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瘦毛長蹄子胖,老兩口打架爭熱炕,老頭要在炕里頭睡,老婆死乞白咧偏不讓,老頭說是我撿的柴,老婆說是我燒的炕,老頭說偏睡偏睡偏要睡,老婆說不讓不讓偏不讓,老頭拿起了掏灰耙,老婆拿起了搟面杖,霹靂乓啷打到大天亮,挺好的熱炕誰也沒睡上。
這是劉寶瑞的相聲【斗法】里邊的一段開場白。這個相聲相當精彩。我把劉寶瑞所有的相聲全都找出來聽了一遍,不僅覺得相聲非常棒,而且還發現他說相聲有個特點,就是,他每段相聲開頭都有一段跟后文完全不搭邊的開場白,用專業的話講,叫定場詩。
我以前沒見過這樣說相聲的,聽的時候心里就在想,相聲居然還可以這么說!
我推好奇他為啥開場前要說一段與下文沒任何關系的內容呢,后來在他有段相聲里邊找到了答案,他說,這樣是為了吸引人,讓觀眾集中注意力,可以讓演員快速進入表演。
回想下自己當時開始聽他相聲的心里過程,確實是。
劉寶瑞的相聲給了我很大啟發,啥啟發呢?
就是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打破束縛,不循常規。
只要觀眾喜歡聽,何必非要循規蹈矩跟其它人一樣呢!
我現在寫文章時基本就是遵循著這個理念:忘記章法格式,隨心所欲,想到啥寫啥。
很多第一次看我文章的讀者都會評論,寫的什么鳥文,亂七八糟,連中心思想都沒有。但是呢,這并不妨礙有不少讀者喜歡咱寫的鳥文。
我之前說過,任何人,只要想寫,就一定能寫出文章來。為啥很多人總說自己不會寫文章呢?就是因為,內心有太多羈絆,總想著章法,技巧……
唐朝時期大家都在寫五言七言,律詩絕句,要是有人寫詞,寫曲,寫小說,在當時主流文人眼中,詞,曲,小說應該也算是鳥文了吧。事實上呢,后來,詞,曲,小說,不僅相繼登上主流舞臺,而且還涌現出了散文,散文詩,戲劇,雜文……
古人早就講過,文無定法。
文無定法實際上就是說,寫文章沒有什么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條條大路通北京。比如,我們能說合同,海報,說明書不算文章嗎?
所以,寫文章,什么風格什么文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啥呢?
寫了什么。
實際上,文無定法的原話叫:文有大法,無定法。
什么是大法呢?
讓人能看明白你在說什么,也就是語句通順易懂,沒有歧義。
越簡單的信息越有生命力,越容易被傳播,比如:老鄉,參加紅軍可以分到土地。絕對比什么三民主義,什么宣言章程更容易被記憶和傳播。
其次就是讓人看完有收獲,或者讓人看完感覺有收獲。
讓人明白你在說啥,這一條比較容易做到。但,讓人看完有收獲,這一條就得下大功夫了。這個不僅要寫作功底好,更重要的是作者肚子里得有貨,也就是需要足夠的知識和見識儲備。想要不斷輸出,就得不斷學習,輸入。
而且呢,能寫跟寫的好是兩個概念,要想寫出有靈魂的,有力量的文字,光是肚子里有貨還不夠,想讓讀者喜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考慮,保證輸出的東西能給讀者帶去利益。比如要鬧革命就得團結大多數人,要團結大多數人就得找出大多數人的利益共同點,民國時期老百姓人口是最多的,當時的老百姓的最想要啥呢,就是有塊地,能吃飽肚子,那么,想寫出能吸引老百姓的文章,說給他們分土地絕對比扯什么驅除韃虜,民生民權管用的多。
當然,要寫出有生命力或者有力量的文字除了【簡單】和【利益】之外,還是需要掌握一些技巧的。
比如,在公眾號寫文章的人很多,但是大多數文章咱看完沒幾天就忘差不多了,甚至連作者是誰都忘了。
為啥呢?
