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泰勒?本-沙哈爾(TalBen-Shahar),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哲學和組織行為學博士。沙哈爾博士開設的“積極心理學”和“領袖心理學”課程曾被哈佛學生推選為“最受歡迎的課程”,他本人也被評為“最受歡迎的哈佛導師”。他的課程兼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被眾多企業家和高管們譽為“摸得著的幸?!?。美國公共廣播電臺(NPR)、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紐約時報》和《波士頓環球時報》等數十家著名媒體都曾對他進行過專訪和報道。沙哈爾博士目前致力于個人及組織機構的優勢開發、領導力提升等研究工作。
你幸福嗎?什么是幸福?怎樣才能獲得幸福?有的人只追求眼前的享樂,不關心未來的幸福;有的人歷經坎坷,抱怨世態炎涼,放棄了尋找幸福;有的人擁有財富、地位和名望,但內心仍然感受不到幸福;有的人奔波勞碌,把快樂的期望放在未來,卻無法享受當下的幸福;今天,從西方到東方,在物質日益豐富的同時,許多人精神迷失;"郁悶"成了人們的口頭禪;我們身邊的郁抑癥患者急劇增加;多少無助的心靈在痛苦中徘徊和掙扎。
有關"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遺傳基因、與幸福有關的環境因素,以及能夠幫助我們獲得幸福的行動。本書用積極心理學的最新科學研究成果和傳統智慧精華,教給你提升幸福指數的方法。成千上萬的哈佛學生通過泰勒博士的課程,找到了快樂、幸福和持久的滿足感。那么你呢?
02
幸福,是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獲得的。讀這本書,按書中的方法去思考和堅持練習,你便開始踏上了獲得持久快樂、幸福和滿足感的旅程。
本書目前已被翻譯成16 種文字在全球近20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給飽受憂郁和心靈困惑折磨的人們帶來福祉,使他們輕松獲得了追求幸福和持久滿足感的方法。
本書適用于所有想追求幸福生活、獲得長久滿足感并提高幸福指數及改善生活質量的人們;尤其適用于情緒憂郁、對生活不自信、對未來不報希望、有悲觀傾向的人們;同時也適用于對積極心理學感興趣的廣大讀者、心理學愛好者、心理學專業教師學生,以及心理治療從業人員。
03
幸福方法
自我接納
人是如此的苛求完美,恐懼失敗并頑固抗拒負面情緒--這讓我們表現不佳同時無法感受到幸福。只有完全接納自己,允許我們有缺點和煩惱,掙脫完美主義的桎梏,抱著開放的心態,從失敗中學習,并接納負面情緒,才能完全釋放我們的潛力,并保有持續的幸福感。
簡單生活
時間越來越緊迫,需要完成的事情越來越多。但是強調數量的代價是質量的妥協,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手機、互聯網、會議、通勤、娛樂、睡眠,讓我們成為時間的奴隸,并在忙碌一天后倍感挫敗和沮喪,是生活在消遣我們,還是我們在享受生活。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我們可以更好的設定生活和工作的優先級,不是努力做得更多,而是更多的做正確的、重要的事情,這有助于幫助我們簡單快樂的奔向成功,享受生活
身心合一
身體和心靈,彼此依賴,互為部分,是一個有機整體。緊張、激烈和充滿壓力的生活環境,讓我們漸漸遠離自己的內心,對生命的感知力,對生活的感受力在下降。如何把神經系統調校到身心合一的狀態,更有效發揮自身能力, 重新掌握生命的控制權?經過嚴格實證的方法,使參加者學習如何通過意念與身體的協調一致,調節情緒和心態,更加有效的應對壓力和快速變化的外在環境,讓我們更幸福、更健康。
心懷感恩
外界因素--無論成功還是失敗--與我們整體的幸福感幾乎沒有什么關系。很多人有各種令人信服的理由感到幸福,他們實現夢想、獲得成功,卻仍然籠罩在愁云慘霧之中。還有一些人,不斷地面對不幸和困難,卻常常對生活充滿感激。悲觀主義者眼中只有殘缺,而樂觀主義者更專注于積極因素。事實證明,通過練習感激生活,可以培養樂觀主義的生活態度。
04
和諧關系
和諧的人際關系,特別是和諧的親密關系是幸福的重要來源,失衡的親密關系會帶來痛苦和悲傷。雖然任何一種關系都會有起有伏,但是不和諧關系中的許多痛苦都是可以避免的。每個人都有可能享受與日俱增的情感帶來的幸福。本部分主要針對親密關系,但其方法可應用于其它所有類型的人際關系。
快樂意義
幸福是快樂和意義的交集。幸福不是到達終點,而是學會享受追尋目標的過程,才能獲得持久的幸福。此部分將幫助參與者進行深入的自我分析,幫助他們更好地自我實現,同時取得更大的成功。
時間管理
