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每想起女學霸的故事我就感慨萬千,從中國應試教育出來的孩子哪一個沒有經歷過做不完的數理化,練不完的作文套路,外加在高考臨門一腳的穩定發揮才能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這艱辛的漫漫應試長路本無性別之分,但長路之后女性卻要面臨社會環境和自身生理帶來的壓力差異。
? ? ? ? 這位學霸能22歲從國內排名前十的名牌大學碩士畢業,這過程中她所付出的努力我們這些同樣經歷過完整應試教育的人不難想象,同樣的也不難想象帶著這樣的年齡優勢她的初衷一定會有在事業上有所追求這一項。
? ? ? ? 在畢業最初的3年內,是最關鍵的尋找個人定位時期,不過在這3年里她的精力花在了待孕,生產和哺乳期上(這里并沒有對打算年輕時孕育的女生冒犯的意思,每個人價值觀不同選擇不一樣,不留遺憾即可)。人成長的每個時期都有個主軸線,如果我們選擇了生育作為最主要的待辦清單,那么勢必在這一時期在其他方面的精力會弱化。
? ? ? ? 回到老專家也是中國父母強烈推崇的"適齡論"-所謂正確的時點做該做的事,真的合理嗎?"適齡論"的關鍵出發點是女生最佳生育年齡要在30前。為此我google了幾篇國外的醫學文章(我還是堅持海外的醫學平均水平比國內動不動就刨腹產的醫學水平高),在主流介紹女性適孕年齡的文章里,普遍把最佳生育年齡放在20-35這一區間,但是其中有一篇特別把26-34歲這個區間摘出來做了分析:
? ? ? 誠然,30歲時自然生育能力開始逐漸下降(26歲至29歲的女性不育率為9%,30至34歲的女性不孕不育率上升到15%),盡管如此生育治療的可能性仍然很高。但是,通過延遲生育,婦女可以保護自己免受來自工作,人際關系和經濟的壓力,同時幸運的是,你的能量和體力能應該還是很高的。然而,許多研究發現,與20多歲的女性相比,30至34歲的女性的剖腹產率幾乎是女性的兩倍。
? ? ? ? 關于這個年齡段生育的寶貝: 流產率上升到百分之十二至百分之十五。唐氏綜合征風險在30歲前仍然很低,此時為1/1000而染色體異常為1/400。到35歲時這兩個指標為1/400和1/200。但同時30歲以后第一胎出生的小孩學習成績更好,很有可能受高等教育父母的影響。
? ? ? ? 所以從大的普遍研究數據來看,從寶貝的健康概率來說30歲之前生產確實優于34歲之后,但是請注意這樣的結論是基于大量普遍數據調查,那當把視線拉回我們自己個體實際情況的時候,我們真的沒有方法來優化自己30-34這個階段各方面的指標嗎?再來講一個故事。
? ? ? 在我初期入職時期,所在部門有幾位30出頭的女同事,仍記得工作間隙她們聊的最多的就是看醫生-怎么能提高懷孕率的醫生,而且從她們聊天的情況來看30出頭難懷孕已經是很普遍了。這一群30出頭想當媽媽的女人共享醫生信息乃至方法,我一小姑娘有時湊巧聽到了只覺得"腦洞大開,世界好大"。
? ? ? 其中有一位可謂是各種奇葩方法都嘗試過了最后終于經過一個同事介紹在一個老中醫的調理下懷上了,卻還是在床上硬躺了5個月保胎。這種種見聞只讓我對老專家的話深信不疑,深感自己才出校園二十二三歲的年紀就危機重重,整整兩年,直到兩年后遇到了另外一個30+女人開始對所謂30+理論第一次有了懷疑。
? ? ? ? 兩年后部門來了一個新同事,我們叫她靜姐吧,靜姐在來我們部門之前的9年職業生涯都是泡在技術銷售和客戶經理這兩個崗位上,這種背指標的崗位肯定比當時我在平臺部門的壓力大了不少。靜姐的個性灑脫沒心眼,在她前面9年的時間里不管是工作還是感情上的故事都精彩紛呈,直到她談了一個打算結婚的男朋友準備放棄馳騁沙場的日子往回走掉到職能部門重心轉向家庭。
? ? ? ? 這里有一個小意外加快了她的崗位調整節奏,就是她的第一個小寶寶,這個小朋友是意外結果。傻乎乎的靜姐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乃至于當時還去歐洲出了趟差,工作間隙還跟同事騎了馬,那時小寶寶才一個月,就她這么蹦噠還堅強地在她肚子里成長。
? ? ? ?直到她回國發現姨媽久不造訪,才后知后覺發現了肚子里的娃,后來安分了9個月后生下了小寶寶,靜姐跟我說過很多次她生她家小朋友就跟卸貨一樣,只覺得她小朋友借用了她肚子10個月自己就乖乖出來了。
? ? ? ? 跟靜姐接觸久了,知道她故事多了,關于生育年齡這個問題我就開始反思為什么同樣30+,靜姐卸貨毫不費力那么蹦噠小朋友還頑強地存在著,部門里這一堆女人怎么連懷個娃都困難呢?
? ? ? ? 那時跟靜姐討論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她在前面9年的工作經歷基本不屬于久坐辦公室型,客戶拜訪,營銷活動和出差是家常便飯,這樣的工作即時壓力更大,但對身體機能而言是比僅辦公室工作有益很多的。而后來我自己的工作性質也轉向活動居多,也有了切身體會。
? ? ? ? 最近一部爆火的BBC記錄片<鍛煉的真相>也用科學實驗佐證了這一推斷。這一紀錄片里把平時較為活躍的女餐廳服務員和平時靜坐工作,每周按時健身的主持人的活動量相比較。最后醫學家得出的結論是:" 整天久坐的人即使晚上去健身房鍛煉,很不幸這樣仍然不夠,可以說久坐就是健康殺手。"
? ? ? ? 在國外呆了兩年多,對國外健康理念的不同感觸更深。在歐美國家中高社會層次的女性大齡生育非常普遍,也沒見什么不良后果,這一方面有賴于歐美國家的醫療技術,另一方面,和她們生活習慣健康和堅持鍛煉是分不開的。
? ? ? ? 舉個最真實簡單的對比,現在跟我工作的外國同事都是和我父母一般的年紀,甚至平均年齡比我父母還大,但是這幫叔叔阿姨們覺得自己"正當工作黃金時期" "今天中午吃沙拉,這周X要去健身房""這個暑期跟孩子們去哪個小島度假",我父母的狀態是"終于退休了""吃XX比較補""你什么時候結婚我等著抱外孫"。
? ? ? ?曾經跟一個同事說起"等父母年紀再大一點因為我是獨生女要考慮跟她們一起住照顧他們",我這位跟我媽一個年紀的"叔叔"同事說"F我不敢想象現在我10歲的兒子跑來跟我說10年后我要跟你一起住照顧你,我還年輕著呢!"
今天先寫到這兒,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