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
大概說的是:你憑什么diss春節給你群發祝福的人?
文章里寫到幾個案例。
總結起來就是:別人群發的祝福,也是祝福,別說群發,就是點開你頭像這個動作,對發群發消息的人來說,也是一個步驟,也說明,他是想要記得你的。
接下來,文章底下有大規模的討論。
贊同文章觀點的普遍表示:人家給你發就不錯了,別把自己看得太高。
不贊同文章觀點的則表示:群發的消息毫無營養,并且很多都是絲毫沒有交情的人。
在我看來,都對,卻也都不對。
我個人是很不喜歡群發消息的,無論是祝福,還是打廣告,當然,工作上面的通知另當別論,但這也不代表,我會去diss那些喜歡群發消息的人,更不會去diss覺得群發消息也是一種祝福的人。
但說起這篇文章,其原因是:文章里明確提出,不管你喜不喜歡,人家給你群發了祝福,都代表了一種尊重,所以最好,也給別人回一個謝謝。
我覺得問題,就出現在這里。
曾幾何時,我們都熱衷于diss七大姑八大姨,尤其是到春節時候,這個話題一定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起。
無非是:
多大了?
結婚了沒?
收入多少啊?
怎么還沒有孩子?
打算要男孩兒還是女孩兒?
買了房子沒啊?
……
……
這些問題成了他們的口頭禪,也成了風靡一時嘲諷他們的經典語錄。
但事實上,這些問題真的有那么不堪么?
從網絡上普遍推崇的觀點來看,大家普遍覺得:這特么都是我的事,一個一年到頭見不到的親戚,嘰嘰歪歪個什么勁?關你屁事?
所以認為,這種涉及隱私及攀比的“關心”是一種騷擾,可咱們換個角度來看,一年到頭,親戚們沒有和你在一起,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不知道你是什么性格,你是成年人了不可能跟你聊玩具,聊游戲顯得你膚淺,聊專業顯得他低端,思來想去,最大眾最保守的話題就是:
結婚了么?
買房了么?
打算要孩子了么?
你覺得是一種困擾,他們覺得是一種關心,你覺得極端無聊,他們覺得,這或許是唯一可以強行交流的話題。
不然,話題怎么延誤呢?
親戚關系怎么保持呢?
但他們還是被diss。
沒辦法,因為你不喜歡啊!
因為你不喜歡,所以你覺得是錯的。
但你的行為,在他們眼中,又何嘗不是一種錯誤?
不尊重長輩,不尊重社交,不能夠入鄉隨俗,不能放低身段融入到自己本身所屬的環境當中。
同樣的問題,不同的角度來想,錯的就不是同一個人。
再回到群發消息這個事。
有的人喜歡,覺得這是一種祝福。
有的人不喜歡,覺得這是一種困擾。
有的人甚至極端討厭,覺得這是一種騷擾。
在我看來,這些都沒錯。
錯的是角度,是態度,是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的喜好,跟這件事本身其實沒太大關系。
所以為什么,喜歡群發的要被diss?
又為什么,討厭群發的,會被冠上一個不懂不懂社交的頭銜?
這樣的流氓理論跟七大姑八大姨的經典八大問有什么本質的區別么?
沒有,一點都沒有!
所以那些diss七大姑八大姨的我們,有沒有想過,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別人眼中的七大姑八大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