手機、互聯網、會議、通勤、娛樂、睡眠,所有的這些讓人們常常感到時間緊迫感,這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在忙碌一天后感到挫敗感和沮喪感,是時間在控制我們,還是我們在管理時間。在今天的世界,人們希望在越來越緊迫的時間中完成越來越多的事情,但是強調數量的代價是質量的妥協,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幫助我們恰當的設定生活和工作的優先級--在簡單生活的同時,使自己更幸福并更成功。 身心合一 身體和心靈,彼此依賴,互為部分,是一個有機整體。緊張、激烈和充滿壓力的生活環境,讓我們漸漸遠離自己的內心,對生命的感知力,對生活的感受力在下降。如何把神經系統調校到身心合一的狀態,更有效發揮自身能力,重新掌握生命的控制權?經過嚴格實證的方法,使參加者學習如何通過意念與身體的協調一致,調節情緒和心態,更加有效的應對壓力和快速變化的外在環境,讓我們更幸福、更健康。
目標使命
發自內心的使命感讓我們由內煥發工作的動機和熱情,有效的克服職業倦怠,實現更加明確的自我定位。明確的目標和使命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有效的整合內部和外部資源,建立有效的資源系統和行動指南。當組織的目標和愿景有效的與個人的成長目標和內心使命一致時,組織就成為組織成員實現自我成長目標的平臺和路徑,最終實現組織和個人的共同成長和雙贏。
積極品質
不同個體有一系列不同的個人積極品質,包括:認知品質、情感品質、意動品質、人際品質和卓越品質。如果在工作、每日生活中找到并運用它們,帶來良好的人際互動和工作績效,從而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因為使用上述特質時人們會感到興奮和滿足,所以一旦使用此特征后,就會重復使用,而且渴求找出使用此品質的新的方式,追求在組織中的價值最大化。
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指社會人群中因交往而構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系的社會關系,我們如何對待他人,他人如何看待我們以及如何回應,這其中的人際互動對人類的影響遠遠超出人的想象,良好的人際關系包括:深度自我認識及接納、常持誠懇的態度、有效的傾聽和共情、恰當清晰的自我表達等等。它是組織的粘合劑和潤滑劑,對組織氣氛、組織溝通、組織運作、組織效率及個人與組織之關系均有極大的影響,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營造愉悅的組織氛圍,明顯提高工作滿意度。
優勢探索
人生真正的悲哀不在于缺乏足夠的能力,而在于未能利用與生俱來的天賦。每個人的天賦都是持久而獨特的,每個人的最大成長空間在于他最擅長的領域。試著找出自己最強的部分,透過練習與學習加強,然后每天運用這些能力,便能更具生產力、更滿足也更成功。卓越不代表全才:成功者很少是全方位人材,但必然特質鮮明。唯有將能力發揮到極致才能脫穎而出,而不僅僅是去改善弱點。能讓個人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的組織,才能達成卓越。
05
心靈成長
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不斷加快的商業競爭節奏讓領導者無暇內省,并最終因為成為這一瘋狂競賽的一部分而遭受精神和軀體的痛楚,甚至會因此影響到他們及其所領導組織的績效。個人和組織的成長,只有在領導者找尋到行動與反思的平衡后才能達成。
引領眾生
卓越的領袖最終都是孜孜不倦傳達自己思想的精神導師。很多個人和組織的改變都以失敗告終。往往在一次培訓或者革新后的激動很快就會消退,一切又回復原狀。為了更好地讓改變發揮長久的作用,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蜜月期",我們需要不僅止于知,而是要有具體行動和反復強化。
掌舵未來
愿景注定了領導者馳騁的舞臺。此部分討論了愿景的實質,以及制定公司和個人愿景的可操方法。無論對領導者還是他們的追隨者,擁有愿景--任務闡述、核心價值觀和長期目標都能讓他們更加投入,更幸福和更成功。以德為大有操守的公司和個人比起那些為了短期利益而喪失道德底限的公司和個人更容易獲得長期的成功。領導者常常不可避免的要在沒有明確對錯標準的情況下做出困難抉擇。因此前后一致、明智地處理倫理難題的能力,不僅體現了公司的道德力量,也決定其能否取得最終的輝煌。
高峰體驗
公司或機構的長期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領導者創造的環境。一個好的領導者可以通過設定適當的規范和期望,提高整個團隊的表現。此部分探討了作為領導如何創造一個有益于成長的環境--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家里。參加者們將在本部分結束后,得出具體方案--作為卓越的領導者如何將自身和下屬的潛力發揮到極致。
自善善人
領導力的提升就是自我內在力量的提升。根據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y)以及欣賞式探詢 (Appreciative Inquiry)的研究成果,此部分探討了組織和個人成長應具備的條件。為了發揮自身最大的潛能,領導者需要善于管理自己的弱點,同時主要專注于他們獨特的優勢,建立心理能力引領自我和他人不斷成長。