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印象丨三國圣地之君臣合祀武侯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成都印象丨三國圣地之君臣合祀武侯祠
文圖/城北聽雪

2014年的7月21日是那年我們在成都的最后一天,那天游覽的武侯祠也是成都游覽的最后一站。

上午參觀完武侯祠,下午同伴們就在成都東站做鳥獸散了。我獨自一人從成都東站坐動車到重慶北站,再轉火車回廣州。

其實我們住的旅店附近不遠處的川大校園里面,就有很多值得看的古跡和雅景,因時間緊湊,也只能忍痛放棄。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早上8:00多我們到達武侯祠的南郊廣場,朱紅的武侯祠殿宇就豎立在廣場中央,一種莊嚴肅穆之感油然而生。但這里并不是正門,正門在另外一則。

武侯祠是我國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廟,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劉備惠陵之時,距今約有1800年的歷史。

沿中軸線依次建有昭烈廟、武侯祠、三義廟、惠陵、結義樓等建筑。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我們走到祠堂正門,仰頭一望,一座高懸”漢昭烈廟”的匾額的大門屹立面前,兩棵古松與一對石獅護衛著朱紅飛檐的大門,莊嚴肅穆。

我當時跟眾多初游武侯祠的游客一樣,很是納悶:大門上明明掛著“漢昭烈廟”匾,可大家為什么卻叫它武侯祠?

“漢昭烈廟”的“漢”是當年劉備蜀國的稱號,“昭烈”是劉備死后的謚號,劉備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后運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稱惠陵。按照漢制,有陵必有廟,就在此建了漢昭烈廟,這里原來是祭祀劉備的廟宇。

蜀滅亡后,兩晉十六國為諸葛亮在成都建立了孔明廟,與劉備廟隔街相望。明朝時孔明廟香火旺盛,蓋過了漢昭烈廟。

蜀王朱棣認為不合禮法,下令拆除了專門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并大規模調整劉備廟,在里面增加了一個祭祀諸葛亮的祠堂,從此劉備廟和武侯祠就合二為一了,這就是武侯祠君臣合祀格局的歷史原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世人只知武侯祠,卻鮮有人知劉備廟,殊不知武侯祠只是劉備廟的后殿。諸葛亮作為臣子陪伴在劉備廟,而民間卻稱整個建筑為武侯祠。

這其中緣由是諸葛亮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過了劉備,人們顧不了君尊臣卑的禮儀,習慣把這里叫做武侯祠了。這也與諸葛亮的開誠布公,死而后已的精神有關,百姓借此表達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民國時期鄒魯的一首詩:“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勛業,丞相功高百代思”,道出了這民間的秘密。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我們跨過大門,走進一條用青石鋪成的小道,迎來一處古柏郁郁蔥蔥的庭院,約50米長的小道通向二門。

小道兩側矗立著唐、明、清三代六座高大的石碑,左手邊是明碑,右手邊是唐碑。

其中最大的“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唐碑,建于809年。這塊碑由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柳公權之兄)書寫,名匠魯建刻字。

因裴文、柳書、魯刻三者均為當世佳品,為此后人遂稱之為“三絕碑”,是武侯祠的鎮館之寶。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我們看過明碑,唐碑,沿著甬道走向二門,只見二門上匾額上是清人吳英立撰寫的”明良千古”四個大字。

這四個字取自“君明臣良,千古垂范”,意思是說像劉備這樣的明君和像諸葛亮這樣的良臣,可以作為千秋萬代的楷模。

這匾額上“明”字很有意思,左邊不是“日”,而是“目”,用目旁是說“明君”之“明”。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匾額下面還有兩幅對聯,上聯:合祖孫父子兄弟君臣,輔翼在人綱,百代存亡爭正統。下聯:歷齊楚幽燕越吳秦蜀,艱難留廟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匾額下面還有幅對聯,上聯:“唯德與賢可以服人三顧頻煩天下計;下聯:“如魚得水昭茲來許一體君臣祭祀同”。

意思是德才兼備的劉備三顧茅廬,求得了諸葛亮三分天下的安邦定國大計;而劉備自從有諸葛亮的輔佐,就像魚兒得到水,君臣如此融洽成就千古典范,如今上下一堂共同享受著后人的祭祀。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進得二門來,左右兩邊各有一個門洞,門洞上分別刻著“華文”、“英武”。

左右門洞后的長廊側壁上,嵌有大家熟悉的諸葛亮的前后《出師表》石刻。相傳為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打仗的途中,路過南陽武侯祠,在《出師表》里找到了共鳴,滿懷激情,一氣呵成所書。

前后《出師表》全文有22個皇帝的“帝”字,每一個的寫法都不一樣。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繼續向前便到了昭烈殿,大殿上面掛著“業紹高光”四個大字的牌匾,這塊牌匾是由清同治年間的四川總督完顏崇實題寫。

昭烈殿最為高大雄偉,正中是頭戴冕旒、身著皇袍,寬面大耳、儀容豐滿莊重的劉備貼金塑像。

左側陪祀的是因自殺殉國而名留千古的劉備孫子劉諶,右側原先擺放的是劉備兒子劉禪,因劉禪昏庸無能、喪國投敵,從宋朝開始就被取消了陪祀的地位,直到如今右則一直是空著。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劉備殿東西偏殿分別是關羽殿和張飛殿,偏殿門匾“義薄云天”和“誠貫金石”分別是對關張二人的歷史評價。

