把握重點,度過非常時期。
【DAY3】P36-45,第四章
1.完成第44頁練習二表達感受的作業(無需作為打卡內容)。
已完成
2.用書中所列的表達感受的詞匯表記錄你生活中相對應的對話。
a.今天你6點之前就完成了家庭作業,我很高興
b.晚上的菜數量很多,品種搭配也很合理,顏色看了讓人很有食欲,我吃得很滿足
c.和你的溝通時,我的意思有時會被你誤解,我很沮喪
d.昨天晚上你的話,我一夜沒睡好,今天感到昏昏欲睡
e.孩子這次考試的扣分點還是在一些簡單計算因粗心而算錯,這樣的口分,讓我覺得很擔心
3.在小目標打卡的時候,需要附上第36頁《面具》詩歌的朗讀語音。
【DAY4】P47-62,第五章
1.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
回想一下,我們最近一個星期,聽到不中聽的話,自己的感受是如何的?
對照書本,我們聽了不中聽的話,進行了哪種選擇?
聽到不中聽的話:當對孩子的教育意見相左是,我會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之后因為這個原因,生活中有其他問題不同意見時,她也總會會冒出一句:你總是和我作對(來自老婆)
我的選擇:不再像以前沖口而出,直接來一句我怎么和你作對了,而是試著去了解她為什么這么說,我聽到這樣的話是什么心情,對方這句話背后的需求,詢問清楚具體意見相左的地方。
2.批評往往暗含著期待。在最近一個星期里,我們使用了哪些批評的語言?我們真正的期待是什么?
使用批評的語言有:
a.你看這么簡單的題又算錯了,這樣太讓我失望了把。我們的真正期待是希望孩子能認真,仔細做人做事
b.我的話你們總是聽不進去,
3.個人成長的三個階段,你處于哪一個階段?聊一聊你的感受。
三階段:一情感的奴隸,二面目可憎,三生活的主人
感覺目前自己正在走向三階段的路上.
從年初開始我參加了親子溝通的培訓課程開始,我意識到溝通的重要性,無論是和孩子溝通還是和妻子,父母,哪個沒溝通好,都會給整個家庭帶來非常多的內耗,而這種內耗勢必讓自己和家人的情緒不在一種好的狀態。
當前些年我還在第一階段時,我的情緒經常會受到工作,和家人溝通不暢的影響。很多時候感覺自己的責任重大,努力工作,創造財富,但很多時候卻沒有得到大家的關心和理解,為什么自己都這么做了,你們還有這么多抱怨?特別是工作忙,轉型的階段,尤其如此,不懂得怎么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有的時候很自然地會進入到第二階段,也就是,好吧,既然溝通那么難,那你們有什么事,我也不想管太多,我就管自己,夾著尾巴做人,做好自己的事情,你們愛怎么樣就怎么樣,本來不善言辭的自己,再添一副苦瓜臉,想想這樣的自己,誰還愿意多看一眼?幸運地是,在去年開始,我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貴人,她帶領我們誦讀經典,學習傳統文,讓我打開了另一扇窗。我覺得首先要認識自己,感知自己,我們很多時候往往都在外界和內界中,很少在中界,所以很多時候往往無法覺察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自己的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要做自己真正的主人,就要從認識自己開始,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給自己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并腳踏實地得去踐行,并在這個過程中能幫助到更多的人。把早睡早起,運動,堅持做一件事,養成好習慣,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4.完成練習三的作業,需要和感受的關系。(不做打卡要求)
已完成
【DAY5】P63-83,第六章
1.想想我們日常是如何對別人提出具體要求的,跟書中提到的方法區別在哪里?
我們提出的要求有時候比較模糊,沒有提出非常具體的需求,有時候只指出不要怎么樣,而沒有說要什么,希望怎么樣。
2.“我們在說話時,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的看法是如何的?
是的,非常贊同。特別對于熟悉的人,如另一半,因為常年的溝通習慣,很多時候自己都不明白自己要什么,還想著能讓對方明白你是什么意思,那真的很難!
3.完成練習四,思考一下,提出請求的方式對你以前的習慣差別在哪里?
差別在于提出請求時說得不清晰,要求不明確,有時讓對方感覺你在挑刺或者在埋怨對方
4.你有沒有請求反饋的習慣?如果沒有,你如何改變?
