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竹讀書
圖 / 網絡
各位熱愛故事寫作的小伙伴兒,大家好,我是阿竹讀書。簡書前故事優秀作者,頭條青云獲獎者,微頭條爆款創作者,聽書稿多平臺簽約作者。
我一開始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就是從故事和散文寫起,后續逐漸加入書評、影評和拆聽書稿的寫作,目前在十點讀書、慈懷讀書會和一些故事號供稿寫作。
相比較來說,聽書稿稿費高,但是故事文我最喜歡。
今天和小伙伴們分享交流的話題是:學會這幾點,你也能寫出拿稿費的短故事,我主要和大家分享三個關于故事寫作的問題。
第一,你是如何把一個好素材寫出來的?
看到跟我學習寫作的小伙伴把一個好的素材寫砸,心里很是著急。其實呢,一篇故事好看不好看,吸引人不吸引人,素材很重要。
先說找故事素材。
很多小伙伴都會說,印象深刻的的那一兩件事寫完了,還有啥可寫的?故事素材又從哪里找哇?巴金說過:“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師是生活,中國的社會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為作家。”這位大作家告訴我們,生活是素材的源泉。故事的素材都是來源于生活。
一般我們會把同事、同學、鄰居、親戚身上發生的事,拿過來加工成故事,但是,我們也不要忽視同事的家人,包括他的爸爸媽媽、愛人、孩子、孩子的老師等,也就是說,大家把一個人背后的各種關系找出來,這樣就是由點擴大到面,也就是,圍繞著一個人,找到一個圓。這樣,我們的素材就多了。
我們和同事聊天,他總會談到他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家長里短。這只是其中素材來源之一。
再有呢,新聞、小說、影視劇,也是我們寫故事素材的寶庫。
經常碼字的人對素材都很敏感。當我們看到一個好素材的時候,心就會不由自主地激動,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立刻把素材帶給你的想法和素材一起記下來,記下簡短的文字即可。或者在手機上瀏覽的時候,我們把它截屏保存下來。然后你的這個感觸,可能就是你寫故事的主題,還可以是題目,題目一般就概括了主題嘛。
我給大家看的鏈接里有個故事《失戀后,她嫁給了一個DNA攝影師》,就是有一次我看一本雜志,看到一篇文章是做DNA鑒定師寫的,寫盡了人生百態,看后讓人噓唏,后來就有了這個故事創作,這篇故事我沒有去挖掘人性中復雜的東西,寫成了一片青春戀愛故事文。
后來,我覺得這個素材挺好,就進行了二次利用,又,寫了人性中灰暗的一面,寫成了5000字的故事,被人高價買走。
我接著說說,找到素材后怎么做。
下面我接著說的是,當我們遇到一個好的素材,不要急于動筆,先想想切入角色,拿這個素材為例,你是從女性為切入點,還是以男人為切入點,還是選擇婆婆、公公、甚至同是朋友,還是就從鑒定師寫起來?
切入角色不同,故事的走向就會不一樣。想好了再動筆,胸中有丘壑,寫起來就不會跑偏,
再比如,我們看見一則新聞。35 歲的農民王浩,假裝在大城市上班。其實沒有學歷,沒有收入,就靠著自己的社會經驗和不錯的外表,專門騙取優質女生的錢財和感情。
那么,如果你是一個手里邊有兩三個平臺平臺的創作者。你就要考慮。把這則新聞故事,是加工成一個40歲左右女性故事稿的平臺,還是把它加工成一個20~30歲女性閱讀調性的平臺。
這個時候,你就要根據需要,定位這個男士,也要定位被追逐的女性,這個之后,我們只是借助這個故事核,年齡、工作都可以根據需要改動,為我所用。我們還是考慮,是從那些被他追逐過的女人寫起,還是以他的他的孩子、母親,妻子寫起。還要想,你想表達什么?也就是說你的主題是什么?把這些都想好了以后,我們就開始動手寫故事,那么這個故事素材才可能不會砸在我們的手里。
當然,寫成一個好故事,還有很多方法,比如:如何擴展素材、和整合素材等,后續課程會講到。
二、一篇好稿子為什么屢投不中?
