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榮強
最近幾天寫的都是關于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三個“元問題”的文章,有讀者看了之后問我,這三個問題表面上看似挺好區分,但有時候也挺不容易區分的,尤其是回答的內容上,可能沒有區別。
比如,立題是,為什么我非常欣賞某某人?回答是,我發現某某人身上有幾個非常突出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第二個特點是……第三個特點是……
大家注意到沒有,這里的答案,講的是某某人的三個特點。如果立題是,某某人有什么突出的特點呢?這是不是一個完全的是什么的立題?
是什么的立題,與為什么的立題,答案都是一樣的。
這究竟怎么回事?
因此,今天就要來講一講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三個“元問題”的關系問題。我簡單地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
一、三個元問題的不同點
首先要特別指出,元問題是基于人的思考而產生的,因此它們具有很強的主觀性。也就是說,觀察的事物進入人的主觀視野,它究竟具有什么特性,往往是由主觀性所決定。
這就像一個男人面對一群美女,這個男人對某個美女特別關注,而對其他美女視而不見,這不是因為這個美女生得漂亮,而是因為這個男人愛這個美女。這個美女就被賦予了偶像的特性,而其他美女則是空氣或陪襯。
這有點“我思故你在”的意思。
因此,三個元問題所引出的答案,就是我們所思考的對象,但是,我們要把它裝入是什么的口袋,還是為什么的口袋或怎么辦的口袋,是由我們思考的焦點與方向所決定的。
同樣的一個事實,當我們只是想了解事實時,我們就會問是什么;當我們想解釋某個現象時,我們就會問為什么;當我們想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時,我們就會問怎么辦。
二、所有的元問題在形式上都可以說成是什么
這個是語言的靈活性與表現力所決定的。語言本來就是我們人類思考與溝通的工具,這種工具并不是死板的,總是力圖讓我們的思維與觀念變得更清楚,但語言也有可能復雜化,使得人的理解變得復雜和困難。比如:
我不喜歡出國旅行的原因是什么?
遇到合作伙伴不配合時,有效的解決辦法是什么?
以上這兩個是什么的立題,從本質上講,它們分別是在問為什么和怎么辦。
也可以說,廣義上講,所有的疑問都是在問是什么,這個是什么包括是三個內容:事實、原因、對策。而這三個內容又分別與元問題對應:事實——是什么、原因——為什么、對策——怎么辦。
三、所有的疑問最終都指向怎么辦
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我們人類所有的思考,最終都是為了解決問題,都是為了應對各種挑戰人類生活的沖突提供怎么辦的對策。
也許我們有些疑問純粹是為了滿足好奇心。但是,好奇心的不滿足不也是一種需要得到解決的問題嗎?
前兩天的《每日觀察》中,我說過“不講怎么辦的講話,不是在忽悠就是在耍流氓”。這句話的根本含義是,我們講話時,一定不要忘記講怎么辦,不告訴別人怎么辦,你的講話就沒有什么價值,就可以是廢話。
但是,怎么辦又不能是空中樓閣。只有在搞清楚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前提下,才能正確回答怎么辦。
比如某人問我說,他的婚姻出現了問題,究竟該怎么辦呢?
這樣的問題我能直接給建議嗎?不能的,因為我不了解他們出現了什么問題(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出現了問題(為什么),什么具體的情況不了解,什么具體的原因不了解,我能夠給出什么有價值的怎么辦的建議嗎?
因此,遇到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我一定要先了解是什么和為什么,然后在給出怎么辦的建議。
而且,當我了解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同時,怎么辦的答案已經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