還沒特別養成,特別在夫妻溝通中,做得不夠好!準備通過這樣的學習,掌握溝通的四要素,在平時的生活中多運用,多練習,提升自己。
5.把五天共讀想到的問題列一下吧,我們匯總后周末選出一些好的問題大家一起討論。
溝通中如何更好準確及時地把握好四要素,感覺自己的反應可能沒這么快,這樣用起來就比較生硬
【DAY6】
今天和明天不讀書,我們一起解決讀書中碰到的現實問題。這些問題都是伙伴們提出來的,我們一起用學到的知識討論解決問題。你不一定要為所有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你認為自己最有見解的就給出自己的意見。你的角度可能更加能詮釋解決提問者的疑惑。
【討論問題】(任意選答,但請保留原問題序號)
1.請求被無視怎么破?
不要急于得到好的結果,很多時候并不是所有請求都能得到滿足的。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只要你認為是對的,那么想想自己請求的方式對不對,有沒有說清楚你的需求,找合適的機會再做溝通。
2.非暴力溝通的方式非常好,但想要改變好像有些難,如何更好地去運用?
是的,任何固有的模式,改變起來都是非常難,甚至痛苦的,很多是我們這么多年積累下來的習慣,需要通過學習和反復的練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有一個好的開始,然后有意識的去做,復盤自己的言行,也能起到總結和改進的效果。
3.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如何靈活把握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如:想要了解一個大齡青年為什么一直沒有成家(針對好朋友、針對親兄弟)如何詢問才能讓他們愿意真實的敞開心扉說出心里的想法呢?
4.提出請求時會帶著很多期待,當對方不能接受,如何化解情緒?感覺僅僅去體會對方的需要和感受還不夠
嘗試找到對方不能接受的原因,他可能的需求是什么,多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換位思考,理解他的需求是什么。
5.這樣帶著問題來閱讀每個章節都感覺受益良多,還有什么方法能更好的改變自己原來的溝通方式?
記錄生活中的片段和情節,運用書中提到的方法,通過不斷的練習,然后遇到具體問題也可以在群里作為案例來分享,請更多人幫忙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DAY7】
從伙伴們打卡和反饋的情況,最核心的是如何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書中的內容。說到底還是落地問題。
今天大家繼續討論一下我們如何更好地運用書中知識吧,可以以自己的想法和案例具體分析。這個問題理不清,后續的理論再學習的話,效果也會受影響。
1.把溝通的四要素和核心記錄在自己隨時可以查看到的地方,比如手機的筆記中,隨時翻看和回顧,鞏固理論
溝通中的四個基本要素
觀察
感受
需求
請求
非暴力溝通的核心:
說出感受,而不是說出評判
尋找需求,而不是發泄情緒
說出原因
提出清晰明確的要求
2.通過練習,練習,再練習
記錄生活中的片段和情節,回顧當時是怎么溝通的,哪些環節有改進的空間,對自己原來固化的溝通模式常反思檢視。
可以通過對內溝通,自己和自己溝通,想溝通時隨時溝通,反復練習
為自己制定練習計劃,分階段練習,并記錄溝通內容,便于反思
把經典常用的模式記錄并背下來,刻意練習并運用。我觀察到......我感覺......是因為.....我請求......
3.以往和女兒的溝通中,更多的是通過講大道理,以權威型的溝通方式進行,比如女兒問,今天我可以先玩會再寫作業嗎?一般我不太會去觀察她話背后的情況和她的需求,比如是不是很累啊,作業是不是很好,或者她已經有什么好的安排了。而是直接開始講道理,你得要事優先啊,先完成重要的事,時間就被浪費掉了,不然留到最后又非常趕等等......和孩子的溝通中,我經常會犯的錯誤有建議,忠告,解釋,說教,指揮,命令,這樣往往容易造成孩子的責任心下降,沒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依賴性強。這些都是今后要特別注意的點,準備以和孩子的溝通為專題,慢慢練習,定期回顧
【DAY8】P85-103,第七章
1.分析一下妨礙自己全身心傾聽的最大障礙和習慣是什么?
最大的障礙和習慣是沒有用心去關注對方真正的觀察,感受,需求和請求,總是急于給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表明自己的態度和感受。
2.思考一下我們日常是如何給予別人反饋的?與書中提出的方法差別在哪里?
直接表達我們自己的感受和意見居多,很少去理解對方的感受和需求
3.當我們處于痛苦、生氣、沒有耐心的時候,我們是如何給予別人反饋的?是什么控制了你?如何改變?
