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十九年前的文字。今天貼出來,是想在人人感恩母親的同時,也從母親那里學習一下,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做母親!
三年了,女兒無時不刻不在思念著您,媽媽!又是暖意融融的春夏之交,又一個溫馨的母親節即將來臨。女兒的心也被思念的思縷扯得發顫。媽媽,您就是在這樣的時刻離開了我們,就是在女兒想對您說些什么而最終沒來得及說的時候,您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三年來,自不必說站在咱家的院子里,站在您的照片前,就是與您同齡的老人,一首深情的歌曲,甚至商店的一件老年人衣服,都會引起女兒無盡的思念……
每當與人談到家庭時,都會聽到這樣的感嘆:“九個孩子?那你媽可是受罪了!”外人尚知母親操勞的不易,女兒更懂得您付出的辛勞。白天田間的勞作,廚房的忙碌,晚上納鞋底的“絲拉”聲響,縫紉機的“軋軋”吟唱,都是女兒永難忘卻的記憶。您是一個平凡的母親,跟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任勞任怨,含辛茹苦;您也是一位不平凡的母親,有著自己獨特的風范:明理、寬容、聰慧、堅強。
媽媽,您自己沒上過學,卻認準了一個理兒:一定要讓孩子們念書,無論男孩女孩!送孩子上學,在今天本是極其平常、理所應當的事兒,可在那個重男輕女思想還很嚴重的時代,在人們為填不飽肚子而犯愁的年代,需要下多大的決心、頂著多大的壓力呀!九個孩子,七個女兒,這本身就給您帶來了壓力,就連父親,也常常半開玩笑地要把這些“丫頭片子”送人。媽媽,您不但堅決不送人,還堅韌地把一個個女兒都養得健康、懂事、上進,都送到學校讀書,能讀到哪里就毫不猶豫地供到哪里。倔強的父親看著墻壁上日漸增多的獎狀也“嘿嘿”笑了,還常常自豪地跟人說:“俺這些孩兒念書,從來沒聽老師道過言語(說過不是)。”還在我上小學的七十年代初,您就常以考上大學的三舅為榜樣,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家里人口多,又缺勞力,好容易等到三姐、四姐初中畢業,能頂個勞力掙工分了,又趕上高中開始招生。四姐上的學校在二姐家村里,她可以在二姐家吃飯;可三姐在另一所高中,學費、住宿、吃飯都要開銷,開學前就需要五塊錢!一分錢逼到英雄漢,五塊錢怎么往出拿呀?您硬是在開學的前一天晚上借到了五塊錢,打發三姐踏上了讀高中的路!
媽媽,您沒讀過書,卻教給了我受用一輩子的最重要的知識。記得上小學前,我寫的“2”都是躺著的。您說,你讓它挺起腰來就好看了!果然,挺直腰桿的“2”一下子變得精神抖擻!長大后,才慢慢懂得,媽媽教給我的,豈止是一個數字的寫法?是您一貫教導我們的要挺起腰桿做人的道理啊!您常說,指望吃人的餓死,指望穿人的凍死。在艱難的日子里,我們全家都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不等不靠不眼紅,事無巨細,都挺起腰桿自己去奮斗!您也常講,宰相肚里能撐船,吃虧人常在世。所以,我們也從您的話語行事中學會了寬容,學會了忍讓。
媽媽,您不僅是九個兒女的母親,也是媳婦女婿當之無愧的母親。別人家婆媳爭吵,記仇結怨,而嫂子們對您卻心服口服,尊敬有加,有什么事兒都愿意跟您商量。您不知道的是,九個女婿坐在一起,常常會你一言我一語地憶起他們享受過的來自老丈母的關心、教導,言語里滿是由衷的敬佩。您是兒女們的主心骨,是全家幾十口人的核心。您的道理不只是說在口頭上,更體現在行動上。父親弟兄三個,但父親這邊的親戚都愿意在咱家落腳。鄰里常對您夸贊:看你們家的兒女多好!女兒知道,這都是您言傳身教的結果。即使在疾病纏身的日子里,您也沒有哀怨、軟弱,仍然是孩子們心中那個達觀、堅強、自理的媽媽!
您是家中長女。就在您身患多種疾病、視力嚴重下降的情況下,八十四歲的姥姥從斷斷續續生活了多年的北京姨姨家回來了。很明顯,年事已高的姥姥需要人照顧。于是,同樣需要人照顧的您把姥姥接回了咱家,盡一個女兒的孝心。幾個月之后,您先姥姥而去……一切都蒙在鼓里的姥姥躺在病榻上吩咐:叫你媽來看看我……我們姐妹幾個無言以對,唯有止不住的淚水潸潸而下:媽媽,親愛的媽媽,我們到哪里去找媽媽呀……
媽媽,幾年來,多少次提筆又放下。在女兒心中,您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書,一片浩瀚博大的海,說出來,只怕會變成一頁薄紙,一滴水珠,那將是女兒的大不孝!可今天,想念媽媽的潮水再也遏止不住了,媽媽,即使您聽不到呼喚,看不懂信箋,但我堅信,自會有一種心靈感應,讓您的在天之靈感受到女兒的感激與思念。媽媽,只要這世上還有春天,您的溫暖就永遠包圍著我們;只要這人世還有感情,孩子們的思念就永遠伴隨著您!媽媽,我們想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