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
日本“經營四圣”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松下幸之助”。 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52歲創辦第二電電(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是日本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都位列世界500強企業。 2010年臨危受命,接掌日航CEO帥印,同時被前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任命為內閣特別顧問。
本書看點:
一、稻盛和夫為什么值得學習:
他是日本經營四圣中唯一健在的一位,其它三位分別是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SONY)和本田宗一郎。
他27歲創辦京瓷,52歲創辦第二電電(KDDI),這兩家公司都成為世界500強,其中京瓷還成為日本市值最高的公司。
他2010年以78歲的高齡,接掌了即將破產的日航,他只用了短短10個月,讓日航扭虧為盈。
最重要的是,他熱愛工作,視人生如修煉,而工作是最好的修煉方式。
二、年輕的稻盛和夫也曾彷徨
23歲之前,稻盛和夫生活的相當艱難。那是日本戰后,先是初中升學失敗,接著患上肺結核,接著拖著孱弱的身體考初中又失敗,同時因為戰亂家屋被燒成廢墟。考大學時也不如意,第一志愿沒考上,只進了一所地方大學的工學部。畢業卻找不到工作,后來經老師推薦,進了制造電瓷瓶的小公司,上班后第一個月得到的答復是“工資請再等等。”和他同時進公司的年輕人都走光了,稻盛也打算報名自衛隊干部候選生學校離開公司。這需要家里人把戶口本復印件寄給他。
但遲遲沒有收到,后來才知道是哥哥很生氣“家里節衣縮食把你送進大學,多虧老師介紹才進了京都的公司,結果你不到半年就忍不住要辭職?真是個忘恩負義的家伙。”
最終,破敗的公司就剩下稻盛一個大學生了。絕望中的稻盛突然清醒了:“要辭職離開公司,總得有一個義正詞嚴的理由吧,只是因為感覺不滿就辭職,那么今后的人生也未必就會一帆風順吧。”
于是,23歲的稻盛和夫做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先埋頭工作!”
不再發牢騷,不再說怪話,開始發自內心并用格斗的氣魄,以積極的態度認真面對自己的工作。
多年以后,他得出一個結論,工作是最好的治病良藥。
三、工作到底是為了什么?
日本和中國一樣,都出現了很多討厭工作的人。每個人都希望早點賺錢,然后趕緊退休。
他們把工作看成“必要之惡”,這種觀念似乎成為了人們的常識。
在沒有暴富之前,為了吃飯,很多人“不得不”工作,每天的工作都是為了盼望假期和突然的獎金。
對于這樣的人,稻盛和夫想問一句:“難道來這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價值嗎?”
稻盛和夫認為,理解工作的意義,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1. 什么才叫認真工作
稻盛和夫的工作任務是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
作為一個只學了一點無機化學的非專業畢業生,稻盛把鍋碗瓢盆都搬進了實驗室。并且訂購了美國最專業的陶瓷雜志,一邊翻譯一邊研究。
這樣幾年下來,不但獲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甚至產生了“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簡直不知如何形容才好”的感覺。
在研發“鎂橄欖石”的時候,最棘手的問題是原材料粉末如何成型。
過去都是用黏土做粘合劑,但是黏土里有大量雜質。稻盛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他被實驗室里某個容器絆了一下,鞋上沾了實驗用的松香樹脂。“誰把松香擱在這個地方?”正當他抱怨著時,一個念頭閃過腦海“就是它!”他用松香替代黏土作為粘合劑,重大的技術難題被突破了。
這看似是“神的啟示”,但實際上“是神看到我那樣拼命工作,那樣苦苦思索,神可憐我,賦予我智慧。我想事情只能這樣解釋。”
【重要領悟】
即使在苦難中,只要拼命工作,就能帶來不可思議的好運。
很多看起來是不幸的經歷,其實是人生的幸事。
2. 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
. 假設你中了彩票,足夠你玩樂一輩子。
你沒有目標,不做工作,每天吃喝玩樂,如果長期持續這種無聊的生活,你不但不會成長,而且會喪失自己人性中那些美好的東西。長此以往,你與家庭、朋友的關系就會惡化,你將找不到人生和工作的意義。
京瓷上市時,稻盛和夫所持有的原始股一股未拋,而發行新股所獲的利潤全部歸公司所有,當時他還不到40歲,但他考慮的是趁上市的機會“從今以后得更加努力地工作”。
人生總是被“貪嗔癡”三毒所控制
要想減少這三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愚直地、認真地、專業地、誠實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
長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的抑制自身的欲望。
3. 讓自己喜歡上自己的工作
一開始稻盛對陶瓷也沒有什么興趣,這和很多年輕人的抱怨差不多。
稻盛告訴自己“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熱愛工作,但至少‘厭惡工作’這種負面情緒必須從心中排除。隨著不斷深入地研究和實驗,“或許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在鉆研這項研究吧”。這樣一想,枯燥的研究也就變得越來越有趣了。
要把“被分配的工作”當成自己的天職,抱有這種心境非常重要。
如果你還不肯拋棄“工作是別人要我做的”這種不恰當的意識,就無法從工作的“苦難”中解脫出來。
戀愛中的人再辛苦也不覺得苦,要學會和工作談戀愛,你的良性循環就開始了。
4. 怎樣才算和工作談戀愛?