有時會完全被自己的情緒控制,說不好聽的話,甚至傷害到對方,感覺自己的痛苦是別人的不理解不支持造成的。
有時也會選擇一個人呆一會,冷靜一下,平靜情緒
有時候我們往往忽略自己的感受和真實需要是什么?我們可以試著去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大聲告訴別人我的需要是什么
4.完成練習五,傾聽他人并給予反饋。
已完成
【DAY9】P105-114,第八章
1.我們最不愿意示弱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擔心失去控制想顯得強硬的時候?!銓@句話的理解是怎樣的?有無具體的案例?
是的,這點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尤為明顯。作為父母,總是扮演那個強的角色,哪怕有時候孩子的需求是合理的,也會因為擔心失去掌控而顯得強硬。覺得孩子聽父母的是天經地義的事。其實,適當的示弱,比如,讓孩子當當小老師,主動引導孩子給孩子創造讓她強的環境,孩子會有更好的表現。
2.請通過朗讀下面的句子,有感受的可以記錄下自己的理解:
(1)當別人說不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認為他們是在拒絕我們,有時我們甚至還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然而,如果我們能夠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們也許就會發現是什么使他們無法答應我們的請求。
是的,人的第一反應有時真的如此,多年的習慣,總是會有這么自然的反應,因為人們往往習慣性的喜歡聽好話。然而,所謂溝通,不僅僅只有自我,有時候更需要關注對方的感受和需要。
(2)有的時候,談話的氣氛很沉悶。我們體會不到說話的人有怎樣的感覺和需要,也不知道他對我們有什么期待。這樣的談話是很累人的。他只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而無法幫助我們與他人加深聯系。這種局面的出現往往是因為說話的人并不清楚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請求。
怎么做才可以扭轉這種局面,使談話生動有趣呢?我的建議是,盡快提醒說話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等得越久,也就越難做到這一點。我們這樣做并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是請求他人體會自身的狀態。
雞同鴨講,不在一個頻率時,真的會浪費時間,善意的提醒是必要的,雖然有時真的很難做到,但記得這是在幫助他人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讓溝通更加順暢,所以時機合適時就要出手。
(3)有的時候,我們說了心里話,很想知道對方的反應,卻發現對方一句話也不說。這時,我們也許會很不安,容易把事情往壞處想。在別人保持沉默時,我們一般會覺得有些別扭,而很難靜下心來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需要。
是的,人往往容易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尤其當得不到積極反饋時,總覺得自己是不是哪里沒做好。要記得對方也是有感情的人,他也有他的感覺和需要,你要做的是持續地保持關注,直到你真的能體會到對方的感受和需要,你的傾聽能力就真正提升了。
【DAY10】P121-131,第九章
1.當我們表現不完美的時候,你是如何對待自己的?羞愧?內疚?自責?哪一些案例令你印象深刻?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表現都并非那么完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們扮演者各個角色,承擔著各種責任和義務,以前在表現不完美時,總是過于自責和內疚。比如在孩子的教育上,覺得真正把她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來對待時,已經相對算晚了,會自責自己的認知和成熟比較晚,自我學習和提升不夠,錯過了孩子的一些黃金時間,比如,英語的學習,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各類兒歌,韻律詩,歌曲等磨耳朵,這樣效果會好很多。
2.用“我選擇做……是因為我想要……”來描述你近期你的抗拒做的煩惱吧,覺察自己能描述出來的需求。
我選擇每一周早上為家人做三次早飯,是因為我想要家人能夠享受好好吃早飯的味道,補充好一天工作和學習的營養和能量。我覺得這樣做很值得,也會讓我們的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更融洽。
因為我有早起的習慣,我也特別珍惜早上的時間,一般五點多起床,洗漱完畢,我出門跑步鍛煉了。另外早上我給自己還安排了英語的學習,希望能去單位之前吃掉幾只青蛙。所以,一般早上也不是很愿意把時間花在早餐的準備上。最近孩子正在發育階段,我意識到能讓她早睡早起,起來后能和我適當運動運動,再一起讀會書,吃一頓豐盛的早餐,那一定是非常不錯的感覺,而不是像前兩年每天早上都像打仗忙亂。
3.你如何理解“愛惜自己的關鍵之一是同時包容那兩個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對過去的某種行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種行為的我”。
包容是為了讓自己不要活在內疚,自責,后悔中,而是培育對自己的愛。就算讓你重新再來一次,再活一次,你同樣也會留下遺憾的,生活就是這樣,你不可能做到完美,能做的是在當下,覺察自己,感知自己,哪些是我值得和喜歡做的。
【DAY11】P133-151,第十章
摘要:
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是:(1)停下來,除了呼吸,什么都別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們生氣了;(3)體會自己的需要;(4)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有時,在第3步和第4步之間,我們需要先傾聽他人。
1.“充分表達憤怒的第一步是我們不再歸咎于他人,如果我們認為他讓我很生氣,那么我們難免就會指責他人,然而事實情況是我們心情并不取決于他人的行為”。我們絕大部分人都認為憤怒是外在的造成的,你的看法呢?
