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社會功德的因果邏輯
? ? ? ? 最近很熱的 “扒高鐵車門女子”事件,雖然感覺很奇葩,但也恰恰反映現在很多國民的“巨嬰”心態,比如:這件事就該對我這樣、那件事就該照顧我。當然,在我身邊也遇到過這群人,太多的例子能佐證國民的心態心里狀態。比如:有一次做公交車,一個大媽蠻橫的上車,年輕的司機提示她沒刷卡。不知為何,大媽嘴里像吃了槍藥,振振有詞的說:“我是退休的售票員,我為單位付出一輩子,為什么要交錢,以前我都沒交過錢,你這小孩不懂事嗎?”,可能我的文字形容不出她當時的語調,大媽的行為讓在車上的每個人都感到詫異,她也就是剛退休,任何證件都沒拿出來,只憑一張嘴就把上車不買票說的那么有道理。司機說了幾次,她就是不給,乘客看著大媽想打架的氣勢,也沒勸阻,很快這事也就不了了之。還有一次,因為是客流高峰,公交車已經人滿為患,停靠站臺時,車門已經很難打開,突然一個老年人硬生生扒開車門,并要求乘客往里擠擠,他要搭這班車,乘客都勸說,擠不動了等下班吧,而他卻更來勁,憤憤的叫嚷著:“我都等好幾輛了,你們能開門,就不讓我一個老年人上呀,難道里面不能擠了嗎,不往里進,我就在這等。”僵持期間老人沒把好扶手,摔倒在地上,卻迅速站起來死死的抓著門框說:“這是想把我老人摔死呀,你們公交公司能賠的起嗎,快往里進,要不我告你們去!”乘客和司機都在勸,甚至與老人同行的朋友也在勸,僵持了30分鐘以后,老人才憤憤的松開手,一場僵持也悄然緩解。
? ? ? ? 但其中,羅某的一句:“犯錯是我個人行為,學校為什么要停我的職”。我反復想來,她說的話,確實沒有在法律上有問題,但從邏輯上:任何事物都有關聯性。你一時的犯錯不是心血來潮的藝術迸發,而是潛移默化中必然的行為選擇,即便現在意識到這種行為的錯誤,相信在未來出現類似情況下,出現此類行為概率可能會變小,但也是必然會發生,甚至羅某還是個教書育人的職業,即便不把老師“神圣化”,但影響力想必也是很深遠的,這不僅僅包括至親,更可能會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甚是可怕。
? ? ? ?“理所應當”和“力所能及”,并不是主觀因素能決定的,我們也許有很多方式去完善,去避免這些事件的發生,但國民的劣根性,還是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存在著。也許即便此時告一段落,我們就且看,以后羅某所在學校的家長是否愿意他們的小孩跟著她上課,讓她教育,可以 看看她的女兒未來的行為是否不想其母親。為什么諺語會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就等時間給予我們確切的答案吧!
關于期待職場的自我發展
? ? ? ? 自從借調到政府部門之后,并與很多研究生級別的同學相處,感覺自己目前的能力沒有太差,很多事情我并沒有因為在小城市呆的太久而荒廢掉很多技能。曾經的工作態度是到下班點必須離開單位,不希望多一分鐘;而現在是哪怕有時間也愿意在辦公室多呆一會。一個忙的要死,什么工作都干,美名曰:你有能力,多練練。雖然都看著是對你好,卻在一些利益關系上沒有任何幫助的。現在是在你的權責范圍內的事是你干,不在的很多都是要征求你的意見,看你愿不愿意干,感覺起碼有一絲對個體的尊重,每個人在沒有職權不清的情況下也不是扯皮的。
? ? ? ? 最近,單位領導想讓我回原單位工作,先畫個大餅,許諾讓我擔任某項目的主導者。我思索再三,首先對領導表達一下謝意并開始收集資料謹慎的去衡量得與失。無獨有偶,我在前同事的辦公桌上看到了相關的合作方案,這是一種代理合作,有能力的甲方公司授權我們在該地區有經營權,但并沒有說特許經營權,所有配件和技能培訓是甲方公司提供,總的說來,就是一個雙贏的合作計劃;對于領導考慮的是公司利益,把這個項目做成了,這就是政績,做不成了,當然在國企沒啥嚴重性錯誤,無非就是選錯項目;但是也可能或多或少有些牽連,所以領導的目的比較明確,所擔的責任也很明確。
? ? ? ?對于個人來說也是一次機遇,你能接下這個項目,并且能盈利,相信在你未來的工作履歷上肯定是濃墨藝彩。但是,我分析了一下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并且還有個問題是必須下井工作,尤其要到采掘面工作,雖然說這樣的活肯定能干,但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職業發展方向。如果選擇接下這個任務,就感覺自己的職業方向偏離軌道,只是感覺在現在的環境里很難發揮出來。