稻盛為了一個實驗數據的正確,一下子高興地跳了起來。
一個年輕人教訓他:
“一個男子漢,為了一個數據就這樣蹦蹦跳跳,真是輕薄!”
稻盛立即反駁:
“你說什么?因為小小的成功就能感到喜悅和感動,這樣多好!…… 這種喜悅和感動能給我們的工作注入新的動力。”
兩年后,那個年輕人悄然離開了公司。
稻盛為了研究如何讓“水冷復式水管”整體均勻干燥而不發生裂痕,晚上在爐窯附近躺下,把水管小心翼翼地抱在胸前,整個通宵都慢慢轉動著水管,用這種方法干燥,同時防止水管變形。
稻盛聲稱他能夠聽得出產品的哭泣聲。只要產品稍有瑕疵,他就能立刻感覺到。有一次,他坐在車上突然覺得車有問題,司機檢查很久都沒發現問題。但他堅持聽到了汽車機器的哭泣聲。于是拉到店里檢查,果然是軸承缺了一顆彈子。
5. 怎樣才能愛上自己的工作?
物質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種。
同樣,人也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點火就著的“可燃型”的人;
第二種是點火也燒不起來的“不然型”的人;
第三種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的人。
稻盛認為公司里,“不燃型”的人大可不必留下;“自燃型”的人要勇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永遠工作在“漩渦中心”,也就是公司的關鍵問題解決中。
在稻盛接手日航的第一天,一下飛機,他就對日航的高管說:“從今天起,日航的每一個管理者,必須24小時都思考關于日航的問題,我們才有希望。”
這就是要求所有人成為“自燃型”。
6. 工作要不斷設立高目標
京瓷創業時只有28名員工,但只要一有機會,稻盛就會對員工說:
“我們要成為西京原町第一的企業;
達到西京原町第一以后,就要瞄準中京區第一;
達到中京區第一以后,就要爭取京都第一;
達到京都第一以后,就要爭取日本第一;
再然后,當然就是要達到世界第一。”
你首先要敢于想,如果連想都不敢想,要做到就更不可能了。
只有不斷地堅信,這種愿望就會成為愿力,會成為你的潛意識。機會就會降臨。
三、你向神祈禱了嗎?
京瓷創建不到10年的時候,接到了IBM的一批精密陶瓷產品的訂單。
但對于產品性能要求之高超乎常規。京瓷傾盡全力做的20萬個產品全部被判不合格,退貨。公司里彌漫著失敗的氛圍。一位年輕技術人員在爐前雙肩發抖,流淚哭泣。已經想盡了一切辦法,卻無可奈何。
稻盛突然對這個年輕人說“你向神祈禱了嗎?”當稻盛把這句話連續嘟囔了幾遍后,他終于說“我明白了,讓我從頭開始,再次努力試一試吧!”