是的,可能大部分人的本能反應都如此,誰生氣就是誰有問題,就是誰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孩子某次考試考得不好,作為家長,很生氣,批評孩子為什么平時不好好學習,考試成績這么差,結果讓自己覺得很生氣很沒面子,或者擔心孩子將來學業有問題,落后于別人。但仔細想,為什么我們的生氣需要和孩子的成績來掛鉤呢,為什么考試不好我們就要生氣?作為家長,是我們的什么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作為父母,我們僅僅希望孩子讀好書,將來考上好的大學,找到一份好工作嗎?名校畢業的孩子就一定能幸福一輩子嗎?還是我們更希望孩子將來能做自己喜歡的事,能跟著她自己的夢想去走,去努力,那這和某次考試成績考得不好,又有多少毛錢的關系呢?我們為什么要把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一次考試成績掛鉤起來?究其原因,還是我們心中的不定和焦慮,無知的對比,無意識地隨大流,在這個物欲橫流的都市,我們或許把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賺更多的錢,滿足更好的物質生活劃上了等號,而喪失了很多最求快樂和幸福的能力,忘了作為一個,我們內心和精神層面的追求和豐盈,以及自己內心的價值觀,信念和信仰的傳遞,才是對孩子一輩子的東西。
2.最近一次你或者你家人暴怒的案例是如何的?客觀描述和分析一下。假如讓你復盤你會如何做?
最近一次是因為父母對自己的不理解,操心我們小兩口的事,算不上暴怒,但也是有情緒的。我們往往對父母,對自己至親的人,要求或許苛刻了,而實際情況,我們中國人的內斂性,我們不知道怎么去表達,父母也自然不知道我們內心怎么想。每次和父母抱怨過后,總是也很后悔,想到他們漸漸老去,對于曾經親手一把屎一把尿養大的孩子面前,反而要變得小心翼翼的說和做,這是不是也太悲哀了......
孝是人之根本,對于父母,自己的至親,我們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好好溝通,去了解他們的感受和需要,好好和他們說話,或許他們的身體不再硬朗,耳朵不再靈敏,眼睛花了,行動遲鈍了,我們更應該做到耐心,貼心,讓他們的老年生活過得有尊嚴,有意義!
【DAY12】P153-151,第十一章
1.為什么我們使用防衛性的強制力時候,會不自覺地把焦點放在評價別人行為上面呢?比如,我們看到孩子做錯了事情,雖然我們很擔心他很愛他,也會首先批評他。復盤一下近期我們發生的這些案例,當時自己的情緒是如何的?
一方面是多年的習慣使然,另一方面也是自我保護,自我維護。孩子做錯事,往往需要反省的是父母自己。
案例,孩子讓我早點叫她起床,結果我6點叫早,她一直不起來,一直到6:40才起來。當時的情緒是你叫我這么叫你,你卻不起來,還浪費了我的時間,就有點生氣。其實我們只要叫早就可以了,孩子起不起來那是孩子的問題,我們生氣,那就是我們有問題,我們的某種需求沒得到滿足。
2.的確,對孩子體罰、責罵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這個也往往是父母不自律的表現,會對孩子帶來更深層次的影響。你是如何理解的?
