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公司的一位項目經理之前跳槽了。三年前,從領完年終的紅包到宣布辭職不到一周,那位經理收拾完東西入職新東家,發了條微信給我的朋友:雖然公司有規定,離職要提前一個月,就用我入職以來加過的班抵消吧。
當時,朋友創業的公司才開張不久,萬事開頭難。公司里從高管到剛入職三天的員工,天天無償加班到深夜幾乎是常態。朋友自知理虧,看到這條微信也只有苦笑一聲。
那位項目經理走的當口正近新產品研發的收尾,他走得匆忙,留下了不小的爛攤子。公司里所有人本來就忙得焦頭爛額,由于他的忽然離開,工作量更是增加了不少,好幾個員工都身兼數職,沒日沒夜差點住進了公司。
直到朋友招了新的項目經理,完成了所有的交接和過渡,這才有時間參加聚會跟我們聊天。
“像這種人,你就扣著他的檔案別給他,各種手續也能拖就拖,不能讓他得逞”。朋友話音剛落,立刻有人打抱不平。
還有人出主意:“到微博上譴責他,@他新老板,他既然不仁,你也用不著跟他講什么情義。”
“何必呢,”朋友笑笑,“工作伙伴而已,好聚好散。”
有人說:就是因為你這么大度,他才敢得寸進尺。
朋友說,我不是大度,而是知道他所求的一定得不到,既然如此,又何必落井下石呢。“他不過就是想謀求個高管的職位,憑良心講,論能力他沒問題,但他的格局太窄。來日方長,我們等著瞧。”
三年過去,朋友的公司越做越大,規模比當初擴展了幾倍。可那位離職的仁兄,據說又跳了一次,卻像中了魔咒一般,依然在中層徘徊。
2
有次看一檔求職節目,嘉賓是一位連續三年的銷售冠軍,開朗熱情,面對來自老板們的提問也能對答如流。主持人問了他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在你的經歷中,最能說明你銷售能力的是哪一件事?
他想了想說,自己曾在一家情商培訓機構做銷售,成功地說服了一位月薪兩千的環衛工為自己5歲的兒子報了價值五千多的課程。說完之后,頗有點沾沾自喜。
他現場展現的推銷能力也不差,可在座的12位老板卻不約而同在第一輪時滅了燈。
有一位老板用這樣一句話結尾:我們不懷疑你的能力,但是卻不看好你的人品。
不擇手段地將不合適的課程推薦給明顯沒有能力負擔的人,并且將這件事作為戰績來炫耀,這樣一個沒有同情心和底線的人,或許能拿到一個銷售冠軍,但卻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銷售經理。
你的能力決定你能得到什么,而你的格局,卻會決定你最終能走到哪里。
3
我曾經很不理解“格局”這個詞,覺得它太大又太虛,包含著人品、道德、戰略眼光、生活習慣等太多方面。直到有次采訪一位企業老板,聊到格局的話題,他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重要的并不僅僅是智力、能力、誰加班時間更長、誰跟上司關系更好等等,還有一個詞:體面。
做一個體面的人,在任何場合都能守住底線和尊嚴,漂亮地解決問題,就是你格局的體現。
單打獨斗靠能力,可到了一定高度,能力或許就不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個人也好,公司也罷,在重重困難中,能否守住自己的原則,能否妥善地解決問題,體面地維持與他人的關系,就是格局之所在。
體面地推銷,體面地競爭,體面地告別。不僅僅只在乎姿勢好看,更重要的,是體面背后的價值觀。坦誠表達意見,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任何時候,盡量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的麻煩。
正如電影《一代宗師》給出的答案:“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人不能只為了自己而活。你為了什么而奮斗,才能獲得什么層次的回報。
決定你人生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做人做事的格局。
格局見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