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是海昏侯最早爆出錢幣的照片——十萬噸銅錢。(雖然現在已經出現各種馬蹄金),但這個銅錢還是讓人“垂涎不已”!
大家想一下吧:“十萬噸錢每人分個50枚,這樣就可以很多人都拿500元獎金和證書”,不得不說這真是條“發家致富”的路子....
突然自己對錢幣的興趣如此高漲,那小編干脆和大家聊下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人們都用什么錢幣的吧。
那真的是群雄并起,大混亂和大變革共存的年代。所謂的天下共主——“周天子”早就被擠到一邊玩泥巴去了...毫無權威可言,更不用說對諸侯國的掌控,諸侯國定期給他上供,他就很開心了......
既然周天子已經沒有權威了,大家也就不管他,各自鑄造本國的錢幣。
這一時期出現很多了幣形,有布幣、刀幣、圜錢和蟻鼻錢這四種,我們先來看下布幣吧。
看它的樣子大家想到了什么?像鏟子?沒錯,它又叫“鏟幣”。它的歷史對而言要久一點,是春秋早期就開始流通的,也比較正式一點。它主要在“三晉、兩周”地區流行。
這個地方以平原為主,也就是所謂的中原地區。農業十分發達,是黃河文明的發祥地。所以錢幣做成農具的樣子,大家就可以理解了。
布幣分成平首布和空首布兩大類。最早的布幣基本上是空首布,因為是仿制農具做的,留有裝柄的的銎(就是插柄的那個洞),樸實而厚重,所以叫空首布;相應的后來錢幣逐漸變輕變薄,孔也消失了,這就是平首布。
刀幣!這個不用我多說了,外形就是一把刀,故此得名。它是由商周時期的青銅削演變過來的。它流通的地區主要是在齊國、燕國,還有趙國與中山國。這些地方都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當時最接近少數民族部落的地方。在漁獵文化的熏陶下,刀幣應運而生。
一刀幣
齊國流通的就做“齊化刀”,燕國流通的叫做“燕明刀”。刀幣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環四個部分組成。刀之緣以外廓,刃不向外,向左而不向右,所說凹背凸刃,刀首近于三象形,刀身和刀柄是大小相近的兩個長方形,刀環呈圓形,這幾種幾何形體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平穩周正、豐滿、圓潤的形象美和和諧美。
六字刀幣
據實際測量,刀環的直徑與刀首的長度是1:7.5,恰好是人的頭部與身高的比例。而整個“刀幣”的長度(一般為18厘米左右)又幾乎是人手的長度,如果將6枚刀幣首尾相接,可組成一個圓環,這就是《周禮?考工記》中所說的“筑氏為削,長尺博寸,合六面成規”。
大家看這個像什么?有沒有像貝殼呢?
眾所周知,我們最早的貨幣就是貝殼。貝殼充當到貨幣的事我們至今可以在漢子中找到痕跡。上面出現的貨幣叫做蟻鼻錢,后來發展成為鬼臉錢。
長著一張嘲諷臉的就是。它是楚國流通的貨幣,和中原先進文化比起來,楚國就顯得比較落后。經濟文化都是如此,像镈、刀、紡輪這類先進生產工具,他...都沒有。于是這種長的像鬼臉形狀的錢幣就成了楚國官方貨幣。
剛開始楚國的疆域還是比較小的,但是到戰國中晚期時候,楚國已經成為南方的龐然大物,而蟻鼻錢和鬼臉錢流通也廣泛起來。
來感受下這一排的嘲諷
下面要講的就是圜錢,是方孔錢的前身。
用張圖來直觀感受下。
圜錢,是由玉璧和古時的紡輪演化而來的,主要流通的地方就是秦國和魏國。
既然是秦國的官方貨幣,等秦王掃六合的的時候,統一貨幣當然以他為原型了。
就是這個,秦半兩錢——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貨幣。
對了,還有一點就是,以上的各國貨幣都是同時共存的。不得不佩服那時候的商人,做個生意就是各種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