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理念沖突的背后,是家庭權力斗爭,夫妻之間育兒理念的沖突,表面看是觀念不同,其實,往深處剖析,不過是一種權力斗爭,在育兒的過程中,到底誰占上風?誰更有權教育孩子?
如果媽媽真正關心孩子,就不會第一時間去跟老公發生沖突,而是會去關心和回應孩子,看見真實的他。
著名學者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說,通往地獄的路上鋪滿善意,這些善意就是我們自以為是的正確,你以為什么正確自己去旅行?沒有問題,但如果你把自己為正確的強加給別人,那就是通往地獄之路了。
一個人如果真正去踐行愛和自由,就不會去評判,去改造別人,而是去選擇傾聽和看見,以這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配偶,只要配偶感受到被尊重,被看見不用講任何道理,他自然而然就會贊同你,并在潛移默化中跟你一起成長。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無論你如何尊重邊界,清聽配偶,對方都要死守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么你們的關系也不會持久,也就是說,在關系中,如果一方的靈魂進展程度遠遠高于另一方,那么,這段關系也就快要結束了,而成長快的那個人。一個人生活會更豐盛,如果走入下一段關系,獲得的也會是相互滋養的關系。教育理念不一致,這很正常,如果我們為此產生情緒,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覺察情緒背后的改造欲望,并探望一下更深層的自己,為什么這個欲望如此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