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課業緊張的時候熊孩子們最喜聞樂見的體育課
往往是“被瓜分”的重點對象
而體育老師們
也常常因各種原因“被生病”
但往后,體育課可不能隨便被替換了
教育部透露——
體育課將要布置家庭作業
且體育成績也將納入學生評價體系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中高考改革細節:中考改革將從2017年試點,到2020年成型。高考改革早從2014年開始試點,到2019年大致結束。
在中高考改革將要完成的未來三年,語文、物理和體育,這三大學科將成為學校必須重視的科目。
教育部明確表示:
“今后中小學要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能等級納入初中、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高考:實施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省(區、市),在高校招生錄取時,把學生體育情況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
中考:中考的錄取計分科目將由語文、數學、外語加上體育4個科目構成,其他科目均稱為選考科目,將體育上升到了與“語數外”三大主科同等的地位。
這意味著今后人才選拔的方向,將從原來智力考量的單一標準,逐漸走向德智體美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體質測試的結果表明,初三和高一學生的體質是最好的,這要歸功于這些年一直堅持的中考體育加試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它確實推動了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和體質的增強。”
但有不少學生和家長抱著應試的心態,在中考前兩三個月進行運動員式的集訓,以提高體育加試成績。中考過后,原本用來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全部被做題擠占。
現行的考試制度中,更多側重考量學生體質,運動技能的考評相對弱化。今后,為了真正反映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效果,將逐漸降低身高體重等形體類測試項目的分值比例,逐漸提高部分可以通過后天訓練掌握運動技能的測試項目,例如:長跑、短跑、籃球、男生引體向上、女生的仰臥起坐,以及肺活量測量等。
今后的體育加試中,運動技能等級與分數掛鉤,更能體現出平日里體育鍛煉的真實效果。
而從體育教學改革的角度來看,體育測試將從原有注重學生體質測試,轉型為基本運動技能加上專項化運動技能的方向發展。其中,針對專項化運動技能應建立技能等級標準。
如今,有十幾個省市將“見義勇為”列入高考加分項目,這意味著高考也會從原本單一智力評價標準,轉向德智體美的綜合素質評價。德育成為高考加分項目,體育、美育也會逐一加入。而中考體育加分政策的不斷成熟,評價機制的科學客觀,為學生綜合評價奠定了基礎,也為今后高考中體育科目的加試提供了參考依據。
目前,體育測試已被納入高考學業水平測試,以“通過與否”的形式成為高考的參考依據。未來,體育在高考中將變為ABCD等級的客觀數量化評價方式,成為高考錄取的標準之一。
不僅是高考,評優、評獎、升學考試、就業安置等,甚至工作后能否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可持續發展的員工,都要參考體育成績。
體育科目對于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競技場上服從裁判可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團體運動項目可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運動中還要學會尊重對手、接受或好或壞的比賽結果,這些都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
只要肯鍛煉,終會取得好成績
各位家長也不用太著急!
體育考試終究是達標性測試。
只要通過正確的訓練方法和指導,
多數孩子都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
還要提醒孩子,不要把體育僅僅看作一個測試,僅為取得好成績而臨陣磨槍,中考體育考試是為了有力地推動體育教學和讓孩子們更多參與體育鍛煉,掌握一定體育技能,養成一定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