? ? ? ? ? 本人是很喜歡清零自己,然后開始新的嘗試,但我所愿意的從零開始,是基于我已經有的相關的技術能力之后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而不是清空自己所有技能,去開始根本沒有譜的新領域,都說“隔行如隔山”,真的從工科跳躍學繪畫和音樂,一點基礎沒有,甚至就是弱項,我怎么能真正的去競爭呢。而對于一個并不擅長此方面,甚至一點把握都沒有,還有些反感時,很大程度做不成這件事情,更將把自己的職業生涯最美好的時光搭進去。所謂的,努力很重要,但選擇更重要,我最怕的是,在煤礦下井維修這一條道上走到黑,至少我知道現在我所在的廠內的領導很多年沒有一個升任其他崗位和單位,間接說明它有一定的壁壘,甚至以后單位重組合并時,必然會分離出去,不在屬于我期望的職業發展方向。
? ? ? ?當然,經過最近幾年的輪崗工作,我漸漸也感覺自己在哪方面有舒適區,哪方面擅長,哪方面需要繼續深造。也許我期望的領域并不是現在單位需要的領域,畢竟“人挪活,樹挪死”,本事是自己的,有能力哪都可以勝任,不想再不想干的領域,讓自己耗費大好的光陰。有能力干的,一定要干好,知道自己不可能有發展的,要趕快停止,沒有什么將就一下就能熬出來的工作。把個人發展和個人技能連接起來,或者個人愛好融合起來,這是做好不過的。如果沒有,那就在自己愿意發展的領域深耕,相信未來就要成為這方面的專家,而不是跟著某些領導的想法和盲目跟隨。沒有人真正無條件的對你好,也沒有自己不能勝任的工作。也許生活不盡如意,但未來是自己走的,那就自己掌控能抱我的方向,至少未來不會因為主觀因素而抱怨自己曾經的選擇和奮斗。
? ? ? ?在職場也沒有什么都能互幫互助的,只有基于利益和工作需要奠定的合作關系,靠的太緊怕有一天告發你接老底,有如釜底抽薪;靠的太遠怕沒有存在感,漸漸你只是一個曾經的同事,太多的事情不是在關系,而是在攀比,你可憐了,可能照顧你;你厲害了,可能詛咒你。你也不知道怎么辦,也就只能自己走,什么樣子的路,什么樣子的橋,自己走了,走好別人祝福,走不好,別人嘲笑也罷,畢竟是自己的人生,別人的茶余飯后說說笑笑,也是在百無聊賴的生活中,制造點可以聊天的話題,可以逗趣的段子,而你。。。就是你自己。
關于個人面對孤獨的堅持
? ? ? ? 孤獨真的很糟糕嗎?其實,什么樣的狀態,都總是有寂寞、失落、安靜、絕望的日子。
? ? ? ? ?就如衷曲無聞所說:你離群索居,獨自前行,是因為你知道所謂孤獨,不過是害怕孤獨,于是你耐住了寂寞,挨過了失落,學會了安靜,扛住了絕望。寂寞是一種情緒,孤獨是一種境境界。人終要是走出咖啡屋,塵世的喜怒哀樂的沖擊往往更加強烈,更讓人難以忘懷。只有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獨,你才能讓心靜下來,學到更多的東西,獲得獨一份的成長。生而為人,我們太喜歡形式上的豐盈,并在無人問津的時刻變得脆弱,這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一個人來時,不管他身后多么豐盈,早晚也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完全依靠自己內心的力量存活下去。千萬不要一遇到困難,就慌不擇路到處找人求助,不敢自由思考和獨立行動。千萬不要剛探出一點頭,又被幾句外界評價打消,迅速縮回安全但逼仄的殼里。所謂孤獨,不過是一場無人送粥的重感冒。疼總是外界給的,但病總是自己好的。我要放肆吃喝,放肆笑鬧,我要跟我的靈魂說話,我孤獨但我不寂寞。要么孤獨,要么庸俗。扛得住孤獨,世界才能被你左右。
? ? ? ? ?看著朋友圈里,曬的各種幸福,面對自己的年齡問題,多想就草草的找個方式進行妥協,可是又有一種倔強在硬撐著,不想自己的未來就這樣妥協,不想讓自己過得不好,而讓下一代跟著不好。祝福他們的同時,總是在反思自己為什么會落到如此的地步,肯定自己有很多原因,但是卻無法逃避或是修正 ,這才是自己面臨的最大悲哀,也是自己最不想看到和繼續的,卻恰恰一直在繼續著這種無奈的狀況,不知還會多久,也就只能堅持一步一步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