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底,我們在北京辦了一場面向互聯網行業職業經紀人的交流會,現場交流熱火朝天。本文是職人社職業經紀合伙人 Iris Wang 的分享。
技術職位的深度尋訪
許多剛入行的職業經紀人覺得技術候選人很難溝通,又苦于沒有渠道找到合適的候選人。入行 8 年以后,我能快速高效認識很多優秀的技術候選人,并通過他們不斷拓展自己的人脈,每個月至少能保證一個成功 offer。所以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發掘優秀的技術候選人以及如何與他們相處溝通。
技術候選人的尋訪渠道
尋找技術候選人,通過什么途徑可以找到優秀的候選人?我這里有 5 種渠道,對于剛入行的職業經紀人和資深職業經紀人都適用。
首先是線上社區,包括技術論壇、社交網站、職場 App、社群等。推薦新人先去技術論壇里面泡一下,比如早年我自己在PHP100、PHPChina、藍色理想、LinuxTone 等比較活躍,慢慢會認識論壇中的各個版主,因為在論壇上就與版主們熟悉,從線上搬到線下的時候就變成了 QQ 群、微信群等社群時也會推薦你加入。
我每周都會去群里發一次言,觀察誰在群里比較活躍,那個人可能就是我的目標,如果有人說自己「最近在看機會」,我一定會主動加他,主動去聯系,這樣的成功案例數不勝數。針對不同語言的技術職位社群,如果沒有加到 80 個以上就看不出這個渠道的效果。
第二個渠道是 list?,很多人覺得現在沒有打電話的必要了,但我認為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也許五年前、十年前你的名單里那名普通的員工已經變成了 CEO, 那么你手上的 list 就非常有價值,可以與他們 BD 客戶,或直接引薦 HR。
List 里的每個人我都會打電話,很多人接起電話都說自己不方便,這時不要放棄。現在不方便就晚上打,晚上不方便就周末打,只要通上電話, 1 分鐘就可以加上對方微信做進一步溝通,微信不方便可以加? QQ ,QQ 不方便可以加釘釘等(根據對方的要求)。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打 30 個「有效電話」。要非常注重你與他們溝通的時間和內容,通話之后加了微信能夠繼續溝通的才是有效電話。
第三個渠道是熟人推薦,是通過多年人脈累計得到的渠道,候選人轉介紹、HR、同行等,進行資源整合,后面我會詳細地講解。
第四個是公司資源,很多人都會問我:「你們公司有什么資源?能給我什么樣的支持?」我會回答:「首先,作為一名 8 年以上職業經紀人,我有很多資源可以給你;其次公司有充足的人才庫儲備。」但要注意的是,作為一名合格的職業經紀人,必須把上面的渠道用完再結合公司的人才庫,作為一種輔助來進行推薦,如果先用公司的人才庫,對你的成長與人脈擴充的幫助是很小的。
最后一個是與 HR 之間關系的維系,HR 有沒有把他身邊優秀的候選人共享給你呢?與 HR 之間的關系維護,我認為非常重要。另外,HR 常用的渠道像智聯招聘、前程無憂、拉勾網、Boss直聘、獵聘等招聘網站你都需要了解,不僅可以在上面尋找候選人,也可以認識很多 HR。
# 熟人推薦
上面講了五種類型的渠道,我覺得其中最有效的是熟人推薦。
但是很多人說:「我剛入行沒多久,沒有熟人給我推薦,我做不到怎么辦?」如何快速的展開熟人推薦?首先,與候選人建立關系是從一通電話開始的,后面是各種社交工具的結合,最后是面對面的交流。但面對面交流后就結束了嗎?一個候選人,哪怕因為你的推薦成功入職了也不要切斷與他的聯系,兩三個月不聯系這個人,這方面人脈就斷了。所以要經常互動:比如天氣冷了,外面下雨,是不是可以關心候選人讓他帶把傘?記得添加衣服?候選人發的朋友圈,我們也可以關注一下點個贊等。
想要真正建立熟人推薦是沒有捷徑的,只有經常互動,充分利用手中的資源。就像我們交朋友一樣,要學會關心別人,說說自己身邊的事情,有空的時候聊一聊,只有這樣才能從候選人變成熟人。他才會把他身邊優秀的候選人介紹給你。
拿到技術職位,如何開展?
我列了一個流程,大家可以看一下:
這里的?friend?對我來說尤為重要,因為每一個做技術的人,都是很直接很善良的,你如果抱著只給他推薦職位的心態是不能成功的。要把他當做朋友來相處。
所以第一步,面帶著微笑來打電話,對方聽到的就是微笑的聲音,然后再進行職位分析。
拿到技術職位后先幫助候選人了解公司,充分了解客戶,公司在行業里的各種資訊(好的壞的)、行業排名、投資方背景、融資情況、基本福利情況、公司產品情況及迭代速度、公司盈利情況、辦公地點等,這些都是上網就能查到的簡單信息。我們有義務幫助候選人了解公司情況。
比如,候選人考慮買房,你就要了解這家公司給不給公積金,以及繳納比例;候選人考慮未來孩子上學,你就要了解這家公司給不給辦工作居住證等信息。
所以當你拿到職位的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候選人,你想進這家企業嗎?