最終他們完成了2000萬個合格的優等品。只有在“盡人事”之后,我們才會聽天由命,等候神的幫助。但問題是“你真的盡人事了嗎?”只有在你竭盡全力的時候,神才會愿意向你伸出援手。
所以,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乃是自然的機理。
四、牛比豹子更容易成功
大量的經營者都看重“聰明伶俐”“才華橫溢”的人才,公司里也會有一些“笨人”,反應遲鈍,理解事情緩慢,可取之處只有忠厚老實。
稻盛認為那些“聰明人”大多會覺得自己大材小用,很快會辭職離去。而那些“笨人”會因為不斷堅持,刻苦勤奮而留在公司里成為中堅力量。
這就好像豹子和牛,豹子的速度很快,但創業比拼的是牛最擅長的耐力。
五、每天進步,才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京瓷創立至今從來不建立長期的經營計劃,因為未來變化太多,難以預測。
稻盛最看重年度經營計劃,然后細化到每個月,甚至每一天的具體目標,然后千方百計努力達成。
要更關注未來的能力,而不是眼下的能力。眼下做不到的,未來可以做到。京瓷在創業之初根本拿不到簡單的訂單,因為別人能做的訂單都有人在做了。于是他們只好打出“我們可以制造新型陶瓷絕緣產品”的宣傳。于是他們拿到的機會都是“這個,你們能做嗎?”的新型產品。別的廠做不了,京瓷也不會。但這時,稻盛立即回答“行,我們能做。”然后就是艱苦卓絕的研發過程。只有成功,才能生存。就這樣,鍛煉了京瓷的技術和服務。
六、松下的嚴酷鍛煉了京瓷
松下是京瓷最早也是最大的客戶,但不久之后,在產品質量、價格、交貨期等各個方面,松下的要求都越來越苛刻。特別是價格,松下每年都要求大幅度降價。這個政策不只是針對京瓷,各零部件廠商都和松下爭吵不休。
而稻盛認為松下“這是在鍛煉我們,考驗我們!如果克服不了,我們就只能停留在二三流的水平。”
于是,凡是松下的要求,京瓷二話不說,照單全收。然后自己想辦法從根本上削減成本提高質量。就這樣,當京瓷開始面向全球市場的時候,幾乎沒有對手。而當年不斷抱怨的供應商,就逐漸被歷史淘汰了。
七、出色的工作產生于完美主義
哪怕99%都很順利,只要最后1%出了問題,前面的努力就都會前功盡棄。
如果真出了問題,哪怕是延期一兩天交貨,我們的銷售員就會遭到客戶的嚴厲訓斥。一個大男人,遭到如此責罵,哭著鼻子狼狽而歸。這樣的事情真的發生過。
工作中要訓練“有意注意”,將意識高度集中。
只有每個環節都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工作,才有可能生產出完美的產品。
不是“最佳”而是“完美”。“最佳”是和別人比較,因此,在水平低的市場中也會有“最佳”。所以,我們要追求的是“完美”,“完美”是絕對性的,不用和別人比較,沒有人能超越“完美”。
八、要學會創造性的工作
每天哪怕很少一點,也要在“創造性的工作”上下功夫。
比如,打掃車間總是用掃帚從右向左掃。
那么,今天從四周向中間掃試試會怎樣?或者,光用掃帚打掃不干凈,用拖把試試怎樣?用拖把效果不好,向上司建議,花點錢買臺吸塵器如何?再進一步,自己改良一下吸塵器,讓它掃地又快又干凈,如何?
這就是創造性的工作。這樣的事不只限于掃地。對工作和人生也完全一樣。
八、動機至善,私心了無
稻盛和夫在決心創建第二電電時,為了考量自己的愿望是否高尚而純粹,他用“動機至善、私心了無”這句話嚴格的逼問自己。
在對照這八個字連續幾個月不停地自問自答之后,他確認自己“沒有任何私心”,才決心踏上第二電電的創業之路。
“只要抱著純粹的,美好的,強烈的愿望,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那么,任何困難的目標都一定能夠實現。”
九、人生公式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能力從0分到100分;
熱情也就是努力程度,從0分到100分;
思維方式從-100分到100分。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如果錯誤的話,哪怕只有-1分,再多的努力和能力都只會讓自己更加失敗。只有持有正面的思維方式,才能擁有美好的人生。
十、正確的思維方式
積極向上、具有建設性;
善于與人共事,有協調性;
性格開朗,對事物持肯定態度;
充滿善意;
能同情他人、寬厚待人;
誠實、正直;
謙虛謹慎;
勤奮努力;
不自私,無貪欲;
有感恩心,懂得知足;
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
----- The end ----
用文字記錄生活,用時間刻度生命。
我是一個愛生活、愛學習的吃貨,
希望我的文字能夠帶給你快樂和力量。
感謝你的關注,也希望能夠遇見同頻的你,
一起成長,成長為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