關羽殿供奉關羽父子三人,及部將周倉趙累。

張飛殿則供奉著,張飛、張苞等祖孫三人。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我們穿過威嚴的劉備殿,走下這11級臺階,來到一座緊湊的四合院落,這就是諸葛亮的祠堂,即真正的武侯祠。

按古代君尊臣卑的等級觀念,君主上臣子下,所以武侯祠比劉備殿低一個臺級。當年諸葛亮正好輔佐了劉備11年,所以臺階一共11級。

祠堂門過廳門楣上懸掛上郭老1964年題寫的”武侯祠”三個大字的匾額。

正殿前懸“名垂宇宙”匾額,是康熙的第十七子允禮所寫。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武侯祠過廳懸掛著董老1965年題寫的對聯: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還有大畫家徐悲鴻所書的“萬古云霄一羽毛”。

穿過過廳回看,另一側的過廳門楣上懸掛著另一塊寫著“武侯祠”的匾額,這塊匾額由李老題寫的。

這些題寫都是表達對諸葛亮的鞠躬盡瘁,高風亮節的無限敬意。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諸葛亮殿,又叫“靜遠堂”,源自諸葛亮給兒子諸葛瞻的家訓。

諸葛亮在家訓《誡子書》中告誡兒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因而后人取靜、遠這兩個字來命名他的殿或者祠廟。

諸葛亮殿大殿頂梁由烏木制成,上面刻著“淡泊明志。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諸葛亮殿是整個武侯祠光輝凝聚的焦點,正殿中供奉著諸葛亮祖孫三代的塑像。

殿內諸葛亮塑像居于正中,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盡現其憂國憂民,深謀遠慮的儒相的風采。

兩邊便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和孫子諸葛尚的塑像。二人為了護國,在公元263年鄧艾率領魏軍攻蜀的戰爭中戰死沙場。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諸葛亮殿門額上有幅對聯,是我國十大名聯之一,叫攻心聯。

當年毛來武侯祠參觀,在此攻心聯前也是停步欣賞許久。

對聯是清代文化名人趙藩書寫,借頌揚諸葛亮,來提醒他學生岑春煊治理蜀國。

當時岑春煊是四川節度使,對百姓實行高gao壓yao政zheng策ce。后岑春煊去武侯祠游覽時看到了此聯,頗深感觸,后待民逐漸轉為寬柔。

上聯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下聯是:不審時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武侯祠往后穿過側門就是三義廟,是紀念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地方。

三義廟原位于成都提督街,始建于康熙年間,1997年遷建于武侯祠內。

從懸著“義重桃園”匾額的大門進去就是三義廟的正殿,殿內有劉備、關羽、張飛泥塑像。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劉備塑像正上方還有一塊匾額,上面寫著“神圣同臻””四個大字,落款是光緒年間成都民間靴鞋業行會,以前成都制鞋行業都把劉備作為老祖宗供。

三義廟的對聯:“在三在,亡三亡,而今享祀猶同伴;合義合,戰義戰,自昔銘勛匪異人” 。

三義廟后面是桃園,園門口豎著“桃園”二字的石碑,小空地上立著黑臉張飛、白臉劉備、紅臉關羽三座石像。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穿桃園、過小橋,經桂荷樓、琴亭,進入翠竹簇擁的紅墻夾道。

成都著名的錦官深處,紅墻竹影”就是指這里。

夾道兩旁是紅色彎彎的宮墻,宮墻外面是成片茂密的修竹。整條紅墻夾道掩映在翠綠的竹林里。陽光穿透竹林,竹影搖曳映照在紅墻上。

當清風吹動,那漫過墻頭的竹葉就在頭頂輕輕柔柔地舞動,紅墻上的影子也跟隨晃動起來,仿佛要穿越時空把我們拉向沉睡了千年的三國。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條紅墻青石路的夾道可以說是肅穆的武侯祠中最為柔情的部分。

如果在這夾道中說話的音量足夠大,會聽到清晰的回聲。

而漸漸退去的回聲就像是在呢喃的告訴你,在無論多么堅硬的地方,總會有一顆柔軟的心。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我們來到夾道盡處,那是漢昭烈皇huang帝di劉備的墓冢惠陵。入口正上方掛的“千秋凜然”匾額,往里走幾步就看到劉備墓。

劉備墓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劉備和甘、吳兩位夫人的三人合葬墓。外形極為簡樸,呈現一個大大的圓形。

墓地是諸葛亮親自選取的風水寶地,至今保存完好,無人敢窺之。

陵前有對聯:一抔土尚巍然,問他銅雀荒臺,何處尋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陵古道,令人想漢代官儀。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唐·杜甫)

我們今天也是默念著杜甫的這首詩 ,循著詩圣的足跡,走進了武侯祠,緬懷和憑吊這位千古留名的智者。

游完武侯祠,透過森森古柏,想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萬古同悲也只能是流下兩行清淚。

幸好,先主武侯同閟宮,一體君臣祭祀同。在另一個世界里,兩人想必也不會太寂寞,照樣可以煮著火鍋論英雄。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碾碎了過往,當年的三足鼎立今安在?曾經的是非成敗也不過是轉頭成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城北聽雪攝于成都武候祠

注:城北聽雪寫于2018年12月15日,本文絕大部分所配圖片均為本人或本次旅行小伙伴玲瓏飛雪所攝,未經同意不得挪用,侵權必究。

(本賬號已加入維權騎士,有專職法務,任何侵權行為,必將追究到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70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43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55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20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16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40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24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70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09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9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8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91評論 5 35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2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07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63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0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46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