文章沒靈魂,看文章時感受不到作者的存在,或者當時感受到了作者,但是腦海里沒有留下深刻印象,時間稍長點就忘記了。
如何讓讀者記住你,或者說如何讓自己在文章里活起來,在讀者的腦海里活起來?
技巧很多,簡單說幾條。比如,文章里多寫一些獨特的經典的句子或者段子,也就是所謂的金句。比如,我之前寫過:
營銷就是合法的騙,騙就是非法的營銷。
網上攻略再多,也是外地人寫的,外地人有本地人更了解本地嗎?
專業訓練是可以碾壓純粹的從業時間和資歷。
好產品本身就是營銷。
越是高人越不愛占人便宜。
雖然很多危險我們一輩子都不一定能遇見,哪怕只有0.01%的概率,它畢竟還是有可能會發生,只要遇見一次,就有100%的可能會受傷害,甚至致命。
收入再少也是進步,但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一次錯誤的投資,可能之前三五年的積累會瞬間化為烏有。
財富是一個人能力和智商的體現,傻子是很難通過自己奮斗成為有錢人的,有錢人之所以有錢,就是因為身上流淌著精明基因。
創業的唯一理由應是,你發現了一個確實賺錢的項目,并且自己有能力去操作。
……
文章里有了足夠多的經典句子,那么別人在遇見句子里的情景時,就會想起你說的話。比如,假如有咱的讀者去準備去外地旅游,上網查攻略的時候可能就會想起咱寫的那句:網上攻略再多,也是外地人寫的,外地人有本地人更了解本地嗎?從而想起咱,加深了對咱的記憶。那假如,他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去外地玩兒首先找當地朋友陪同而不是去網上看攻略,那么他可能會一直記得咱。
當然,這個只是舉例子,實際上網上查攻略還是有必要的,比如,我是陜西人,在西安也呆十來年了,之前也去過兵馬俑,還愣是不知道兵馬俑旁邊居然還有個假兵馬俑。九日之前問我兵馬俑咋樣,我說,就是些泥娃娃,沒啥意思。
想起去都江堰,沒請導游,自己轉著玩兒,感覺也就是條大河,河中間放了幾塊石頭而已,也沒啥特別,怎么都想不通它會那么出名。后來看了都江堰的專題片才知道都江堰在歷史上和民生上的重要性,才發現李冰居然那么牛逼。
我想,咱之前去兵馬俑玩兒,可能就是因為想著跟逛其它自然景點一樣的看看,沒請講解員,所以才感覺沒意思吧。上次去臨潼,又逛了一遍兵馬俑,去之前,本來是想在網上多了解了解兵馬俑,秦始皇的知識,無意中看到有人寫了兵馬俑旁邊有個假兵馬俑,我大概了解了下,發現受騙的人還不少。很多人本來是去看兵馬俑的,在博物館門口卻被人拉到幾公里以外看了什么5D電影,溯源·秦皇陵……
其實真正的兵馬俑全稱叫: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在地下的,一般稱: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要是有人在廣場給你指路,說一號館二號館三號館,還有其它一些叫法,絕對是騙人的。據說,還有很多假兵馬俑的業務人員直接在西安火車站搞的假旅游車拉客。
這個,咱之前還真是不知道。果然,剛走進廣場,幾個男的就圍了過來,說兵馬俑很遠,要不要坐個車車過去。
我用陜西話回了句,咱自己逛逛,不坐了。
男子說,我還以為你是外地人呢,咱都陜西人,你放心……,還是糾纏老遠。
我說,以前來過。
男子這才放棄糾纏,走開了。
我跟講解員聊起了廣場的男子,一號館二號館,還沒說完,講解員就說,他們說的那地方是騙人的,都是現代人造的景觀。
我問,難道沒人管管?