是的,這不是根本解決問題的的方法。父母更多地需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才能傳遞好的價值觀,去影響孩子,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2.朗讀打卡:
(1)我們運用強制力是出于防衛的目的而不是為了懲罰對方。
(2)對體罰的恐懼會讓孩子難以體會到父母的愛。
(3)當我們為了回避懲罰去做事情時,我們可能會忽視事情本身的價值,而陷于對失敗的憂慮。
(4)在非暴力溝通中,我們看重每個人選擇生活的自由。與此同時,非暴力溝通還強調我們彼此相互依存,我們的幸福和他人的幸福息息相關。
【DAY13】P163-175,第十二章
1.能否以“當我想到上班的事情時(觀察),我好害怕(感受),因為我要確保孩子能得到很好的照顧(需要)。我想,在上班時,我需要一位好保姆來照顧他們。下班后,我還要確保有時間和精力好好陪伴孩子?!睘槟0澹涯憬诘膬刃臎_突用“觀察、感受、需要,行動”來表達出來。
當孩子們結束書法課程后在社區的院子里追逐嬉戲,并不時地發出“打打殺殺”的聲音(觀察),正在家長課堂的我感到有點擔心和不安(感受),因為我想我們在社區借用學習的場地能夠長久(需要)。我想,我們在社區的活動是文明的,安靜的,不影響社區正常的辦公,我或許要和家長們討論一下這一點,同時,同時我也希望孩子們的天性不要得到抑制,能有其他的方式文明地雜耍。
2.文中提到的社會文化的局限性,應用到我們生活當中主要體現在個人的生活習慣和觀念的局限,我們往往被自己的觀念束縛,以此去給別人評價,阻礙了我們看清別人和自己的需求。談一談你的理解。
是的,多年來勤勞勇敢的中國人,表達思想卻是含蓄的,內斂的,我們往往不太容易傾聽別人和表達自己,對于自己的一些需求,有時甚至羞于說出口,怕別人認為是消極的,自私的,面子上過不去。父母對我們的教育也是那種說教式的灌輸,我們作為子女也很好的繼承者這種所謂的“孝順”,使得一些天性的東西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被磨滅。我們能夠認清和認識這一點,其實再結合機遇我們強大的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非暴力溝通,那勢必對自身的修行,對國民的整體素質,會是一個很大的提升
朗讀打卡:
1.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傾聽和表達自己的需要并不容易。一般來說,我們的文化傾向于把個人需要看作是消極的、具有破壞性的。如果一個人公開表達自己的需要,就很可能被看作是自私的。
通過鼓勵我們區分觀察和評論,認識情感的根源在于個人的需要和想法,并以建設性的語言提出明確的請求,非暴力溝通幫助我們認識社會文化對個體的消極影響,一旦認識到社會文化的局限性,我們就可能突破它的束縛,至少我們已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2.如果以苛刻的態度對人對己,我們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過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不再試圖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們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心就會逐漸變得平和。
【DAY14】P177-185,第十三章
1.通常我們的感激大多限于“謝謝”這個詞,如果把感激具體化,別人的感受肯定不同。嘗試一下我們用非暴力溝通表達感激的三個完整的部分,去表達我們對別人為我們所做的事情的感激。
若敏老師,最近一年,跟著你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學習親子溝通,在你的影響和帶動下,我的生活和心態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每當我有困惑時,你總是能傾聽并給我力量。我非常地感動和欣喜,這正是我想最求的生活節奏,我感覺是你幫我重塑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標,以及正確的價值觀,感謝我的生命中遇到您這樣的好老師,感恩有你。
2.別人表達感激的時候,通常我們是如何反應的?
看完非暴力溝通對感激的回應,你覺得如何接受別人的感激呢?
如果自己覺得確實對對方有很大的幫助,一般也會接受別人的感謝,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特別是來自家人和領導的感謝。
3.把你向別人表達感激的話(三個不同的案例),按照非暴力溝通表達感激的三個要素,通過錄音打卡發出來吧??隙〞胁煌惺堋?/p>
番昱群主,這兩個禮拜,在易效能,在您創建的共讀群,跟大家一起共讀一本書,這樣的閱讀方式,讓我對閱讀燃起了非常大的渴望和信心。在以前我也嘗試閱讀,可每次都堅持不了多久,一年也看不了兩本書,但這次的感覺是如此美妙,我感到非常振奮和欣慰,相信這次一定會讓我對閱讀有新的認識,也必將對我未來的人生產生重要的影響,感謝有你!
親愛的老爸老媽,老婆,孩子,我們這個家,因為有你們的付出,變得特別美好!老爸, 你辛苦一輩子,如今退休了還整天閑不住,每天給我們買菜做飯,老媽,你整天給我們洗洗刷刷,把家打理得干干凈凈,老婆,你給我的工作極大的支持以及生活上的照顧,還有懂事的寶貝,有你,我們家總是充滿了笑聲。因為你們,我感到特別安心,可以專心于自己喜歡的事業,時你們給予我努力為我們這個家創造更好的條件的動力和信心,真的非常滿足和幸福,相信我們的明天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