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好長的時間看這本書,這也是一本好長的書。
“他滔滔不絕地談著邊區那奇妙的鄉村,談著平原,談著在基努那唯一的道路上,大灰鳥在塵土上優雅地漫步著;談著成千上萬的飛跑的袋鼠,炎熱而干燥的陽光。”
初衷是想看看這個故事的發生地,廣袤無垠且無樹的紅土地,澳大利亞,是如何壯麗,莫名的吸引我。
而我即將準備踏上它。
他們的愛情,媲美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凄美愛情故事,沒有讓我感動淚下,可能是沒有共鳴,可能是不同的時代文化...
所以我難以理解,愛上一個教士,如同愛上一個和尚,高喊著他愛上帝。卻放縱自己跟她一夜情,原因是真的愛她。第二天就離開她,去為上帝獻出他的全部,當然上帝會給他一個高尚的頭銜。
她感激的偷偷為他生了男孩,像似偷來的幸福,愛他,愛他的孩子,這一生如此滿足。
噢,神啊,原諒我世俗的眼光把這部世界名著曲解成這個版本。
菲,女主人公的媽媽。她深愛著一個有家室的男人,為他生了個男孩。后來嫁給了現在的丈夫,又生了五六個小孩,她的丈夫對她很好,尊敬她、愛護她。但她始終愛那個男孩比愛其他孩子更多。
梅吉,我們的女主人公。她愛上一個不能有愛情的教士,他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回來見她,卻又因為職業不得不狠心一次又一次地拒絕她。梅吉心灰意冷的答應嫁給了一個長得像他的男人,卻發現這個男人愛錢勝于愛她。
朱絲婷,梅吉的女兒。她反而不像祖母和母親的安于現狀,她有自己的想法,以及去執行的勇氣。但深受家庭環境的印象,對愛著她的男人有著深深的不確定感,連把自己也喜歡他的感情推地遠遠的。光陰飛逝,他們花了十幾二十幾年后,終于幸福的在一起。光陰飛逝,他們最終幸福的在一起了,盡管花了非常漫長的長長的時光。
盡管浪費了許多時間,朱絲婷的人生似乎更為幸運。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但我猜菲和梅吉應該也很滿足于自己的一生。
人的思想啊,真的很奇妙。我們無法去理解每一個人的每一種想法,有時我還不理解我自己的某個瞬間的某個念頭呢。
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吸收的文化,無時無刻在潛移默化對事情的看法。
最近我在看《This is us》。一部溫馨治愈系的美劇。它似乎徹底顛覆了我對美國人的愛情的看法。
他們竟然也可以很專一,也會有從始至終的愛情。劇里的爸爸簡直就是絕世好男人。
雖然歐美人的感情過于豐富,表現的過于強烈,一秒鐘fall in love,下一秒又,對,just a friendly kiss...
哎,我為啥一直在講愛情?
好吧,因為荊棘鳥本來就在講跨時代的偉大的愛情。
她們愛他們,愛他們的孩子,在澳大利亞的農場里等待,順便過著自己的生活。
生活就在那里,選擇喜歡的方式去過它,別人的看法無法影響自己,我覺得這樣才是充足而幸運的人生。
而我們對所有一切的看法,都是因為主觀的意識,我們在想什么,就看見什么。
同樣,我們看見什么,就代表我們在想什么。
anyway,我要去澳大利亞騎馬,喂袋鼠,喝葡萄酒,摘櫻桃,看日落,去曬干燥但別太炎熱的太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