講解員笑了笑。
其實,真正的兵馬俑里邊也有忽悠人的項目,比如,逛完一號坑和三號坑講解員帶贊去了場館里的一個建筑里,都是賣藍田玉,小的兵馬俑仿制品,雖然她之前做了些鋪墊,極力渲染塑造了價值,不過我明白是咋回事,簡單的配合著轉了圈就出來了。
所以,這里我再糾正下之前那句話,去外地玩兒,最好的辦法應是:網上看攻略+當地朋友陪同。
如果文章里的金句足夠經典,假如你再有一定名氣,那么別人在寫東西或者跟人聊天的時候也會引用你說的話,一方面幫助你進行傳播,一方面他自己也加深了記憶。比如我在寫東西的時候,經常也會引用一些別的大咖說的話。
我們老家方言里有個詞叫:不服周,大概就是不服輸的意思,其實這個詞也是有典故的。
我祖籍是湖北的,在古代屬于楚國,楚國幫助周國滅了商朝,但分封諸侯的時候只得到了一個比較低級的爵位,加上楚國地處南方荒蠻之地,整個周朝時期都受到周王以及中原人的輕視和侮辱,比如,至今仍有一個詞:南蠻子,就是那時中原地區對南方人的侮辱性稱呼。于是楚國人對周朝便產生了不滿心理,慢慢開始不服周朝的管束了,時常有不尊和冒犯周朝的行動。不服周最早說的就是說:楚人不服周朝的管束。
不服周有兩個經典案例,一個是楚國的國君熊渠當時說了句很經典的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對周王說:我們楚國人是野蠻人,不用搞你們中原那邊的封號,也就是說,我不吃你們周朝那一套。
楚國還有個國君,就是后來的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楚莊王時期,周朝的統治力已經大大衰弱,而楚國這時卻國力強盛,楚莊王打敗了陸渾一帶的戎族以后就跑到周朝的邊境閱兵,其實就跟咱們現在的軍事演習一樣,露肌肉,讓人知道他們國家力量強大。
此時周朝的腰桿已經硬不起來了,當時在位的是周定王,他只好派手下的大臣王孫滿去勞軍,慰問軍隊,也就是摸摸底兒,看看楚莊王到底是啥意思。勞軍時,楚莊王就問王孫滿,聽說九鼎在你們周朝那兒,你跟我說說這九鼎長啥樣兒,它有多大,多重啊,啥時候搞到我們楚國來玩玩行不?
啥是九鼎呢?
傳說,大禹(就是治水那個大禹)當部落聯盟領袖時鑄了九個鼎,這九個鼎的青銅來自當時天下的九州,九鼎象征著天下的最高領導權和最高統治權,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天下最高統治者所據有。
楚莊王問九鼎方面的事實際上就是想說,咱也想當當天子,嘗嘗天下最高統治者是啥滋味兒。
我們現在有個成語叫:問鼎中原,其實就是從這里來的。
楚莊王還說了一句經典的話,叫: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對這個故事感興趣的伙伴可以百度下。
即便過了幾千年,人們一提起不服周,問鼎,一鳴驚人,就會想起楚國,想起熊渠,楚莊王。這就是金句的力量。
讓讀者記住你,讓你在文章和讀者的腦海里活起來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創造新詞,新概念,新理論。
比如,咱提出,互聯網是一個新世界,o2o的兩個o分別代表兩個世界,2是傳送門。再比如咱提出的微商概念:我理解的微商是使用微系統利用微營銷在互聯網上賺錢的人。再比如咱創造的新詞:盲氓,文藝憤……
假如一個詞,一個概念,一個理論流行開了,別人也是會想起甚至會找到創造這個詞的人或者公司。比如談坪效率,就繞不雕爺,談互聯網思維就會想起羅振宇,談情懷,工匠精神就擾不開羅永浩,談產品型社群就離不開小米……
讓你在讀者腦海里活起來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多寫一些讀者們平常生活中容易見到并且經常接觸的東西或者場景。
比如,我之前寫過蘋果手機方面的知識,大多數讀者都有蘋果或者身邊的人都有蘋果,那么他們在使用或者出現問題時,可能就會想起咱之前寫過的文章,進而會想起咱。再比如,我之前寫的:
現在社會上穿西服打領帶的,要么是在銀行上班的,要么是跑業務的,要么就是賣保險和搞傳銷的。
這次讀三國,解開了個困惑已久的問題:為什么年紀輕輕身強體壯的諸葛亮每次要坐在輪椅上被人推著出場?