第二步,關于職位:職位是新增還是替換、匯報對象及背景、技術總負責人背景、團隊背景、團隊氛圍、企業的喜好、年齡、出生地(確實有些老板會在意員工的出生地)、技術棧、公司面試流程以及合理性(考慮到候選人請假去面試不容易,能一次面試完的就不要面試兩次)、公司福利(關注大的福利比如五險一金,大額補助,年終獎,期權或股票等,類似餐補 200 這些就可以忽略了)。
特別要說的一點是:創業公司看老板,老板過往的履歷,社會評價等相當重要。
第三步,解析職位要點,舉例來說,幾年前我曾經推薦過一位 Java 技術候選人,百度 T6 出身,面試之后 HR 給我的反饋是: Spring MVC 使用不行,沒做過實際案例。我很不能理解,因為這位候選人的簡歷中有強調 Spring 技術非常好。后來我特意咨詢了一位技術的朋友,他告訴我,Spring 確實是 Java 的框架, 而 Spring MVC 是 Spring 的一個模塊,有些公司會常用 Spring MVC ,從而注重擅長 Spring MVC 的人。
所以,對于技術職位來說每一個職位都有不同的種類和分工,一定要先了解再推薦。每個職位都要詳細地與? HR 或客戶溝通,搞清楚他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
# 面試結束后需要做的事
面試結束后,及時與人選溝通面試要點,學會總結,傳遞給其它面試者,加大面試成功率,通過此步驟拿到面試題。
同時,及時與 HR 溝通人選情況,是通過還是 Pass ,了解清楚原因,加強合作緊密度。溝通都是雙向的,當你從 HR 那里拿到反饋信息,反饋給候選人時,候選人首先感受到的是你的關心與重視,比如 HR 約了候選人 5 點面試,? 8 點左右的時候你就應該與候選人聯系,盡量不拖到明天。我的候選人不論多晚去面試(最近確實有幾個白天沒時間,都是晚上 8 點開始面),我都要等他面試完簡單問候下再睡覺。
如何與候選人深入溝通
在跟候選人溝通時,經紀人容易碰到的問題是,找不到合適的溝通方式和方法,導致跟候選人之間的信任程度不夠,約面試成功率低。
我問過很多候選人,如果職業經紀人第一次打電話就給你推薦職位,對方回復大多都是「不考慮」。所以我的方法是:先與候選人取得信任,介紹公司,介紹自己,取得微信、QQ 等聯系方式,第一次電話溝通,千萬切記留下好印象,不要問太多敏感的問題,容易引對方反感。
如果一直聯系不上候選人,可以嘗試其他時間段,只要你認為這個候選人值得聯系,就多試試下班時間及晚上或周末。當然也有怎么都不理我的候選人,這時需要大概了解一下候選人的背景,然后發一封非常正式的郵件或短信,試一試,或者有轉機。
總有職業經紀人對我說:「這位候選人不看機會,他剛剛入職新公司了。」但當我自己聯系候選人時,卻總能輕松拿到對方的其它聯系方式。并不是我的溝通技巧多厲害,而是職業經紀人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執著」。給大家講一個案例,我為了約見一位候選人,晚上十點還等在百度公司附近的咖啡廳,而這位候選人只見了我 10 分鐘,當時我是有點小失望。但后來他卻為我介紹了很多優秀的候選人,我也為他們成功推薦了很多適合的職位。
第二次溝通時,一定要在開頭附上自己的介紹。我是(具體日期)聯系過您的某職業經紀公司的某經紀人(介紹公司,介紹自己)。表示我們對候選人 的重視。然后,與候選人一份一份地溝通工作經歷,如果有些候選人工作經歷很多,至少要溝通最近的 3 家公司,加強印象,鑒別簡歷真假(包括學歷等)。當然也需要一定的溝通技巧。
關心候選人的家庭住址(上班距離)與加班情況。其次是目前候選人所在平臺的發展狀況,近期是否有加薪?如果候選人近期有加薪,看機會的意愿有多強(需要考察)?或許現在就不是介紹機會的最好時機,調薪之后往往是候選人看機會的好時機。
后面的溝通就比較細致了,包括:
對辦公環境的期望
團隊關系微妙(內部競爭力如何?預期的發展如何?)
公司福利:一定要區分稅前還是稅后,漲幅 15%-25% 為合理數字,如果有候選人提出:除非工資 double 否則不看,那你需要降低候選人的心理預期;
對于較為自卑的候選人,要贊美,增強其自信與信任度,不要拿著 HR 的 JD 照本宣科,要做適當的刪減,防止候選人因為自卑打退堂鼓。?
總結
最后,對我們今天講的內容做一個總結:
與候選人溝通的過程是取得對方信任的過程,在他需要機會的時候為他提供機會,讓他變成自己的朋友更重要;在他暫時不看機會的時候,為他提供其它價值,比如職人社經常舉辦線下沙龍活動,可以邀請他來參加。
關于時間管理,職業經紀人每天要做很多事,管理不好自己的時間就會手忙腳亂。我每天下班之前,都要把第二天需要聯系的人或客戶列出 list ,將計劃寫在本子上或日歷中而不是記在腦子里,腦子用來記更重要的事情,然后第二天按照順序做完。
技術出身的 Iris,先后做過 DBA 和 HR 的工作,從 2010 年開始專注于互聯網行業中高端人才獵聘,幫助客戶取得更大的成功。在過去 8 年時間里,她服務的人才年薪范圍在 50-400 萬元之間,以 A-D 輪互聯網創業公司為主。Iris 于 2018 年初加入職人社,擅長帶領團隊共同完成工作,并樂于跟候選人交朋友。
Iris 是誰?
技術出身的 Iris,先后做過 DBA 和 HR 的工作,從 2010 年開始專注于互聯網行業中高端人才獵聘,幫助客戶取得更大的成功。在過去 8 年時間里,她服務的人才年薪范圍在 50-400 萬元之間,以 A-D 輪互聯網創業公司為主。Iris 于 2018 年初加入職人社,擅長帶領團隊共同完成工作,并樂于跟候選人交朋友。
Iris 的其他分享:軟件工程師如何進行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