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工作的想法,大部分直接來源于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期待和灌輸的思想。我們出生的年代,經濟還不發達,物質也不豐富,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們要找份穩定的工作、能養活自己就好,這種意識一直被植入我們的大腦。后來的學校教育也在強化這一點,教育我們如何去做一份穩定的工作,并培養與此需要的能力。那個時候我們很多同學的夢想是長大后當老師、醫生、進工廠,比如我就特別想當一名老師,當然,一部分原因是在我讀書時碰到兩位特別的老師,后來我為之努力并如愿。我們的視野看到的未來,就是穩定的工作,很難想到除此之外類別的,在這里我不是說穩定的工作有什么不好,只是我認為我們的視野還可以更開闊,看到更多的選擇。
后來,很多認真讀書的孩子,長大后如愿成了老師、醫生、警察,讓父輩欣慰,同輩羨慕。而另外一些同學,他們自然進不了這樣的單位,不得不進入社會,一部分人去打工,一部分人干脆自己創業。多年后的同學聚會,結果反轉,當年創業的同學更被羨慕。
現在我們看到了穩定工作和創業、自由工作帶來的巨大不同,人生的經歷告訴了我們新的名詞: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沒有教給我們的,在社會教育中我們學到了。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部分人,教育沒有給他的,他花錢和時間從教訓中得到了。
我想到在《財務自由之路》中講到的賺錢的五種方式,引用書中的五角星和原文。
1.雇員或者工人(A)
2.自由職業者(F)
3.投資者(I)
4.企業家(U)
5.專家(E)
學校幾乎就是為位于右半部分的領域而準備的。我們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好的職員或者自由職業者。但是我們沒有學習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投資者、企業家或者專家,除了一小部分人在社會的實踐中摸索到了。其次,位于左半部分領域使人賺更多的錢。企業家每月可支配的資金平均是雇員或者工人的5倍。投資者可利用自己的錢利滾利;專家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享有巨大的聲望,他們更容易感到滿足,而其收入也遠遠高于那些不知道自己精通哪方面的人。并不存在哪個“最佳領域”,每個領域都有其優勢,同時也存在弊端。我們處在哪一領域,在哪個領域舉足輕重,就可以由此獲得滿足和可觀的收入。任何地方都需要五角星圖中左右兩邊的領域,在學校我們學到如何成為優秀的雇員或自由職業者。我們為從事警察、醫生、消防員、工程師、會計、廚師、護士、教師等那些創造樂趣并且具有意義的職業而努力,我們的學校為傳承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
重要的是,當我們下意識地對五角星圖中的一個領域進行選擇,不能僅僅因為“大家都是這么做的”,就終生致力于某個對我們來說并非最佳選擇的領域。收益更大的領域在五角星圖的左側,在工業化國家,每個投資者、企業家以及專家背后都存在著至少12名雇員或者自由職業者,未來,他們賺得的是其他人的兩倍并且創造了其他人3倍的價值,這一差距將越來越大!
舍費爾在另一部《財務自由之路》中還講到,如果我們想要財務自由,除了企業家、專家之外,還有另一個領域:某些銷售行業的團隊長,因為他們也有被動收入。
我們沒必要在教訓中去學習,除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我們可以在不斷升級的另外方式中學習并實現自己想要的最大限度的財務自由和價值工作:找已有成果的教練,一定是那個領域最厲害或相當厲害的人,讓他帶領我們;如果沒有條件,去聽他的課程、演講;多讀那些他們寫的書,從中學習。
當然,這一切取決于我們是否想要未來與現在有所不同,并愿意去改變思維和想法。也許有人說:“我沒法改變了!”“我有孩子和家庭要負擔,我沒有這樣的能力和勇氣”!然而重要的是,正如父輩給了我們“穩定工作的期待”,讓我們有了現在的思維模式,將來我們的孩子如何,也正從我們的視野、給予他們的期待和我們自身如何做的開始,眼下正在潛移默化地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