她說,我是第一次吃西餐,不知道怎么點,你來吧。
我說,我也是第一次,咱就讓服務員幫咱推薦吧。
……
那讀者在看到輪椅時可能就會想起咱寫的那個,諸葛亮年紀輕輕坐輪椅,看見穿西服打領帶的人可能心里就會按照咱寫的那句話去判斷對方是跑業務的賣保險的還是搞直銷的,去西餐廳吃飯時可能也會想起咱寫的這個場景……
簡單的說,就是要讓讀者生活中看到任何東西都有可能想起你。
如何才能讓讀者看見東西想起你呢?
要么你寫的很有用,要么寫這些東西或者場景特點鮮明不合常規。大腦只愿記憶不平常的東西,太平淡的過不了多久就會遺忘。
聯想的力量很強大。
在朋友們眼中,咱是個怪人。為啥怪呢?咱有很多事比較挑剔,比如說吃肉,頂多只吃里脊和腿,不吃動物器官和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特別是雞胗,大腸,牛鞭,鹿鞭,驢歡喜…… 。別人都說這些是好東西,吃的津津有味,但咱一看到這些東西,就聯想到他們是裝屎尿的東西,心理感覺不干凈,接受不了,就吃不下。
以前,我看到養狗的人,心理沒啥感覺,有次一個朋友聊天說,進小區時,看見一個男人給狗擦屁股,太不可思議了,居然給一個畜生擦屁股,不知道那人爹娘將來老了他會給他爹娘擦屁股不……。
當時咱聽了,感覺也沒啥,人家擦人家的,關咱啥事兒。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包容心很強的人,什么事都能接受,我認為存在即是合理,只要不影響咱就好。但是,有一次在飯店吃飯,看見個女人吃著吃著居然給狗喂一筷子,吃著吃著給狗喂一口,是用自己吃飯的筷子喂的,而且非常自然,好像沒覺得不正常。我當時就驚呆了,后來再沒去那家飯店吃過飯。
也是手賤,在網上搜了下跟狗狗一起吃飯,發現很多養狗的人都說:這很正常,而且有人說,自己跟狗用一個碗吃飯。
我跟朋友聊起了這些事,朋友說,這算啥,我還見過跟狗接吻的呢。我當時不信,后來在電影【一路向西】里,看見那個狗狗舔了男主射在地上的“豆漿”,狗主人抱起狗狗接吻,我簡直醉了,也信了朋友說的。
于是,從那以后,凡是看見有人帶狗進哪家飯店我馬上就走,再不去那家店了。雖然咱知道飯店會洗筷子碗,但是吃飯時咱心理老有陰影,感覺這筷子是狗用過的,感覺這碗是養狗人吃過的,誰知道狗主人有沒有跟狗狗共用過碗筷,有沒有跟狗狗接過吻,誰知道狗狗有沒有舔過或者吃過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狗改的了吃屎嗎?
