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往往是為了破除僵局。就像上戰場,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可是現實生活中,面對談判類語境,搜集信息的重要性卻常常被忽視。
“就隨便談談而已,需要花精力去搜集?”
“見多了這類公司,根本不用搜集信息,手到擒來而已?!?/p>
真正的談判高手,再小的談判,都會下意識掃描關鍵信息:
談判之前,他們從不貿然進入主題,而常以拉家常的姿態聊天,貌似不經意間拋出一些不痛不癢的問題。
我們有時還會覺得對方很暖心。但回頭仔細一下,很多關鍵信息,早在這個時期已被摸清。
高手們往往堅信:不積小勝無以成大勝。
更重要的是,這樣做是在培養信息搜集的意識和習慣。
那應對日常的、非大型談判,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有效搜集又不大張旗鼓呢?
推薦三種類型的小問句:
1.您是怎么知道我們的?
信息的來源有時會比信息本身更重要。
通過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能測量出自己的哪些營銷渠道有效,哪些無效。也能據此對談判的方向做出錨定。
2.在這方面,你們買過最大的單是什么?
這個問題能幫助我們了解對方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能力,有時甚至能測出消費偏好。
3.按這樣的話,我給您推薦別人好不好?
這種問題軟中帶硬,沖突性不那么強,同時也巧妙地表達了我們對品質的專注和自信。
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買賣不成仁義在”的格局。
資料搜集、準備妥當之后,我們就要進入“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的過程。
這個階段,推薦一個反常規的砍價技巧:掀桌子,俗稱翻臉。
一定要注意,掀桌子不能亂掀、不能沒有準備和鋪墊地掀。否則容易掀起來砸自己的腳。
我們威脅賣家說:200,賣不賣?不賣我就走了。
然后,你異常決絕、腳步鏗鏘地轉身離去。
再然后呢?就沒有然后了,你就真的走了。
背后并沒有傳來店家“好吧好吧,回來,賣給你”之類的聲音。
這就叫亂掀。
那究竟怎樣才能掀得帥氣又有實效呢?推薦三部曲:
1.拉對方上桌
賣家不叫你回去,有可能是因為他并沒有特別想賣給你。
這個時候,談判桌上就你一個人,你還掀得不亦樂乎,傻不傻呢?
2.告知存在非善意第三方,可以虛擬
第三方的存在能有效避免后面掀桌子時的直接沖突,并留下回轉余地。
3.時機成熟,果斷掀桌
來看一個經典案例:
有個朋友特別會砍價,如果看到心儀的東西,他會很小心的拿起反復觀看。如果身邊有朋友,他還會跟朋友交流幾句,流露出對這個玩意兒的無限喜愛。同時他也會跟店家聊很多關于這個商品的細節問題,仿佛他已經買了。
但,絕不開口問價。
這是第一步,營造出“我買定了,你賺定了”的錯覺,拉對方上桌。
同時,他還會很不情愿地表達一些猶豫,哼哼唧唧地說“老婆對于我總是買這樣的東西很不爽”、“我自己其實并沒有很需要它”。
這是第二步,告知非善意第三方的存在,為后面的掀桌埋下伏筆,同時也通過太太的存在,避免與店家的直接沖突。
最后,他會拿出錢包放在手上,開口問店家:“我要付你多少錢?”
不管店家開出什么價格,比如一千元,他都會立刻做出極度驚恐狀,并迅速把錢包收起來,一邊對自己說:“開玩笑呢,要我命了。”一邊對店家和朋友說:“哎,太可惜了”。
這個時候店家要么會拋出一個大折扣,要么會說:“那你說多少錢好了”。
而我朋友就可以十分從容地說:“我原以為一兩百就搞定了,誰知道這么貴???回去還不得跪搓衣板。但我確實不好意思砍價,這樣吧,400元,我也不勉強,如果不行就當認識一個朋友”。
這是第三步,掀桌。
這個時候掀桌就十分有講究了:先前的喜愛、詳談、詢問等等,都是在一步步地增加店家的沉沒成本,并造成一種容易成交的心理暗示。
當對方開出條件后,態度來了一個180度大逆轉。這時的店家面臨一個選擇,要么取消交易,那他之前的投入和期待全部落空,不僅沒賺,還虧;要么繼續交易,那他就必須接受斷崖式的砍價,以底限價成交。
當然,這三個步驟不是百試不爽,如果你的還價超出了對方的底線或者讓對方生出一種被玩弄的感覺,交易就很難達成。
當然,到那個時候,也并非完全不能補救,比如說“算了,豁出去了,先不管老婆了,老板,按你的價辦吧”往往就能救場。
本文參考書籍《好好說話》
輕客365-創業一年記,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