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印象中的宋朝形象,可能大部分人首先想起宋朝軍隊很弱,其次是對外納貢及賠款,憑這種印象我們覺得宋朝很弱。那么,宋朝真的很弱嗎?
公元960年后,后周的禁軍首領趙匡胤及其下屬上演了陳橋兵變,趙匡義被部下黃袍加身,由此他就成為皇帝,宋朝也因此誕生。
因為趙匡胤以這種方式獲得王位,所以他擔心有一天歷史會重演,所以他推行了如此政策,重文輕武。
但是實際上,宋朝有大量士兵,因為宋朝把征兵作為維持穩定的手段,招募各種各樣的人,并且也沒有退伍制度。畢竟只要饑荒就是大量招兵的時機,都是因為沒飯吃才去當兵的,從而導致隊伍中三教九流之士眾多。
盡管這項政策減少了社會上的“搗亂者”,但也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每個人都只是混口飯吃,誰給你賣命呢?而由于部隊人數的增加,宋朝財政也遭受了極大的拖垮。
盡管宋朝軍隊十分弱,但宋朝堅持一種政策,即人民有錢與國家安全,用尊嚴換取和平的政策,尊嚴不重要,能發財就好。
澶淵之盟后,宋朝開始專注于經濟,因此宋朝在經濟、技術和文化上達到了頂峰,農業、手工業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除農業外,貿易也高度發達,海上貿易也非常繁榮,宋朝甚至還發展了海上絲綢之路。因此,盡管宋朝的軍隊薄弱,但在經濟和文化上卻很強大。
那么宋朝的軍隊有多虛弱呢?根據《續資治通鑒》記錄,宋朝與契丹打了81場大戰,那么宋朝贏了多少場仗?答案是1場,戰績是1勝80負。
例如,在979年,宋太宗親征遼國,兩軍在高梁河上作戰,宋軍被打敗,宋太宗中箭落荒而逃。
986年,宋太宗因為大遼皇帝已去世,認為大遼沒管事的。于是,他派兵前往北伐,結果又是慘敗而歸。
1041年,西夏行軍向南進攻宋朝,宋軍在好水川被伏擊,全軍全殲。
1081年,西夏內亂中,宋神宗派出五路大軍發起進攻,勢頭強勁,并想消滅西夏。結果,西夏騎兵抄襲了宋軍的糧草,淹沒了宋軍,宋軍有20萬人喪生。
1115年,女真族崛起,完顏阿骨打稱帝并建立了金國。他立即襲擊了遼國,氣勢猶如破竹。宋朝以為有機會報仇了,于是與金國合作進攻遼國,但最終,金國連戰連勝,而宋軍卻連戰連敗。遼軍的萬余士兵都可以清洗宋軍的10萬名精銳。在合作之后,金國也看破了宋軍的弱小,不久之后便渡過黃河滅了北宋。
多年以后,宋朝又遭遇北方的蒙古。當時的蒙古正值發展強大的時候,蒙古開了掛似的不僅消滅了所有周邊國家,而且還打到了歐洲。因此,宋軍也被蒙古軍吊打。
僅僅牙山一戰,宋軍20多萬人,就慘敗于蒙古2萬人,從此宋朝的歷史就此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