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35:如何做好統編教材六年級閱讀策略的教學(三)
? ? ? ? ? ? 閱讀策略——提問增學
? ? ? 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圍繞“提問”的閱讀策略單元,是繼三年級“預測”后的第二個閱讀策略單元。作為本學期剛剛使用統編版教材的六年級老師,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如何教學提問策略呢?
? ? ? 一、提問策略的意義
? ? ? 提問策略教學就是教會學生怎樣提出問題。運用提問策略進行的閱讀,有助于改善學生的閱讀狀態,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在閱讀的同時,不斷去提問,從而促進學生積極的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 ? ? 二、北師版與統編版對比
? ? ? 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閱讀策略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北師大版在四年級時也重點練習了多角度提問,所以對于這個策略,六年級老師需要做的不是補教提問策略,而是需要增學。
? ? 三、如何增學
? ? ? 六年級在教學中仍需加強多角度提問,增加教學在提出問題后應該怎樣分類,并學會在眾多問題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并能嘗試著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問閱讀策略在補學中主要抓住三個方面:提問角度、提問形式和提問的步驟。人教社給出了建議,即“六角度、三形式、四步驟?!碧釂柕牧嵌龋横槍︻}目問、針對內容問、針對標點問、針對人物問、針對關鍵詞句問、針對文章條理問;提問的三形式: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進行提問;提問的四步驟:提出問題——梳理問題——篩選問題——解決問題
四、教學初探
? ? ? 我在教授《窮人》這一課時就運用了提問策略。板書課題后,讓學生針對題目進行提問。學生提出:一.文章為何以《窮人》為題?二.文中都有哪些窮人?三.他們有多窮?問題一的提出對創作背景提出了疑問,問題二針對文章的主人公問,問題三針對課文內容來問。細細分析看似簡單的問題,對于我們理解課文卻至關重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對于與課文相關的課外知識很感興趣,這種興趣如能得以解決,能更高的把興趣遷移到課內閱讀。
? ? ? ? 在交流中,學生了解到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窮人》的創作靈感來源于雨果的敘事詩《可憐的人們》。當時的俄國階級矛盾日益激化,貴族生活糜爛,底層勞動人民雖掙扎在貧困邊緣,但依然保持著俄羅斯的高貴氣質。托爾斯泰以窮人為題創作,小說,主題鮮明,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針對問題二:學生瀏覽課文理出文章的主人翁桑娜和漁夫,還有鄰居西蒙,理清人物關系后,對文本的理解也就更深入了一步。問題三的解決則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抓住文中的關鍵句去感受他們的貧窮程度,為后面體會人物形象做了很好的學習鋪墊。
? ? ? ? 提問的增學可以在六年級的很多的課文中去實踐,也可以在整本書的閱讀中去嘗試,提問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樣性的。總之,實踐出真知,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去探究,去摸索,去發現,去總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做最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