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6年,重新拿起書架上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這是一本以前別人推薦,但我卻一直沒有讀完的書,而且很遺憾的是沒能感受到它的特殊之處,自然對我的吸引力不大。利用國節(jié)休假期間,第一次讀完了,卻覺得無比的輕松,心里只有一個想法:果然是一本好書。我知道是自已這幾年在學習方面的積累,建構了一定的思維體系,才能連接我與這本好書的緣份,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6年。
今天,聽樊登老師講解的《讀懂一本書》,明確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讀完后寫與講。
接著,把樊登老師與尹建莉老師的講解又復聽了一遍,然后試著回憶了部分內(nèi)容,自已寫了出來,寫得出來才是真的記住了。
1、信任,家長無法信任孩子,其實是源于源于恐懼和不信任。不了解孩子,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總是擔心孩子,孩子就成長得沒有力量。
2、自由,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這是孩子的天性,是非常重要的。
3、愛,這是親子關系的根本。
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愛。
4、如何看待溺愛?
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溺愛,這里面包含著控制,覺得孩子沒有這樣的能力。有一些愛的假像,
披著愛的外衣,實際上是對孩子強力控制,嚴重傷害孩子。這種傷害,10年、20年、30年之后會出現(xiàn)問題。
5、情緒,不是忍,偶爾忍也是需要的,你心里舒不舒服自已知道。你覺得教育孩子累,一定是家長出了問題。學會做父母比你做一個只會指點的父母更重要。
6、孩子犯了錯怎么辦?孩子說臟話,你一巴掌打過去。
? ? 那孩子學會的是暴力,他考慮的不是如何改正說臟話,而是父母不要打我上,孩子永遠也學不會理性思考與解決。
7、老師說孩子不對怎么辦?
孩子畫畫,老師說孩子畫的河流顏色是錯的,媽媽引導孩子,并不是直接說老師對或者錯。要多想辦法,凡事停下來想一想。比如11個月的小朋友要撿路邊的樹葉,媽媽不想讓孩子撿卻沒有好的辦法,尹老師說辦法就是給孩子準備一瓶水,撿了后洗手或者洗樹葉。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8、樊登老師舉例:父親的教育理念,你考上大學我就不管你了。兒子大學一年后退學,回擊“你不是說我考上大學,你就不管我了嗎?”
9、孩子學習成績差,先幫助孩子培養(yǎng)自信心。
尹老師女兒高一后,數(shù)學成績不理想,老師提議趕緊去上個補習班。
尹老師說,老師說你數(shù)學有潛力。
女兒不相信,尹老師說:“老師教了那么多學生,哪里看不出來誰有潛力,誰沒有潛力呀?!?當孩
子覺得不好意思,你幫他找個理由寬慰。
10、寫作業(yè)要不要陪,當然不用陪,前面提醒,后面讓孩子自已記住,如果孩子忘了,就跟孩子商量,她要做什么樣的決定。
11、培訓班是不是越多越好,你希望孩子杰出,卻做著大多數(shù)平庸的事情。
12、老師布置重復的作業(yè)怎么辦,比如一個詞抄十遍。
先了解孩子會不會寫,會寫了代表基本掌握了,其余的九遍是重復和多余的,對孩子的意義不大,而且侵占了孩子學習其它知識的時間。
尹老師眼中的理念:
1、從來沒考過雙百分,但我從來沒有因此批評她。
2、孩子也許學歷低點,但一生幸??鞓吩撌嵌嗝疵篮玫氖虑檠?。
3、孩子一定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是非常正常的。你眼睛里覺得他有問題,他就盡是問題。
4、教育的宏觀理念和目標,大的方面都是一樣的,但是小事才有意義,堅持關注在細節(ji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