寫好了一篇稿子以后,有的小伙伴可能投了好幾個平臺都被退回,心里很不是滋味,受挫感很強。
其實,有的時候,不是我們的稿子寫得不好,而是因為你沒有研究平臺。我以前就做過,花兩三天寫完一篇不錯的稿子到處投稿的事,結果數次被退,尤其是當我們寫完一個,一篇5000到8000字稿時候。就白費了力氣,而且還很有挫敗感,開始懷疑自己的寫作能力。
正確的做法是,我們在投稿之前,不,是在寫稿之前,一定先要深入了解這個平臺的調性,你寫的,是人家所需要的,命中率才會更準。
如果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很多故事號的受眾群體,也就是讀者群,是不一樣。有的公號會在投稿細則里面寫的就很清楚,比如,人家會明確告訴我們,有專門針對青春大學生、有的專對20~30歲左右的年齡段的人群的,有針對35-50歲讀者的,年齡段不同,就要求我們的內容和語言風格不一樣。
此外,專注三個平臺,形成自己的風格,甚至套路方法,多了會把自己寫殘。
三、你寫的故事丟掉了這3點,當然沒人讀了!
1、情節平淡,一馬平川
這樣的故事誰愛看,就像網上有人說,一眼就知道這樣干一輩子的工作,懶得干了,同理,一個寡淡的故事,也會沒人看,網絡流量時代,人家為什么在你寫的故事上停留目光呢,對吧?
小說家許榮哲總結的寫故事的公式,其實很實用:1目標,2阻礙,3努力4結果5意外6轉彎7結局。其實不管是不是故事、小說、電影,都是這一個套路,只不過小說和電影比故事情節要復雜,人物關系多。
簡單說,就是你寫的故事要一波三折,一波三折,不就一眼看不到頭了嗎,三折,也就有了起伏,然后才能扣人心弦
要做到故事情節不平淡,就要有高潮點。但是這個高潮點,不是突兀起來的,前面又有一個小的高潮作為鋪墊。一篇五六千字的故事,還要有兩三個小的高潮,推動最后一個大高潮,掀起萬頃碧波,才能夠抓住讀者的眼球,讓讀者跟著你的文字,沉浮,一刻也舍不得放下。
2、故事的結尾讓人一猜就中
一個好的故事,離不開有一個好的轉折,也就是結尾的反轉。讓讀者猜到結局的故事,不是好故事,也帶動不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但我們設置反轉的時候,要注意,反轉應該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比如,抱怨丈夫不懂浪漫的女人,和丈夫無數次爭吵好,和丈夫提出離婚,丈夫本不愿意,但是女人非離不可,還收拾東西回娘家住了,一去不復返。兩個月后,女人回家取東西,發現自己的家被裝修一新,完全是婚房的模樣,想到不到幾個月,丈夫就有新歡,氣得要砸東西。那么,如果是你,會如何設置結局的反轉?大家在心里想一想,可以打字發出來。
其實,丈夫就是裝修房子,布置成浪漫的環境,想挽回女人的心,當然,女人和丈夫最后沒有離婚。
3、主題模糊,霧里看花
文學作品總是在傳播一定的思想,故事也不例外,你寫故事想給讀者帶來什么?讀者的思緒在情節里、在事件中或波濤洶涌或咬牙切齒或傷心同情之后,總得有所收獲,有所感悟或者啟發,才算完成了我們寫故事的使命。
我們平常看有些人的文字,會說,你想說啥?你想表達啥?都是因為主題立意不清楚。
上面我講了一篇好故事,一定要注意的地方,其實,寫故事就像做數學題,只有多練習,才可以熟能生巧,光學習方法不動筆,是不行的。
2021年,祝愿和我一樣喜歡寫作的小伙伴,寫出更好的作品。
喜歡寫故事的小伙伴,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