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 ·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燭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花重錦官城”是我記憶里對成都最美好的詩詞描寫。
可以想見在千年前的盛唐,老杜一夜枕上聽雨,醒轉來時看見那一城芙蓉花在錦官城每片青瓦每爿白墻的縫隙中流光溢彩嬌艷欲滴。
那種明媚的美麗,穿越千年猶然使人心驚。
天凈沙 · 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
闌干樓閣簾櫳,
楊柳秋千院中,
啼鶯舞燕,
小橋流水飛紅。
白樸用《天凈沙》的詞牌,寫過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天凈沙這個詞牌很妙,體裁非常短小,可高妙的詞人往往總能用25個字來表達自己的萬千心緒。這也恰恰是古詩文“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魅力。
真正流芳千古的感情從來無需贅言,就如同那句“杏花春雨江南”,當你讀出這6個字,眼前已然是旖旎動人的江南春色。
定風波 · 三月七日 ·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筆下的春色是冷冷清清的,同樣是春雨,杜甫是喜雨,東坡是微冷。
因為一句“載酒時作凌云游”,對于東坡的喜愛也就帶著一點故土情懷。
對于他的筆觸我還沒有足夠的功力評說,王國維說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東坡詞中天寬地闊,那種境界后世很難有人能與之比肩。
憶江南(三首)·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復相逢!
好像很多人都只讀過“能不憶江南?”可當你第一次透過薄薄的紙頁,跟著白居易看完這江南的山月潮水再和著絲竹飲下清茶,再一想何日更重游?簡直難過得要掉下淚來!
郡亭枕上看潮頭,那潮頭的浪花仿佛就冰涼地濺在你案上。吳娃裊裊娜娜的身影,伴隨著清脆的樂聲,被空曠的歷時時空振蕩地愈發蕩氣回腸。
虞美人 · 李煜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
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
王國維說李煜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這是為人君所短之處,卻是為詞人所長之處。實乃國家不幸詩家幸。
五代的詞到李煜這里才有了境界,亡國之音哀以思。那東流的一江春水,美麗又哀愁。
晏幾道自然是不如李煜的境界,可每每讀到那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總是想到李煜的身影。他自己也曾說“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他說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那種滋味,不曾有過他那般經歷的人又如何能懂?孤獨無人可訴,訴盡無人能懂。
最不忍讀他的浪淘沙,“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如果命運由得他做主,萬不會生在帝王家。
望江南 · 超然臺作 ·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好多人因為“豪放派”的標簽,誤以為東坡詞都是“千騎卷平崗”“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其實詞的豪放不僅是用“千、百、萬”這樣的數字詞造出景物浩大,重要的還是“境界”這一味。
你看他筆下,春水只“半”壕,花也只“一”城,可這點點卻讓人仿佛可以聞到的雨后清香漲滿頭腦。一場煙雨,又“暗”了千家。一闋雋永的好詞,真的是每一個字眼都值得玩味。
讀完李煜再讀蘇軾的“休對故人思故國”覺得十分有意思,李煜若不是背負著末代后主的聲名負累,也該是有“詩酒趁年華”的人生吧。
臨安春雨初霽 ·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初讀這首詞的人如何也不會想到這樣的字句出自“鐵馬冰河入夢來”的陸放翁吧。
閣樓上聽了一夜淅瀝瀝的春雨,清晨起來小巷子中有人叫賣杏花。
打開紙面信手寫寫畫畫,天氣明媚的日子里煮水品茶。
這樣的情懷讓我想起周作人說“瓦屋紙窗下,清泉綠茶,與二三好友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敵得過十年塵夢。”千年萬年,那種細細的情懷總是一致的。
中國古代的詩人是矛盾的,他們滿腹經綸可以為治國良相,但又覺得京都那污濁的塵土會弄臟自己潔白的衣衫。
太多好詞,不定期更新這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