咱心理接受不了。
可能寫了這篇鳥文會挨罵,我先道個歉,這是咱的問題,咱是個神經病,太敏感,愛聯想,對不起。
我之前寫過,在互聯網上,咱跟養狗的人都是正常交往,沒任何偏見,因為,他們不管跟狗發生啥,對咱都沒多大影響。
大概四五年前,我在一家小商店買煙,商店的主人是個美女,店里有條大狗,站起來估計有飲水機那么高。美女給我找錢時,大狗跑到美女身后站起來,兩只前爪從后邊摟住美女的腰,一陣搖晃。美女臉紅了,拍了拍腰上的狗爪子,說,別鬧。
當時,咱還不明白咋回事兒。直到有次跟一個讀者聊天,他提到兩個詞:狗老公,狗老婆,咱聯想起當時在商店里看到的場景,便明白了。
不過,還是不信,畢竟養狗的人摟摟狗狗抱抱狗狗很正常。
他說,我混進了幾個QQ群,群名叫愛狗狗,里邊都是交流狗老公,夠老婆那些事兒的,我把號給你你進去看看?
我好奇心比較重,進去潛伏了一段時間,不僅有人交流經驗,還有人發跟狗啪啪的艷照,而且居然還有同城的互相交換狗狗體驗,還有幾個人在一起玩兒的……,她們提的最多一句是:狗的家伙很特別,容易卡在里邊出不來,得扶好,要不卡進去幾個小時不一定能出來,萬一卡住了家里來人了會很尷尬,據說之前浙江那邊有個女人跟狗玩兒,卡進去了,兩天都沒出來,后來沒辦法撥120找醫生幫忙才弄出來,我百度了下,發現真有這回事兒。
咱的三觀徹底被顛覆了。
我問那個讀者,群里基本都是女人跟狗那個,有男人跟狗那個的嗎?
他說,男人其實比女人還多。
天!
這些人都是條件差找不到伴侶嗎?
不是。
群里多數人,根據咱判斷,都是比較高端點的人群,本來養狗玩狗的人就是經濟條件比較好的。而且,女人們顏值也都還不錯,現在這社會,女人只要不是太難看,只要想,一定能約到男人。而男人呢?即便找不到伴侶,去找個雞也行吧!
為啥要跟狗……
那個讀者說,可能是為了尋刺激吧!
不是咱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雖然,有時看見一些人帶著狗狗,咱腦海里就會各種胡思亂想,見著他們就繞著走,不愿跟養狗日交往。不過在互聯網上,咱心理基本沒啥偏見,跟養狗的伙伴都相處挺不錯。
有時,我在想,包容難道也是有邊界的?
有讀者問,你之前寫的那篇【我不是潘仁美】里邊的事到底是真是假?
我說,你覺得呢?
他說,真假參半。
我說,事是真的,“我”是假的。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在互聯網上認識的一個朋友。
他說,你咋能保證朋友告訴你的是真的?感覺里邊有些情節不太現實,比如,第一次上床那段兒,女人哪有那么主動?
我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越來越相信一句話,一切皆有可能。何況,那女人本來就是有目的的,社會上主動用身體上位的女人少嗎?
他說,感覺文中的男主太有包容心了,而且后面那段兒商業故事挺有啟發意義。
我說,我自己感覺,這一篇應該是2016年寫的最滿意的一篇了。
讀者說,難道之前寫的都不滿意?
我說,稍微滿意點的就是【大神】【老千的傳說】和你提到的那篇【我不是潘仁美】,其它的,發完,就看不上了。
讀者說,看不上了是好事,說明你正在進步著。
想想,也是。咱十二歲時喜歡隔壁流著鼻涕的丫蛋兒,十八歲時喜歡班里學習好的女生,二十四歲時喜歡前凸后翹顏值不錯的同事,二十八歲時喜歡腦袋靈活會體貼人有內涵的成熟女人……,回頭一看,發現之前每個階段心里喜歡的人現在都看不上了,而現在喜歡的女人也都比之前的優秀,不就是說明,咱欣賞水平提高了,眼光進步嗎?
其實,我更看不上的是過去的自己,越想,自己以前越笨。
比如,前年開飯店時,鄭哥說開業準備請陜西文人圈里的一些名人來吃飯。
大部分都來了。但是,有個最知名的大佬,沒來。
當時咱們都想不通人家為啥不來,請你吃飯是給你面子,把你當個人物,咋還不來呢?
