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
該篇為《史記》七十列傳最后一篇,亦是《史記》全書最后一篇。
所謂“自序”,一是自道身世與撰述緣由,一是敘說《史記》全書梗概。
家族史
上古:重黎氏的后代?!八抉R氏世典周史。”
春秋戰國:出奔晉國,后移居少梁。司馬遷即出生于少梁。
秦漢以來:司馬氏聲名與地位不如以前。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
“愍學者之不達其意而師悖”。
司馬談的立足點在道家。《史記正義》對“師?!钡慕忉屖?strong>“各習師書,惑于所見”。
陰陽家:重視禍福災祥而頗多忌諱;但發現了春夏秋冬四時運轉的基本規律。
墨家:過度節儉,以致尊卑不分;但重視農業、節約。
“去健羨,絀聰明,釋此而任術?!?/p>
在揭示道家的諸多優點時,司馬談常常拿儒家作比較。西漢前期流行黃老思想,而此時能與之抗衡,并已漸露鋒芒的便是漢代的儒家之學。
司馬遷的經歷
司馬年出生之年有王國維的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和李長之的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兩說。
司馬遷十歲學古文,老師即大名鼎鼎的西漢經學家孔安國。二十歲壯游全國。步入仕途,成為了武帝身邊的“郎中”。
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馬談托遺命,司馬遷承遺志。
“獲麟”是指傳為孔子刪次的編年體魯國史書《春秋》的下限,在魯哀公十四年,即前481年。哀公狩獵獲得一頭麒麟,麒麟為仁義之獸,應是圣王出世的征兆,但據說孔子認為當時并無賢明君主,視之為反常之象,所以把《春秋》紀事的下限斷在此年此事之際。
太史令的主要職責是主持與天文有關的事務,編撰《史記》卻不是其職務工作。司馬遷主持 修訂的太初歷改秦以來的十月歲首,為正月作歲首。
“述”和“作”出自《論語·述而》的名句“述而不作”。
天汗三年(前98年),司馬遷卷入李陵之禍。次年,受宮刑。
敘錄
十二本紀:《孝武本紀》與《封禪書》如出一轍?!稘h景本紀》其實是后人補寫或補編的。
十表:十表中前九表都各有一篇序,但第十表《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無序。據三國魏人張晏說法,《史記》有十篇佚失,其中就包括《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
八書:一般認為,今本《史記》八書中的《禮書》、《樂書》和《律書》已非司馬遷原作。
三十世家:世家的敘錄中有以“嘉”字起首的特定句式。特以“嘉”字句式表彰某一世家的特異之處,所“嘉”的都是世家大姓中的有德者及其德行。
七十列傳:列傳次序略有混亂。
朱東潤:“····愚意史遷作傳,共分五組,先秦以上一也,秦二也,楚漢之間三夜,高、惠、文、景四也,今上五也。其間段落,略與諸表相當。”
“一家之言”,司馬氏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