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給予信任,而不懷疑。信任你的孩子,也信任你所在的集體,更信任你所生長于此的國家。以更加寬容和理解的心去看待國家和社會中出現的種種事物;始終以正面的關注、正面的解讀去看待周圍的一切,而不以批判、貶低、苛責、狹隘的心去審視某些事件。
比如這次疫情的發生,你是如何解讀,如何看待?你可否看見當疫情襲來時,人心的重塑、互助與共建,人與人之間伸出溫暖的手,相互扶助。你可看見在抗疫一線,眾醫護人員是如何勇敢地沖在前面,為人民豎起了一道道防護墻;你可看見疫苗的研制,有多少醫護人員在實驗初期伸出了他們的臂膀,勇于面對生死的考驗。這都是人間的溫情,人心的良善。
當你對一件事情能夠正面解讀,以正知正見來傳遞、陳述事實,陳述你的理解,陳述你對社會的支持,你會發現,你的孩子也會對整體社會的建設充滿了理想,充滿了信心。你的正知正見鼓舞著孩子們勇往直前。他可能會從此樹立為人類貢獻的理想,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小時候,我們也經常說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那么何為貢獻?就是深刻理解到:無私的付出和給予是一種幸福,是一種價值的體現,是一種寬厚的心胸,更是培植福德的基礎。由此擴展開來,當你愿意為整體人類的進步去做出努力,你才會有一切良好的人際關系,才會擁有附加的名利和地位。這里的名利和地位并非你所求,而是社會對你所作貢獻的一種自然的回饋。
就如袁隆平老先生的一生,一心只為了人民不再受饑餓之苦,社會回饋給他的不僅是金錢、名利,甚至在天上也有一顆小行星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但袁老并不以此為傲,始終淡泊,終身勤儉,這才是他的風格與風骨,是值得我們全體人民向他學習的。
試想,當我們的孩子有了這樣的志向時,對他來說,一切困難與險阻算得了什么?他還需要怎樣的教育?是的,他需要的只是你的認可與支持,他需要的只是你的正知正念與良善,他需要的是找到他本初的人性本善,并在日后的人生中為之踐行。
當他有了這樣的理想和志向之后,一切困擾和磨難對他來說都是毛毛雨。袁隆平老先生在進行雜交水稻攻關研究的時候,也曾有嫉妒者將他的科研成果一夜之間毀掉。但袁老所堅持的信念,使上天也為他感動,在艱難時總是能奇跡般地峰回路轉,支持他最終科研成功,為全國人民造福,帶來高產豐收的糧食。這是他的堅持,也是他成長路上所經過的考驗。經歷考驗,只會促進他更加善良與堅定。
所謂“人性本善”,我們要時時回顧自己的初心,時時檢視自己每一次的發心,在成長的路上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