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
積極心理學中有一個幸福公式:幸福=40%固定值+10%生活狀態+50%自發活動。固定值其實是我們的思維習慣,自發活動其實就是行為習慣,也就是說,人生90%的幸福是由好的習慣決定的。因此,想要改變人生,就要改變習慣。
但是,改變習慣太難了!養成好習慣需要進行持久的積極性改變。僅僅依靠意志力和自控力,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那有沒有更容易的方法呢?
《65種微習慣》一書中提出了“習慣冰山模型”。在看得見的行為習慣之外,還潛藏著思維、情緒、觀念、本質、環境等隱性習慣。比如說,在第五層的本質層面,包含了追求完美、達成目標、有安全感、有愉悅感、建立良好關系等九種人的根本欲求。挖掘自我的真實欲求,幫助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習慣養成法,才能真正堅持下去。
作者古川武士,是日本的一位習慣養成導師,他創立了專門的習慣培訓學校,提出“0負擔”自我管理法則,旨在幫助人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指出,我們每一天都在重復成百上千個微小的習慣。我們可以行為、思維、情緒、環境這四個方面為切入點,找到最適合我們的“微習慣”。
微習慣是你輕輕一跳就能夠得到的行為和成果,是“0負擔”自我管理法則的具體化表現。
01、跨越最難第一步,用微習慣突破它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行動最艱難的就是第一步。有時候,我們與成功之間就差一個開始。如何突破難以開始行動的魔咒?我們可以用“微習慣”這把梯子,幫你跨出最艱難的一步。只要開始行動,后面就會越來越好。
通過《65種微習慣》這本書,當你找到適合自己的微習慣,就能為行動的開始和堅持裝上加速器,讓一切變得更簡單、更深遠。
葉武濱老師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時間管理大神。葉老師深耕時間管理領域十多年,他在喜馬拉雅上線的《時間管理100講》開播不久即迅速占領教育榜榜首位置,在2016年的知識狂歡節榮登單品銷量第二名,該節目至今已有1.3億的播放量,訂閱量95.3萬;其付費節目總銷量超過3000萬。
葉老師常說:爛開始,好結果。葉老師運用的就是一種“量變思維”習慣養成法,只做1%的改變,也能收獲從量變到質變的奇跡。葉老師堅持每天早起后錄制并發布10分鐘音頻節目,把一個稍作努力就能完成的固定動作,堅持做,每天做,做著做著就把節目做成了熱門。
短時間內看完一本書或許不容易,但每天看10頁,或看5分鐘,我們很容易就可以養成閱讀微習慣。
一口吃不了個胖子,但一口一口能吃掉大包子。
02、拖延是只紙老虎,用微習慣棒打它
拖延也是一種習慣。只不過,這大概是很多人想改掉的壞習慣。
作者指出,拖延一般有以下原因:嫌麻煩、怕失敗、太辛苦、沒自信、不想后悔、怕被討厭、覺得還有時間。我們要先挖掘自己拖延的原因,才能改掉拖延的習慣。
我們可以這樣“戰拖”:首先,停止情緒內耗,因為“干就完了”!細分我們的工作,逐一突破;可以15分鐘為一個單位,讓自己更容易堅持下去;列出清單,做完一項就勾掉一項。
制定明確的行動計劃,聚焦具體動作,比如戒酒時把“不想喝酒”替換成“喝點什么”。遇到當場能做的事情,馬上完成它,比如寫會議記錄,拖延只會讓你事倍功半。
現在就做,是我們戰勝拖延最重要的微習慣。
03、拆掉思維里的墻,用微習慣豐盈它
我們往往都有不少的計劃,但到了年底總結又常常哀嘆一年來收獲寥寥。從知道到做到,行動不易!
根據幸福公式,40%的幸福是被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所左右的。作者認為,事實和解釋是兩回事!所以,我們雖無法改變事實,卻可以改變對事情的解釋(認知),也就是改變思維習慣。
比如說“最大化思維”,就是告訴我們要多想想自己的優勢,并最大化利用好,而非哀嘆自己沒有什么。
袁隆平畢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歷盡千辛萬苦,只因為了讓14億中國人民吃飽飯的初心。這就是“初心思維”。
當我們以積極的微習慣去面對世界,就能拆掉思維里的墻。
寫在最后
優秀不是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如果你也有習慣難題,難以付諸行動、難以持續堅持、難以戒掉壞習慣、難以改掉舊思維,一定要來看看這本《65種微習慣》,總有一種或多種“微習慣”能幫你重塑人生。
養成好習慣,創造你想要的人生,打造你的品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