后來,我跟二哥提起這件事,二哥說,用嘴請肯定請不動,現在這社會誰缺吃缺喝,請人家吃飯不是你給人家面子,人家能來吃是給你面子,明星陪人吃頓飯都收幾萬幾十萬,明碼標價的……
我懂了。
后來,小試了兩次,果然。
這么簡單的事居然現在才明白,還是在別人的點撥下才想明白 ,感覺以前的我,真笨!
前兩天,寧寧說,準備在外地開個分校,想請個互聯網名人去給剪彩,但是心里沒把握,怕人家會拒絕,問,咋辦?
我說,沒有人會拒絕利益的。
她說,我知道要花錢,但是咱不知道人家價碼是多少,也不知道直接給錢人家會不會拒絕?
我說,互聯網上,10萬元可以搞定絕大部分大咖。直接給,人家即便心里想要,也是不會直接收的,文人好面子。他平常不是喜歡寫寫字練練書法嗎,據說他提一副字三萬元,你買他兩幅字就可以了。想結交一個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成為他的顧客。
寧寧說,行嗎?
我說,就是吃頓飯的事兒,白撿三五萬,誰會嫌錢多?很多作家名人表面上都是不好意思賺錢的,但是心里都想賺,那怎么辦呢?就學學書法,賣賣字畫。
很多作家,名人字寫的很一般,畫也畫的很一般,但是賣的價錢比專業畫家和很多字寫的比較好的書法家貴的多。比如,馬云之前也賣過字畫,他寫的一副字賣了468萬,畫的一副油畫賣了2000多萬。我看了,單從藝術的角度來看,他的字畫很一般,但是,現在中外大師級的書畫名家能把作品賣到這個價的也沒幾個。
是買家傻,不懂欣賞嗎?
不是。
賣字的人和買字的人心里都知道,買名人字畫并不是單純的喜歡他的字畫為了藝術才花重金的。所以,只要人家肯收你錢,那么你心里想的事應該就沒多大問題。
你相信我,咱也算是一個三流文人,雖然沒啥名氣,不過很多事得站在這個位置才能明白的。文人最懂文人,互聯網人最懂互聯網人。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有時讀者給發紅包,咱心里想要,但是不好意思拿。但是咱又想賺錢,咋辦?那么就偶爾賣賣東西,賣賣會員。其實我之前還想過,啥時候也練練書法,等哪天真出名了,就可以賣賣字畫,理直氣壯的賺錢,哈哈。
寧寧說,懂了。
她給咱打了一筆錢。
我說,沒必要。
她說,沒別的意思,耽擱了你的時間。
我說,咱都是一起經歷過苦樂,甚至可以說一起經歷過生死的,聊個天還收錢那成啥了?
她說,我整天跟學生打交道,思想比較簡單,真沒別的意思,馬上過年了就算給你拜個年.
我說,真的沒必要。我把你當自己人才跟你說這些的,別想多了。真要錢,我會說的,咱臉皮還算是比較厚的。你準備充分了,其它方面都弄好了,咱寫寫,也就順手的事?,F在寫,一方面咱粉絲不多,作用不是很大。一方面你準備不充分,萬一推廣一下,中間出現點什么意外情況,粉絲會失望,不僅會傷害粉絲,傷害我,更會傷害你。
產品做好了,推廣就是電梯,會讓你飛速上升,如果產品還不是足夠優秀,或者產品有瑕疵,推廣就是落井下石,力度越大,傷害越大。
產品始終都是第一位,其次才是推廣。
寧寧說,那你覺得我什么時候去找那個名人比較合適?
我說,當你產品足夠優秀的時候。
屠龍奶爸原創,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屠龍隨筆,若轉載,請聯系微信 tulongnaiba (屠龍奶爸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