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讀《把時間當作朋友》,很多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在腦海中碰撞:
交換才是硬道理 ? ?
速成絕無可能,那該怎么辦?答案只有一個字:“換”。俗話說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從本質上看也是這一個字——換。要想在一方面獲得成就,你就得積累相對應的知識,而這些知識需要你去砸時間或者砸錢去換。有些知識是可以通過自己砸時間就能摸索出來的,有些知識只能通過砸錢,找好的領路人帶領進門才可行。但不管是砸錢還是砸時間,其本質都是在交換。比方說學習開車,我們要想習得開車這項技能,我們必須花時間去練車。如果自己練習了很久還沒有練好,我們有時候甚至需要請個私教或者報個VIP,花錢讓老師單獨教你。正如劉潤老師所講:“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有其商業邏輯;商業的本質是交換,所以要想得到必須先要有付出。”
學習的精髓在于理解基本概念
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但生活中很多人卻拒絕學習。他們中很多不是不想學,而是自認為學不好,然后就放棄。他們從不去找學不好的根本原因不管是學習方面的還是生活技能方面的,而是多年以后把夢想寄托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期待下一代成才。然后,事實是,他們不傻,也不是學不會,他們只是“太懶”,懶到連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愿意去深究一下。笑來老師說,從小他母親就教會他:“讀教科書,要先把所有概念都記下來,暫時不懂的就死記硬背。把概念牢記于心,就可以通過以后的學習和實踐反復審視它,并形成透徹理解。” 記得當年的初高中同桌6年的學霸,簡直是個神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各種競賽統統都能拿獎,還是一等獎。全校都說他是牛人,他說,沒有神不神,無非是把每一個概念都搞懂并熟練運用罷了,最后他去了清華。
除了學習,生活中技能的習得也是如此。熬了多次才考過的科目二,復盤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時發現自己每次掛無外乎“概念不清晰”。不清楚調后視鏡對于場內考試五個項目的重要性,導致各種該看的點看不清,直接開掛。不清楚壓住離合對于控制速度的重要性,速度一快,倒庫各種壓線,直接掛。其實還有很多,像投資,健身等等,清楚了概念,然后分析原因,方法自然就可以得出了。所以凡事必問終極三問:先問是何?這個東西是什么(What);再問為何?為什么會這樣(Why);最后如何自得。那怎么做呢就自然而然知道了(How)。
最重要的任務永遠只有一個
判斷一件事情是否真的重要,標準只有一個:是否對目標(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的實現有益。那個真正對目標的實現有幫助的任務。我是個超級愛做計劃的人,每天計劃列的滿滿的,但是執行起來呢?大底是“幾乎用全部時間處理簡單的部分,至于困難部分,干脆‘掩耳盜鈴’,視而不見,暗地里希望困難自動消失......”。這樣的我是典型的“既勤奮又懶惰”的,因為我從未思考過哪個task于我而言目前是最重要的 ,是今天非做不可的。我想要的似乎是全部,但是到最后,往往會變成壓力特別大,有時候任務一旦沒有完成,會有深深的挫敗感。記得小時候聽過一句話“人不可能同時坐上兩把椅子”,我們都很貪心,想要的東西很多很多,但是我們都是必死的凡人,我們的精力也很有限。所以全部都想得到,那是不可能的。選擇最重要的,然后去不折不扣地執行效果會更好。
最后,想跟自己說:最重要的任務永遠只有一個,無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應該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無趣,都應該去做。學會抓大放小,學會用理性科學地指導自己的生活。Enjoy learning ,enjoy life.(享受學習,享受生活)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